解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问之客曰”中“之”字含义

2009-01-05 02:26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徐公纳谏邹忌

李 杰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关于“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一句中的“之”字含义。历来众说纷纭,主要观点有以下四种:

观点(一),之:代词,指代“孰美”这件事。

观点(二),之,指示代词,这,表示强调。

观点(三),之:代词,他的。

观点(四),之:衬字,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根据上述观点,我想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观点(一)持认同态度的人多认为此句中的“问之客曰”为省略句,补充完整应为“问之于客曰”,如果抛开其他句子,独立分析“问之于客日”中的“之”字,解释为代词,代指“孰美”这件事,还是能够讲通的。但如果我们联系上下文语境,把“之”字的含义代人文中:客人从外来访。邹忌和客人坐谈,向客人问起“与徐公孰美”这件事说:我和徐公孰美?从上不难看出。这样的叙述方式和我们现在的叙述有很大出入,如果“之”字指代“孰美”这件事的话,难免有画蛇添足之嫌。

观点(二)中将“之”解释为指示代词“这”。用法早在《诗经》当中便已出现,例如《诗经·周南,桃夭》中便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在《庄子·逍遥游》中“之二虫又何知?”也有此义的记载。但是,把此义挪用到“问之客日”处,我觉得不妥。联系前文“客从外来,与坐谈”本是“客从外来,与之坐谈”的省略形式,此处的“之”即为客人,既是客人从外来,邹忌与客人坐谈,显而易见,客人仅此一批,既然前面已经两次提到了客人,那么后文当中的“问之客日”中的“之”若解释为代词“这”表示强调的话,就没有重复的必要了。因此,观点(二)也是不成立的。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观点(三)。之所以把“之”理解为代词“他的”,主要是为了和前文“谓其妻曰”、“问其妾曰”从句式上相对应,因此,理所当然是“问其客曰”,为了避免重复,用“之”字来代替“其”。乍一看来,似乎有些道理,但仔细推敲,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它的不当之处:“客从外来”此“客”即为邹忌的客人,而“与坐谈”也是邹忌和客人坐着谈话。试想。如果不是邹忌的客人,邹忌本人会“与坐谈”吗?因此,把“之”字解释为代词“他的”就难免重复啰唆了。

我本人比较赞同观点(四)。依据此观点,文中提到的“问之客曰”便是与前文所列的“谓其妻曰”、“问其妾曰”在音节上相对应,在结构上更为完整,诵读时会更有节奏感。这样的例子在《世说新语·言语》中曾提及:“帝嗟慨久之”。此处“之”即为此意;我们在《孟子·梁惠王上》中的《寡人之于国也》中也曾经接触过“之”的这种用法,“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其中的“之”,以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里的“树之以桑”中“之”。都为衬字,没有实在意义,只是起调节音节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所提的“问之客曰”中“之”字的浅薄认识,仅为一家之言。还望大方之家不吝赐教。

猜你喜欢
徐公纳谏邹忌
邹忌劝齐王纳谏
邹忌比美
邹忌论美
太宗纳谏
齐灵公纳谏的启示
邹忌比美
邹忌与齐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