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博客的教学反思管理误区与对策

2009-01-22 08:48周如俊
中小学校长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

[摘要]文辛针对当前一些学校对基于教育博客的教师教学反思的任务式或量化管理弊端,提出学校对基于教育博客教师反思管理的“七大”转变:变数字式“规定”管理为成长式“追求”管理:变单一式“制度”管理为多元式“目标”管理;变发表式“论文”管理为并蒂莲式“教研”管理:变学究式“课题”管理为“豆腐块式随笔”管理;变被动式“无矢”管理为有效式“问题”管理;变分散式“个体”管理为合作式“群体”管理。从而更好地引领教师队伍走向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教学反思;管理弊端;管理转变

当前教育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的“情境工作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管理者纷纷建设起自己的博客,将过去以书面为载体的叙事研究报告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实现了教育反思研究的新发展。为此不少中小学对基于教育博客教师教学反思提出篇数或发表规定的要求,并且把开展反思的情况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具体内容,但是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一是应付式。一些教师把写教学反思当作教学任务来完成,东扯西拉,复制摘抄,要么与教学风马牛不相及,要么辞不达意。这样的教育博客反思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二是浮浅式。有些教师的教育博客教学反思只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而从根本上忽视了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深层次原因作理性化的思考。三是总结式。有些教师的教育博客教学反思就是教学总结,这类“反思”的主体成分是检讨阶段性教学的得与失,是对教学工作的自我评价。

造成上述误区的原因有二:一是学校对教育博客教学反思认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欠缺与生硬,使其在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捉襟见肘,措施乏力;二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内驱力缺失与动力不足。其实,基于教育博客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事件的元认知,是对教学事件进行理性选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是教师以一定的元认知知识为基础,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认知监控的过程Ⅲ,教师主体既要对理念(知识)领域进行反思,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操作)进行反思。换言之,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等进行理性化的审视、分析和反省,并用文字进行概括,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的一种职业化过程,它具有批判性、创造性、自主性、发展性。因此教学反思对教师而言,是一种高度自觉和自主的自我专业研修行为,是一种积极的精神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因此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要对教育博客教师教学反思管理从约束管理走向引领管理。

一、变教育博客数字式“规定”管理为成长式“追求”管理

目前一些学校普遍存在着生硬规定管理现象:强行规定教师写教育博客教学反思的字数,并且课课都要有反思。这种硬性的、过高的、机械的、僵化的管理对于那些立志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也许还能够适应,但对教师这样一个大群体来说,只会引起大家的反感。虽然他们敢怒不敢言,但那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决定了反思的效果不会起真正的作用。其实,教学反思只有深化到教师的心灵,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校长要引领着教师队伍走向专业化,学会教学反思,让教师将教育博客教学反思当作自己专业成长的平台,变“苦差”为个人成长的“追求”。

1、培养反思的意识

当前教育博客使教师团体成为跨越时空的网上头脑风暴群,是教师教育思想碰撞、教学智慧进发、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学校生活就是一个舞台,到处是思想的火花。只要我们去擦亮它,并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反思的形式在教育博客上“写”出来,虽然有时是一点感动、一丝酸楚、一阵狂喜、一片失落,但及时地用笔捡拾起来却都是颗颗珍珠。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教师要将基于教育博客教学反思深化到自己的心灵,成为精神生活的“第四餐”。无论是教学前、教学中还是教学后,只要教师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便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于复杂而鲜活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这样在对话中选择路径,在实践中反思行为,在教育尝试中在倾诉渴求,这是教师对自我教学方式及教学效果进行静静的梳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道闪亮的起跑线。

2、确定反思的视点

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就是把书教好,让学生喜欢你。为此,校长要引导教师学会确定教育博客教学反思的视点。首先是选择反思基点。一是坚持“习惯点”。教学反思要根植于课堂教学实践,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反思意识渗透到日常具体的教学生涯之中。二是暴露“困惑点”。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反思“教法”陈旧之处,暴露教育“困惑”之点,探寻问题解决之径。三是寻找“局外点”。将备课作为一种基础性反思研究,把说课作为一种反馈性反思研究,视上课作为一种临床性反思研究,当听课为一种比较性反思研究,拿评课为一种诊断性反思研究,选“后课(教后反思)”为一种反思性再反思研究。在对话中思想碰撞,在反思中进发创造性思维火花。四是突出“追问点”。课前反思——“我充分了解学生了吗?”;课中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是否高效有序?”;课后反思——“我总结教学得失了吗?”。这样教师在摩课中观赏与切磋,在摹课中摹神与创新,在磨课中打磨与积累,从而教师的业务得以在备中“磨炼”,在授中“感乐”,在思中“解惑”,在反馈中“提升”。

3、选择反思的内容

教师的教育博客反思部分表现为个性化,很大程度属于“个人奋斗”,有时教师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因此学校要引领教师从教学成功预设、教学机智运用、学生课堂表现、教学细节疏漏、再教设想等方面,写出教学实践、记下读书感悟、“博(客)”出观点争鸣、挖掘学科交叉点、探究成功教育案例,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管理、协调、决策、处理事件中疏忽之处,协调矛盾缺憾之点,布置任务纰漏之惑。这种永不停歇地追问能帮助教师增强问题意识,使课堂教学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二、变教育博客单一式“制度”管理为多元式“目标”管理

目前一些学校教学反思的组织和校本管理体系的单一化是教师教学反思成长与发展的障碍。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校立足教师专业发展实际,合理分层,制定目标,设置教学反思目标管理梯度。

1、合理分层,目标递进

一是目标平台定位。如我校把教师基于教育博客反思成长的发展目标确定为五个层次:合格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首席教师。这样教师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长,对照具体要求,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二是目标的动态考核。这样激励教师在达到一个层次的要求后向更高的发

展层次迈进。三是制度保障。校长要坚持“人尽其才,以能定级,按劳分配”的原则,努力改善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和进取心,从制度层面彻底解决教师教育博客教学反思专业成长的动力激发问题。

2、满足需要,定向培训

教师教育博客教学反思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教师专业化培训差异性、多样性、分层性。为此我校构建了如下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教师教学反思的管理模式: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师反思—搜集资料一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反思;二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师反思—搜集资料—不能解决—教研共同体研讨—解决问题:三是教师在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师反思—搜集材料—不能解决—教研共同体研讨—不能解决—教育专家研讨—提出共识性方案—教师实施验证—修订方案—解决问题。

3、拓宽渠道,动态培训

根据上述三类反思管理模式,我校拓展了教师基于教育博客反思成长专业化培训的各种渠道,抓全员,固塔基;抓骨干,壮塔身;抓名优,树塔尖:实施动态管理,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三、变教育博客发表式“论文”管理为并蒂莲式“教研”管理

目前一些学校对教师教学反思管理简化为写反思论文与发表论文管理。其实论文只是教师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一种表达方式,基于教育博客的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育日志、评课交流、教育课件、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反思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反思结果的体现方式,都应该是与“教学”、“科研”结合在一起的智慧性行为。

也许,有人要问:“不搞教学反思不也照样搞好教学?”我认为:一位优秀教师不能搞好反思式教科研就不能上好课,即使能上课,也一定不会上得太精彩。对那些媒体报道的只会上课的“优秀”教师,其实,大都是认识误区,我们忽视了这些优秀教师反思式教科研的隐性工作。因此校长要引领教师努力做到教和研“并蒂莲”,学会基于教育博客反思写作,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理想追求。

四、变教育博客学究式“课题”管理为“豆腐块式随笔”管理

目前为什么不少教师对写基于教育博客教学反思文章有畏难情绪?原因之一就是教科研功底薄,怕写长篇大论的文章或课题报告。教师教学任务重、时间紧是事实。但是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需要靠感觉和悟性,而感觉和悟性又来自那活蹦乱跳的学生,来自于教学闪光点和教育机智的瞬间捕捉。因此校长要倡导教师每天将这些捕捉用一点一滴的文字记录,为自己在教学成长历程中留下一行行坚实的脚印,这是教师一生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我十分赞同连云港市教科所张廷亮所长提倡的青年教师要研究鲜活的教育案例,写好教育博客教学反思“豆腐块”的观点。这样一事一议,也无需时间上的限制,反思评述,短小精悍,或写在课上、课后随机的摘记,或记在书中、教案上或自己头脑中随时留下痕迹,或思课上的经典点评或一个小小的引导失误。这样将每天捕捉教学闪光点和教育机智的灵感点用“豆腐块”总结下来写在教育博客上,“豆腐块”写好了,“大块头”的教科研文章也就容易写了。

五、变教育博客任务式“刚性”管理为共享式“知识”管理

目前教师的专业化标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二是教育教学设计的独创性能力:三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反思、总结和研究能力。因此构建学习反思型学校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文化保障。为此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建立教师知识群体。如成立名师工作室,通过群体式、小组式、指导式、组合式、连环跟进式、问题驱动式、项目合作式教研或学科沙龙活动方式,使学校教师中各个领域的知识能够通过群体交流得到共享,使教师可以对业务的相关主题在教育博客上交流经验,充分利用已有的成功经验。②建立教师知识集市。如在校园网教育博客上构建教师实习型的学习场、骨干教师研讨型的学习场、名教师展示型的学习场,使学校教师中各个领域的知识通过最佳实践传输,保证所有教师能够访问最佳教育教学实践资源。③建立教师知识环境。通过教师——师徒研修、成熟教师——反思研修、成功教师——知识共享等引领途径,使学校教师在教育博客教师知识群体组织中形成知识交流的气氛和知识共享的文化,使教师能够有效进行“从业务中学习”、“分布学习”以及“虚拟团队学习”。

六、变教育博客被动式“无矢”管理为有效式“问题”管理

目前一些学校教师的教学反思反思的水平不高、方向模糊,使得对教育实践的改进经常在原地打转,其反思的深度、广度、效度都与刚性管理的低效能有关。检验反思效果的标准只有两个:教育实践的改进与教师理解力的提升。这两个标准也成为引导教师开展教育有效反思的方向。因此,校长将基于教育博客的实践问题的反思管理贯穿于“有效学校”、“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有效技能”、“有效研修”五大模块之中,实现对显(隐)性知识与技能的捕获、交流、分享、转化、整合、利用与创新。

1、基点:将“草根研究”作为一种策略性反思研究

所谓“草根研究”,源于英文的grass mots,引入教学领域,“草根研究”其寓意就是教师教学研究是一种“行动一感悟式”的研究,这样想自己的教学问题、做自己的管理工作、说自己的教育故事、思自己的教学之道,将探究的意识渗透到日常具体的教学生涯之中。

2、重点:视“问例教学”作为一种诊断性反思研究

所谓“问例教学”,即教师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出发,将教学实践与教学行为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问例教学”研究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教学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

3、亮点:把“微型课题”作为一种比较性反思研究

所谓“微型课题”,就是相对大课题研究而言的,属于校本研究的范畴,是教师解决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不以理论研究为主的一种微观的应用性的研究。其研究强调的是教师的自觉行动。因此“微型课题研究”要从教学、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真讨论、真实践,写真文章。

七、变教育博客分散式“个体”管理为合作式“群体”管理

基于教育博客的教学反思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现代教师素养的一种表现,善于合作是教师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育个体能力的局限,独立反思往往使反思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因此校长要积极组织各种网上合作学习交流的实践活动:一是研讨型的学习场;二是沙龙型的学习场;三是实习型的学习场;四是展示型学习场,使教师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与同类学科教师合作、与不同学科教师合作、与校外专家合作。

如我校推进校园网教育博客上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指导式教师合作学习、观摩式教师合作学习、研究式教师合作学习。这样基于教育博客的合作式教学反思体现一个“便”字,突出一个“助”字,达到了互助合作、共享成果、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如俊.论教师教育科研的“五项修炼”[J].基础教育,2008(1).

[2]张裕仁,文光松.教育科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8(3).

[3]刘卫锋.莫让教研成负担[J].教学与管理,2008(8).

[4]宋术成.教学科研同步修养创作并举——我的教科研之路[J].时代人物,2008(3).

责任编辑:杨雪翠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
感受溶液“生长”的历程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力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