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包容是社会责任的灵魂

2009-01-15 08:42张墨宁王先知
WTO经济导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思科导刊公民

张墨宁 王先知

访谈嘉宾:企业公民暨多元文化总监刘念宁

在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科中国),由刘念宁担任总监的企业公民暨多元文化部门只有三四个人,与公司其他团队数百人的规模相比,显得简小精悍,然而却担负着公司的部分员工招聘、培训、公益等多项职能,发挥的能量不可小觑。企业公民暨多元文化部脱胎于市场部,2003年加入思科中国的刘念宁负责市场部的多元文化工作,2007年公司组建专门负责社会责任的企业公民暨多元文化部,刘念宁便成为首任企业公民暨多元文化总监。

包容是思科中国社会责任的灵魂所在:将不同年龄群体、不同性别融合进团队;将个人和城市的节能与环保融合进智能化的大战略中;将不同的企业和NGO融合进共同的社会公益事业。

年龄层次多元化

对员工的责任是思科中国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员工年龄层次的多元化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项人才战略。

《WTO经济导刊》:在很多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总监要么叫公关总监,要么直接叫企业社会责任总监,思科为什么称作企业公民暨多元文化总监呢?

刘念宁:思科的企业公民报告,现在叫社会责任报告主要分为四部分,思科与员工、思科与社会、思科与环境、思科与公民。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看法是比较广的。其实很多跨国公司都把多元文化这部分工作分到了人力资源部门,例如微软、IBM,而因为我原来在市场部是负责多元文化的,所以组建这个部门后就直接移植了过来。

《WTO经济导刊》:思科中国的多元化体现在什么地方?

刘念宁:多元文化在思科中国体现为几年前就已经在做的海外培训生计划,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校园招聘,实质上从长远来讲是一个人才战略,已经执行五年多了。以前思科中国的招聘目标都是业内资深的人才,而这项计划就是寻找新生代,实现思科年龄层的多元化,所以这是inclusion and diversity的重要一项。而不是像其他公司把招聘归属于人力资源部门。这项计划并不是只做招聘,而且要关注这些新生代怎么在来到思科之后走向成功,所以我还得做他们的教练和导师。对我们来讲,员工非常重要。

给女性员工更多关怀

女性员工在思科中国的占比虽然较小。但作为建设更具包容性和支持性环境的渠道,思科中国给予女性员工更多的关注和关怀,提供温情和贴心的帮助。

《WTO经济导刊》:思科中国在种族、性别上面的多元化如何得到彰显?

刘念宁:思科在每个国家的重点都不一样,在美国可能比较重视妇女和种族的问题,种族问题可能更为重要,比如有专门针对拉丁裔、非洲裔、华裔的组织,而在中国,不存在种族问题,所以妇女的问题就变得很重要,因为我们是一个高科技公司,女性的比例相对较小,如何支持妇女在公司走向成功就是一个重点,为此专门成立了员工内部的支持网络“妇女行动网络”,推广了很多活动。

《WTO经济导刊》:能不能举一些例子?

刘念宁:我们每一季度都会有针对女性的“寿星与高阶主管对话”,过生日的女性员工可以和公司高管一起吃饭、聊天,让她们感觉被支持的温暖。也会邀请其他公司女性高管和我们的女性员工交流,她们也可以透过网络反映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由我们把这些问题反映到其他部门,我们就是要为女性建立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让她们感觉很温暖,可以一起成长。还会为怀孕的同事做一个标识别针,写上“准妈妈”的字样,方便在怀孕初期坐地铁时不受到推挤,比较贴心。另外还会办一些讲座,由“妇女行动网络”主办,但是会向所有员工开放,因为具有包容性、支持性的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我们还会关注社会上需要帮助的女性,今年母亲节我们把汶川桑比中学的妈妈们从山里面接到了思科成都的办公室,把她们在广州上学的小孩接到了广州办公室,让她们可以透过思科网真见面。

积极践行节能减碳

思科中国的环境保护观念已经开始植入企业文化和精神当中,从个人办公的节能环保,到公司所推广的智能化城市,大有以点到面之势。

《WTO经济导刊》:我们看到思科2008年的CSR报告对环境的关注也很大,在环境保护方面,思科的理念是什么?

刘念宁:以前我每年都要去美国好几次,现在已经两年多没去了,因为我们的网真会议室完全能够实现无障碍的交流,跟与真人面对面对话是一样的,不用来回浪费时间,也可以减少飞机油耗。这是思科的员工对于环境保护的微薄贡献。反映在产品上,也是以如何减少碳排放为宗旨的。

《WTO经济导刊》:思科中国和很多房地产公司都有合作,这会让更多的普通大众从中受益吗?

刘念宁:现在已经有一些客户用了我们的解决方案,在上海,客户造新房子的时候就会跟我们合作。还有一项实现环境保护的计划就是推广“智能化城市”,我们目前已经跟重庆签订了备忘录,帮助他们建设“智能化城市”,和广东、上海、天津的接触也正在进行当中,最重要就是跟政府各方的合作,找到合适的有共同梦想和愿景的伙伴。

吸收更多力量参与公益

去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思科是行动最为迅速的跨国公司之一,大笔资金投放计划出台,而思科中国将作为协调者负责让这项投入的成效真正显现,并吸纳更多企业和NGO共同服务社会。

《WTO经济导刊》:汶川地震后,思科很快确定了在未来三年内提供总预算至少3亿元人民币针对教育与医疗的援助方案,目前这个项目进展到了什么阶段?

刘念宁:地震后,我们成立了“思蜀援川”项目,总裁宣布在3年内投入4500万美元,也就是3亿元左右人民币用于灾后教育、医疗建设。教育方面主要是“21世纪学校”,我们在都江堰医疗高中做了数字校园、数字式教室,有160多间教室配了电子白板。在北川中学重建中也做了设备支持。医疗方面就是“21世纪医疗”,我们计划为灾区捐助五部卫星医疗车,目前已经将第一部捐给了四川省人民医院,另外还打算支持川港康复中心,提供卫星医疗车。项目开展以来,总部还组织了10多人的团队负责项目实施,三年不一定做得完,这会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WTO经济导刊》:作为CSR部门,在工作中是否要体现更多的人文和理想色彩?

刘念宁:对,“思蜀援川”项目除了硬件、软件、解决方案的支持外,还要有人文、社区的重建。今年正好是台湾9·21地震十周年,我们专门帮北川县政府、援川办做了协调和帮助,让他们学习台湾震后人文、社区的重建。还做了针对灾后心理帮助的工作,已经帮助过500多位老师。

2008年应该说是中国的公益元年,在此之前CSR的受重视程度还很低,但是天灾让大家开始重视社会责任,在未来的公益模式中,我们会吸收更多的合作伙伴和NGO,把大家的力量集合起来。

猜你喜欢
思科导刊公民
论公民美育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思科新一代防火墙帮助客户实现全数字化计划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