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古代诗词教学

2009-02-12 08:47苗素荣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期
关键词:边塞大漠意境

苗素荣

古代诗词,如浩瀚天幕中的明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在教学中让学生领略诗歌的美,体会诗歌的韵味,最为重要。

1 理解写作背景,激发情感,感悟诗歌的内容“美”

诗言志,歌言情。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体现。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独特环境。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拿捏得更准,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能体会到诗歌的内容美。

如讲解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当时,丈夫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写自己的愁别具匠心,短短数字,描绘出自己的忧愁苦闷。所以王国维曾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样学生才更能体会诗人的心情,了解诗歌的内容美。

2 赏析好词佳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材上的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语言凝练,音韵优美,含义深刻。用词用句精妙无比。古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说,又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美谈。感悟诗歌的词语美,才能体会诗歌的意境。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该句诗写尽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只有进入到诗人设定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展现它的无与伦比的美,而如果将诗句翻译成“大漠里的孤烟是直的,长河上的落日是圆的”诗意就荡然无存了,意境更无从谈起,所以在诗歌教学中要由词句诱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情境美。

3 加强理解背诵,想象创造诗歌的含蓄美

学习诗歌,是对文学知识的一种积累。因此,对优秀的诗篇都要加强背诵。背诵诗歌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对诗歌反复的朗读,是感受诗歌情怀最直接的途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诗歌最易感知,其本质的东西就是情绪的表达。在教学大纲中对背诵的要求是通过对诗歌的背诵,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适当的吟诵不仅使得学生把注意力倾注在音乐效果和意义之上,而且通过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会获得对诗歌深层次的理解。

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上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视。当他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部队。这多么豪迈啊,读来高亢激昂。

下篇先回忆疆场杀敌,奔驰向前,英勇杀敌;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响声,通过快速抑扬顿挫的朗读,表现战斗的紧急。后表明自己的雄心壮志,要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生前建立功勋,死后留下美名,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这表现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可最后一句,陡转直下,悲从中生。“可怜白发生”,读来悲壮致极。处在高点却又戛然而止,内心悲叹。这首词气势磅礴,充满鼓舞人心的壮志豪情,代表作者的豪放风格。

古代诗歌,魅力无穷。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从心里喜爱诗歌,喜爱文学,受到文学的熏陶,在诗歌的教学中达到审美的教育,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边塞大漠意境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大漠千年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大漠落日
梦回边塞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论《河岳英灵集》对盛唐边塞题材诗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