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古典诗词感悟传统文化

2009-01-27 03:18殷允超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2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阅读传统文化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品味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诵读是古典诗词有效教学的途径。笔者把古典诗词教学分为四步阅读法:一读知其意;二读晓其情;三读品其味;四读抒己怀。

【关键词】阅读 传统文化 古典诗词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品味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但实际教学情况是:当前的古典诗词教学效果并不好,很多教师“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把古典诗词进行分解教学。重字词的解析,轻诵读感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没有个性化的阅读,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被动,效率低下。对传统文化感悟少,文化积累更少,也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更领略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造成当前语文教学的被动,学生的人文素养难以提高。古人语:“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诵读是古典诗词最有效的教学途径。

笔者认为古典诗词教学应以诵读为基础,通过反复朗读,产生语感,进而产生美感,体味诗人的情怀,达到“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之境界。依据古典诗词创作“起、承、转、合”四个特点,笔者把古典诗词教学分为四步阅读法:

一读知其意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是古代文化的精华,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现代人有隔膜。在阅读和理解方面也有不少难度,“诵读”就是打破古今隔膜的最有利的武器。因为古典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又讲究声韵,诵读起来,既朗朗上口,又具有音乐的美感。第一次读一要注意字音要准确,二要注意节奏要分明。至于阅读方式,它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可以教师范读,听录音读,全班齐读,小组分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等等,例如学习《离骚》一诗,先让学生对照注释,查字典解决字音字义,再让学生划分节奏,然后开始读,慢慢地进入角色。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基本上可以了解诗歌大致内容。

二读晓其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感情的抒发是诗人写诗的主要目的。诗词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诗人的情怀,或与景交融,或寓情于理之中。在一读的基础上,教师可稍加点拨学生,找出文中物象,或“春花”、或“秋月”、或“小桥”、或“流水”、或“梧桐”、或“芭蕉”……所有物象都蕴涵着作者的情怀,或伤感、或高兴、或凄凉、或闲适、或思乡、或重逢……教师只要带领学生尽情地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展开联想和想象,产生共鸣,学生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情怀。如学习白居易《琵琶行》,诗词主要写了琵琶女的琴声和诗人的感受,来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应的有三次感受,通过诵读都能很好地体会出其中的情感来。

三读品其味

古典诗词是艺术殿堂上的一颗明珠,它往往将文字、绘画、音乐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借助有限的文字表达一种至高至纯的意境:有的抑扬铿锵,有的缠绵悱恻,有的迭沓酣畅,有的悠扬明快,有的清新含蓄。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味其中的味道。只有读出其中的味道,才能把文字演绎成精美的画面和丰富的意境,我们从而体会到其中的美,这样也相应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师生可以共同探讨诗词的一个字、一句话,也可以重点品味诗词,古人对诗词的语言锤炼,是很有讲究的。例如李白的《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个千古名句,学生开始诵读时很难读出感情,经过品味,脑中再现画面,就能感受到那种高而險的美的震撼。

四读抒己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诵读,我们调动自己的主观情感就不能仅仅局限诗词本身的思想内容,而是把自我的情怀融入诗词中,这就是个性化的阅读,诗词的情感就是我们自己独特的人生体味。

★作者简介:殷允超,山东省微山县二中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阅读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