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成因分析与缓解对策

2009-01-22 08:48薛忠英
中小学校长 2009年12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小学班主任

薛忠英

[摘要]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其职业倦怠不仅危害自身健康,而且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作用。关注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倦怠问题,针对其成因采取积极的缓解对策,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缓解对策

小学班主任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其工作对象决定了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由于长期从事繁重的小学班级管理度教育教学工作,部分小学班主任出现职业倦怠,表现为身心极度疲劳,对工作热情丧失;情感疏离,对学生对同事冷漠、麻木;消极处事,对学生及班级管理失去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有的甚至出现较强的自卑感和失败感,消极评价自己工作的价值。

一、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在小学,多数教师不愿担任班主任工作。长期的重负担、高强度、高责任往往使一些班主任产生职业倦怠。造成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因素很多,其职业特点、社会要求、工作实际与自身认识等都是造成其职业倦怠的因素。

1、职业特点引发巨大压力

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他人”。对学生在校的一切方面要全面负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班主任需要全程参与班级管理,他们整天埋头于学校,生活圈子狭小,工作内容单一,长期单调的工作环境会使其逐渐失去对工作的新鲜感。加上他们每天面对的小学生不仅有思想、有个性,而且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不乏孤僻、任性、心理脆弱、缺少抗挫力等特点,有的学生一旦受到批评,轻者赌气,重者离家出走甚至轻生。较大的工作责任和心理压力往往使一部分教师对班主任工作产生恐惧心理。同时,小学班主任一般都要承担小学数学和小学语文这两门核心课程,每周的课时量通常在12节以上,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复杂的班级管理工作使得一些班主任不得不把工作带回家,延续到工作时间以外,常常无暇顾及爱人和孩子。他们在学校可能是好老师,而在家里却往往因不能很好地履行角色义务而产生负罪感。这就使一部分教师不愿做班主任工作。不愿承担繁重的语文、数学主干学科的教学任务,已经做了班主任的教师,短期内往往不能摆脱这种繁重的工作压力,心情长期处在压抑状态,极易导致职业倦怠。

2、角色问题造成心力交瘁

小学班主任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扮演各种不同角色。他们既是神圣的知识传授者又是普通的社会公民,既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又是学校中的被管理者。既是学校的代吉人又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既是学生的管理者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各种角色要求他们既要积极解决小学生的学习问题、教育问题,又要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认知问题。角色多元化的同时,角色冲突就不可避免,一名小学班主任往往难以处理两种同时并存但又相反的角色间的矛盾关系。使其陷入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境况,甚至出现角色固着现象,表现出言谈举止、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等全方位进入角色。即使在同事、家人面前也不自觉地表现出来,造成交际范围狭窄。个人生活呆板,心理健康受到威胁。他们需要忍受多方面的烦恼,常感到筋疲力尽、心力交瘁,并将这种情况不自觉地归因于班主任工作,进而产生厌倦心理,不愿做班主任工作,即使做班主任也是无可奈何。

3、社会期望与经济收入导致心理失衡

近年来,教育正日益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对教师、也是对小学班主任的美誉。较高的社会期望带来较大的社会要求和职业责任,当社会期望没能完全实现时,指责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教师,指向班主任。小学班主任体验到的不仅是工作的劳累,更有不被理解、有付出而无回报的l心酸,造成职业成就感降低。教师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决定了教师应该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报酬待遇,劳动付出和社会地位应该成正比。小学班主任是教师中的特殊群体,工作琐碎、负担沉重、心理压力巨大,对小学生的培养与教育比其他教师要付出更多。理应受到尊重。得到较高的经济回报,然而现实却不是如此。近年来,虽然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总体上有所提高,但就小学班主任而言。其工资待遇与劳动性质、工作强度相当的其他行业相比依然偏低。辛苦付出得不到等价的回报,导致心态失衡。从精神因素上说,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同时也成为教育的因素,教育对象特点要求小学班主任不得不在工作中、在小学生面前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而压抑和控制自己的一些欲望和需求,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可能挫伤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热情,使得小学班主任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其他工作,有的干脆弃教,也有的处于观望和彷徨状态。

4、考评现状与自身弱点促使成就感降低

学校管理理念与评价制度对小学班主任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由于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理念不正确、评价操作不科学、不合理、不健全等问题,对小学班主任的考评简化、弱化,侧重量化分数,看重学生成绩,而像良好班集体建设、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等重要内容很难完全量化,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在评优、晋级等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情上长期从事繁重班级管理工作的班主任却看不到竞争优势,工作不被认可的感觉极易导致小学班主任成就感下降,工作热情、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渐降低,工作出现应付状态,有的人甚至产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另外,部分班主任自身也存在性格弱点,这些性格弱点也容易使其成就感下降。如研究表明,A型人格特质的小学班主任通常表现为竞争意识外显,动作行为急躁。语言粗鲁,成就动机强烈等特点,在面临压力时往往不能采用适当的应激策略予以应对;而低自尊的小学班主任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无能感,面对压力时不能发现和借助其他资源,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外控型的小学班主任则认为命运是由外部事件控制的,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容易导致他们产生职业倦怠。此外,小学班主任自身能力不足,或对自己工作能力的极度不自信,由于工作技巧的缺失而不能灵活处理班级中的突发事件等,也是引发其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二、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的缓解对策

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不仅阻碍其自身专业成长,还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作用,必须引起班主任个人、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想方设法进行缓解和预防。

1、优化社会环境,创设良好氛围

小学班主任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其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熏陶和支持。近年来,随着教育优先发展国策的实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都在不断提升,做教师不仅是光荣的,而且成为许多人羡慕的职

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敬仰,这种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在这种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教育立法,进一步明晰小学班主任、学生及家长的法律责任,优化良好社会环境,让小学班主任可以依法执教,大胆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就班主任的地位、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权利、班主任的工作量和经济待遇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旨在“鼓励广大中小学校普遍重视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班主任成为广大教师踊跃担当的光荣而重要的岗位。”法律、政策的支持及社会对小学班主任合理的角色定位,有利于减轻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

2、正确认识职业,不断完善自我

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往往来源于自身工作上的压力。这些压力有的是由于班主任没有正确的职业认知造成的,如小学生基础弱、理解能力差、违纪现象多等在一段时间内是正常现象,不是班主任自身能力造成的。小学班主任应该正确认识小学生的现状和特点,认识自身职业的特殊性,了解自己能力的局限性和学生、家长、社会的角色期待,并将其转化为对自己的素质要求。同时,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练就工作能力,提升专业水平,不断完善自我。叶澜教授说:“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很好的教育质量;没有教育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以外,应更多从事一些有意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多与经验丰富的教师或班主任沟通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加强身体锻炼,因为体育锻炼可以帮助人明显地减轻压力,使人精力充沛。能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压能力。日常工作中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和困难,这样能有效地减轻挫败感,减少职业倦怠。

3、加强组织建设,引领专业成长

小学班主任是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加强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首先,学校要加强对小学班主任的选聘工作,将学校中“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的优秀教师聘为班主任。其次,加强对班主任队伍的组织和培训,创建学习型组织。定期开展学习活动,组织班主任学习班级管理及教师心理健康等相关知识,教会班主任掌握缓解心理压力的相关技术,引导班主任体会成就感。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创建学年组或教研组班主任团队,通过集体诊断、团队决策、合作教育等培养团队精神,形成“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减少因个人竞争给班主任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尴尬局面。

4、完善激励机制,促进专业发展

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班主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在小学班主任工作并非“人人能为”、“人人可为”的今天,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改变小学教师不愿当班主任的现状迫在眉睫。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以后,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有利于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必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选拔学校管理干部应优先考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班主任”使班主任看到工作的希望。《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从班主任的职业发展、职务晋升、参与学校管理、待遇保障、表彰奖励等多个方面强调了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了全社会对班主任工作的尊重和认可,对广大班主任教师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激励。各学校在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努力在实践中探索更加合理、完善的激励措施,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如采用“小循环”或“大循环”等形式进行班主任轮岗、轮训制度:增设助理班主任来处理小学班级事物,让“音、体、美”教师能够抽出更多时间用于班级管理、与学生沟通以反组织各种班级活动,使小学班主任的身心得到一定的放松,在绩效工资中,增加对班主任的倾斜幅度,让“当班主任”成为教师争先恐后抢着做的岗位,真正将“选聘”落到实处;在评价上探索更人性化、更公正、更合理的评价制度等,都会有效缓解和预防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倦怠问题。

参考文献:

[1]提秀雷.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成因及干预[J].小学班主任之友,2007(3).

[2]黄赐英,陈联,李世奇.角色冲突: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J].大学教育学报,2008(1).

[3]周春艳.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5(5).

[4]薛文平.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探因[J].职教通讯,2004(10).

责任编辑:杨雪翠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小学班主任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
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管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