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吟诵·品味·想象

2009-01-05 02:26苏清敏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古诗

苏清敏

摘要:古代诗歌的内涵丰富,形象鲜明,意蕴深刻,情趣盎然,我们要利用这宝贵的教学资源训练学生的现察、吟诵、品味、想象等能力。使其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古诗;观察图画;吟诵文字;品味感情;想象补白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并多次强调“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古诗教学在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的篇幅短小精悍,却又字字珠玑。颇富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抓住古诗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古诗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锻炼学生的吟诵能力,提升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一、巧借插图。培养学生细心观察

入选教材的古诗都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融而形成的。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为了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每一篇课文都配有生动贴题的插图,通过直观性和形象性的图片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教者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清晰地理解诗意,深切地体会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产生共鸣。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其中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雪之“白”,还有暗含诗中的江之蓝、船之褐等。教学伊始,教者可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景物,从这些景物中,你能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学生们根据图画的提示,能迅速找到“黄鹬、翠柳、白鹭、西岭、雪、船。”再引导学生说说对这些景物的感知,()的黄鹂,()的白鹭等。鹂鸣翠柳,一片春光;鹭上晴天,扶摇直上……远近高低相映成趣的景物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春和景明、赏心悦目;然后,鼓励学生说说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作者看到冰雪消融,门外还有一只船,他会想干什么?通过观察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和结合诗句的教学,诗人的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二、凭借文字。锻炼学生诵读能力

古诗富有音乐美,它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但凡称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朗朗上口,铿锵有声。在教学中。教者若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学生必然能在整体上感知诗的美感,自然而然地爱上诗。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教者紧扣引发诗人愁闷的景物和学生合作朗诵,霎时间,课堂里书声琅琅。师曰:“月落乌啼——”,生接:“霜满天”。师曰:“江枫渔火——”,生答:“对愁眠”。

由于教者在范读的时候,注重了感情朗读,节奏、语气、变调等各方面都读得比较到位。学生在接读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地模仿教者的方法。在一唱一和的配合中,古诗的语言就显示出一种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悦耳顺畅的音韵,均匀和谐的节奏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听读、领读、齐读、自由读、加手势吟诵等形式,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

三、紧扣诗眼。帮助学生品味情感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中国古诗词感情色彩强烈,内涵丰富,在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有很多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教者要以情感为纽带,竭力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距,唤起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从诗中感知美、理解美、分享美的蕴含。

四、妙用补白,拓展学生丰富想象

古诗词语凝练,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联系生活经验和各种阅历去分析、理解、判断、推理,使学生进入诗境,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意。补白的方式方法有很多:

(一)画面补白。教者在学生品读诗文时,先印发一张描绘诗意和简笔画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读诗文、领悟诗情之后,借助积累的表象。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如:春色满园关不住、日照香炉生紫烟、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名句都可在学生笔下成了另一派新气象。并在绘画中。使学生感悟到诗人用字之巧妙,遣词之考究。

(二)文字补白。执教苏轼的《题西林壁》时,笔者特意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要把‘不识庐山真面目改成‘要识庐山真面目,那么,下一句该怎样接?”在一阵议论过后,不少学生都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的文字能力,悟出诗人没说出的哲理,答出“还须身在庐山外”“必须走出庐山来”的妙句,

(三)表演补白。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写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教者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指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情境。一生饰演白发苍苍的老公公在溪边欣赏风景,一生饰演斑斑白发的老婆婆略带几分醉意。他们在用地道的土语对话。生动有趣的表演,不但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了诗意,还领略到诗人笔下的和谐甜蜜的田园乐,通过品析鉴赏诗情。推敲领悟神韵,丰富了他们的想象。

中华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古诗教学之路漫漫长兮,愿吾辈能上下求索,使这经典文化在新时代奏响凯歌!

猜你喜欢
古诗
古诗中的数
我爱背古诗
古诗中的鸟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古诗中的春天
品读古诗
古诗中的鸟
如何把古诗教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