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写作教学中的“期待视野”

2009-01-29 06:07柯传伟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期待视野拟题写作者

期待视野是德国接受美学大师姚斯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读者阅读一部作品时,原有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简而言之,它是一种“前理解”或“前结构”。姚斯认为期待视野有两大形态:其一是既往的审美经验即“较为狭窄的文学期待视野”。其二是既往的生活经验即“更为广阔的生活期待视野”。这两种期待视野的形态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可以理解为写作主体的认知结构(即写作者所具有的生活经验、文化知识、思想水平、审美能力)和写作需求(即写作者写作时所抱的动机所立的目标所带的问题)。如果写作者没有相应的文体知识,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没有一定的价值观、审美观,就不可能写出深刻的文章。写作是个未定的结构图式,具有“召唤性”,给写作者留下了许多空间,那么写作者的头脑是一片空白显然是不行的。任何写作者总是怀着自己的认知图式去写作的,这种“写作期待”成为写作的心理动力,支配着写作活动的全过程。期待视野一旦形成,就会在写作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它决定着一篇作文的写作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被修正、被改变。

由此可见,期待视野对于写作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特别的关注写作主体的认知结构和写作需求。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总是感到苦不堪言,其实导致这种现状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忽略了学生这个写作主体,越过了这个主体,直接进入了写作的过程。

第一,我们要建构和拓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首先,写作主体的认知结构包括写作文体的基本特征、写作技巧等。我们要指导他们做好作文的常规。例如要求学生作文写到规定的字数,书写要工整清楚,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指导学生审清作文题的要求,仔细分析题干给定的写作空间,指导用列提纲或打腹稿等形式来构思文章的主题和结构。通过写片段作文或哲思小语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打造更靓丽的语言,写出有真情实感又较有文采的文章。指导学生写好各类常见文体的作文,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描述生动、感情真实;写说明文做到特征明确、方法正确、条理清楚;写议论文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语言准确。学生的作文要符合文体要求,即使话题作文文体不限,也应文体特征明显,不能写出“四不像”的作文来。同时要指导学生根据表达的中心,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其他能力的提高一样,需要多练习,教师应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训练;进行改写、扩写、续写、变换文体或表达方式等练习;进行书信、周记、片段作文等练笔。指导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每一次练习,写好限时作文、考试作文,指导学生力求在表达中有创新有创意。

其次,生活期待视野指的是学生独特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以及学生的文化素养、美学兴趣。所以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美学情趣。学生要善于在现实中积累一些生活常识、生活体验,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对自然、社会、人生产生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些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中自然地流露出自己心中的真话、实话,从而避免总是写一些假话、空话、套话。

第二,通过启发和引导来唤醒学生的“写作期待”。

首先,要从作文的题目入手,拟题要讲究拟题的自主化、生活化。我们反观中学写作教学,往往是老师给出一个题目或者照搬课本上的命题,教师不会考虑学生面对题目是否真的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是否感兴趣。我们的教师是在完成“任务”,然而我们的学生又何曾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绞尽脑汁。长期如此,恶性循环,教师对写作教学是百般无奈,而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越来越弱,而且把写作当成一种“负担”。写作课师生都感到“头痛”。这样的命题型作文课伤害了老师,也伤害了学生,而且更是伤害了我们的教育。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学生命的题,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和肯定,同时也体现了语文教学中师生的平等对话,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会大大提高。作文的拟题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总之,学生是写作的主体,我们不能离开学生而拟题。

其次,要营造一个舒心的写作环境。教师如何给学生创设一个好的写作氛围,让写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呢?作文教学不能仅仅封闭在教室这个狭隘的空间里,而应该带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生活,让学生在自然中观察、想象、沉思和写作。为学生营造一个具体可亲可近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有物可写,有话可说,这样也就会产生想写的冲动。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蹲下身子”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多和学生交流关于写作的想法,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近,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增强学生写作的需要。

协调好“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关系,营造和谐交流的氛围。面对这两类学生,教师应协调好他们的关系。在写作课上,教师应鼓励“后进生”多向“优等生”提问自己在写作时遇到的难题,多给他们彼此互相交流的时间。对于“后进生”,我们教师也应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用真诚去开启他们封闭的心门,在和谐交流的气氛下,激发“后进生”的写作思维,并且帮他们走出自卑的写作阴影。

再则,探索多样式的作文评价形式。作文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心灵的领悟,而评改则是促成心灵领悟的重要环节。作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己批改的能力,批改的过程也就是矫正错误,对事物意义重新建构的过程。

作文课堂的互评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学之间互批互改,并与原文对照,回味修改的过程,对文章加以润色,从改一篇文章到改一类文章,学生在此过程中,既得到了尊重、肯定,同时也是美的享受过程。交流讨论可以激活学生的表达思维,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写作后的交流,对写作者而言,能促使作者积极反思,能激励其保持认真端正的写作态度,从其他同学的评价中得到启发,对阅读而言,可提高评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促使写作水平潜移默化地提高,养成修改互评的习惯。

总之,好的题目是唤醒写作期待的良方,舒心的写作环境是唤醒期待视野的载体,互批评价是唤醒写作期待的加速器。

参考文献:

[1]张宝石.新学说 新标准 新理念 新实践——阐释、接受理论与语文教学[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3).

[2][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柯传伟 江苏常熟东张中学215537)

猜你喜欢
期待视野拟题写作者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从接受理论看中国高校简介英译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高考作文的拟题不可小觑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例谈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