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美国货与 贸易保护主义

2009-02-11 11:40
环球时报 2009-02-11
关键词:保护主义条款外国

近日,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stimulus package)中的“只买美国货”(buy American或buy America)条款在国内外引起轩然大波(draw fire),各国纷纷指责此举为贸易保护主义(protectionism)。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本月,限制外国人在美国银行就业的条款(hire American)又被塞入经济刺激计划。

Buy American并非新发明。早在1933年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时期,美国国会就通过了《购买美国货法案》(Buy American Act),规定美国政府在采购中本国货优先。那么Buy American到底算不算贸易保护主义呢?《大英百科全书》对protectionism的定义是:policy of protecting domestic industries against foreign competition by means of tariffs, subsidies, import quotas, or other restrictions or handicaps placed on the imports of foreign competitors(保护本国工业免受外国竞争打击的政策,其手段包括关税、补贴、进口配额或对外国竞争者的进口设置其他限制)。表面上看,buy American与tariff,subsidy和import quotas都不沾边,实际上却是要求受救助项目只使用美国造钢铁,为进口钢铁的销售设置障碍,因此可算是other restrictions or handicaps之列。

既然保护主义与西方人经常挂在嘴上的自由贸易(free trade)背道而驰,为什么保护主义政策还屡见不鲜,世贸组织多哈回合(the Doha Development Round)的谈判仍然那么艰难呢?经济学家认为,保护主义者提出的理由经常可归纳为保护本地就业(the jobs argument),保护国家安全(the national security argument),保护幼稚产业(the infant industry argument),应对来自外国的不公平竞争(the unfair-competition argument)等等。

《大英百科全书》还指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悠久。如在大萧条时期的1930年,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法》(Smoot- Hawley Tariff Act),将平均关税提高了20%。

现在人们最担心的是,美国会不会像大萧条时期一样重演保护主义的一幕,引起各国竞相采取报复措施(retaliatory measures),以邻为壑(beggar thy neighbor),令金融危机雪上加霜。▲

(本栏目供稿:黄景睿)

猜你喜欢
保护主义条款外国
霸王条款等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研究
商品不退换属“霸王条款”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浅议《合同法》中有关格式条款的规定
论提单首要条款的效力
外国幽默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