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中学习者个体差异影响的研究

2009-02-12 08:47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期
关键词:个体差异网络教学学习者

邱 婷

摘要 在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与阐述网络教学中个体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具体影响方式,以期为针对个体差异的网络教学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网络教学;学习者;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2-0010-03

1 问题的提出

在网络教学中,当学习者的行为表现、技能、需求等存在显著差异时,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效果也出现明显的差异,网络的自主性、非线性与选择性并未给所有学习者都带来学习的支持,相反,这些特性似乎给部分学习者造成学习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于个体差异的研究相继涌现,个体差异的影响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总的来说,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2大原因:1)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对其是否能使用计算机有效完成任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无论是在认识层面还是在技术层面,调和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已经成为可能。纵观现有的网络个体差异研究,可以发现这些研究主要围绕两个论题,一是个体差异如何影响网络教学,一是如何设计适应个体差异的网络课程。其中,个体差异如何影响网络教学的研究是这一专题核心组成,它的研究结果成为适应个体差异的网络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针对网络教学的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学习者个体差异中影响网络教学的主要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网络教学的具体影响方式,为针对个体差异的网络教学设计奠定基础。

2 个体差异的概述

人与人之间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其中外部形体上的差异是最显而易见的,而内在身心上的差异对于每个人的生活道路和行为方式人体都产生极大地影响。

2.1 个体差异的含义个体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等,心理学中一般将其界定为“决定个人的个别性与独特性的种种特质的总和”,即作为个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各别的独特性[1]。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主要是指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个体特征。从横向角度看,这些差异表现在个体不同于他人的某些特征上;从纵向角度看,表现在同一特征的不同水平上。

2.2 个体差异的种类由于维度与视角的不同,个体差异的划分方式也各不相同。从差异的产生出发,可将其分为习得性差异与非习得性差异。习得性差异与非习得性差异相比,差异较大,但通过教育环境影响是可以改变的。从差异的具体表现出发,又可将其分为质与量2个方面。质的差异是指心理或生理特点的不同以及行为方式的不同,量的差异是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为了便于研究范畴的界定,更多研究从学科的角度对个体差异进行划分,将其分为生理与心理两大范畴,在生理方面,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等方面的差异;在心理方面,包括知识结构、认知风格、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差异。以下主要从心理方面,对网络教学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进行探究。

2.3 个体差异的形成个体差异的形成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方面,个体的遗传基因是个体差异形成的内在作用。遗传基因通过自我复制、信息保存、信息表征、突然变异等能力创造个体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是个体与生俱来的、相对稳定的。外因方面,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和个体的生活实践活动对个别差异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尽管个体差异的形成是复杂的,但它的客观存在是不容争辩的简单事实。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关注差异是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3 网络教学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个体差异是网络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个体差异包罗万象,穷举各种差异因素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找出影响网络教学的主要因素,是研究个体差异的突破口。众多研究通过实证考察与分析表明,在智力因素方面,个体先前知识水平的差异对网络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个体认知风格的差异对网络教学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先前知识与认知风格已成为个体差异考察中最受关注的两个因素。

3.1 智力因素——先前知识先前知识是指个体对于学习内容相关领域的认识水平以及对于特定教学系统的知识或经验[2]。在网络教学中,先前知识表现为学习者的主题知识准备水平与网络学习经验水平。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习者总是带着一些适当的记忆结构开始一项新的学习任务,这些结构可被提取作为新的学习加工的一部分。学习者常常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背景知识或前提知识,这些知识为新知识的习得过程提供各种支持。特定教学系统的知识或经验的差异带来自我效能感、学习进程控制、学习策略运用以及失败归因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因而,在多数学习环境中,个体的先前知识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2 非智力因素——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是指个体组织和表征信息的一种偏好性的、习惯性的方式[3]。从20世纪40年代早期到80年代,不同的研究者考察他们所认为的能代表认知风格的一些维度,在这些维度中,场独立与场依存是得到广泛认同并已被众多研究所采用的认知维度,它反映学习者以周围的环境为基础时感知与提取信息的能力。在考察认知风格对于网络教学的影响效果方面,众多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的意见,一些研究表明,场独立的学习者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场依存的学习者。但是,更多的研究发现,在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时,场独立的学习者与场依存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本质上是相等的,或者说网络为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提供具有相同有效性的学习环境。虽然研究在认知风格对于学习绩效的影响上存在分歧,但却在另一方面达到一致,即不同风格的群体对于不同导航策略、文件结构等方面的偏好存在显著差异。

4 网络教学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具体影响方式

网络教学中个体差异的具体影响方式是由网络环境自身特点所决定的。虽然网络学习环境具备多种优点,但是这些优点的背后隐藏着网络学习环境中不容忽视的潜在障碍,如迷航问题、学习者控制问题、认知超载问题等等。这些障碍的出现与学生的个体差异紧密相关,当网络学习环境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具体需求时,障碍随之出现,学习的效果也由此而受到影响。

以上网络学习障碍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相互作用,成为个体差异对于网络教学的特殊影响方式,由于这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环境的特殊性,使网络教学中个体差异研究显得更为重要。下面将针对先前知识与认知风格2个因素,对个体差异的具体影响方式作进一步阐述。

4.1 先前知识对于网络教学的影响

1)先前知识与迷航问题。在不熟悉当前学习主题的情况下,先前知识缺乏的学习者无法依靠自己的先前主题知识对意义进行建构。他们对于网络学习系统与网络学习资源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当网络学习系统的导航设计不够清晰时,这类学习者容易遇到迷航的问题。相反,知识准备丰富的学习者能更好地抓住当前学习主题的概念框架,并在网络学习中加以利用,因而不易遇到迷航问题。此外,具备较高先前知识的学习者在层级结构型与网状结构型的系统中,取得相似的分数,他们都能较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并更有效地利用时间。然而,对先前知识缺乏的学习者,在层级型结构的系统中取得较高的成绩,并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可以推测,在网状结构的环境下,学习者较高的先前知识与其自主设置学习进程的能力紧密相关。相反,先前知识缺乏的学习者更倾向于在线性学习课程中按照固定的学习路径进行学习。

2)先前知识与学习者控制问题。先前知识不足的学习者在自主控制环境中表现普遍不佳。某些学习系统允许学习者控制每一主题的呈现顺序,让学习者决定在进入测试之前是否先进入教学,这时,如果学习者缺乏做出有意义决策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元认知技能,他就会遇到学习障碍。但如果学习者懂得什么是当前的最佳学习任务、什么是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什么要使用这些策略,并能够根据一定的理由做出前后一致的选择,就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成绩[4]。

3)先前知识与认知超载问题。认知超载的问题与学习者的信息获取策略相关。研究发现,具备较高先前知识的学习者能使用各种有效获取信息的策略,如组织化、模块化、细节化等等。因此,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与吸收信息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不易受到认知超载的影响。相反,先前知识缺乏的学习者不熟悉主题,不能运用先前知识形成对结构的理解,也不能有效地使用的效获取信息的策略来处理较高层次的信息,必然遇到更多的认知超载问题。

4.2 认知风格对于网络教学的影响

1)认知风格与迷航问题。在用户交互性的方面,与场独立性较强的学习者相比,场依存型学习者容易在网络导航中遇到困难。Palmquist和Kim(2000)发现,场依存型学习者更倾向于按照设计者预先制定的链接次序进行学习,同时也更容易遇到迷航的问题[5]。Chen和Ford(1998)发现,场独立型学习者能够清晰地找到课程的结构,而场依存型学习者则更易于遇到迷航的问题[2]。可见,场独立型学习者更倾向于采取主动的方式,提取相关的暗示,运用自己知识组织表征的信息,这些能力为他们完成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反,场依存型学习者更倾向于采取被动的方式,希望得到指引与明确的提示,而并不关注信息自身的相关性,因而导致迷航问题的出现。

2)认知风格与学习者控制问题。具备分析思维的场独立型学习者更擅长于独立性的学习,他们在学习者控制占据主导的情况下表现较为出色。相反,场依存型学习者相对消极并缺乏独立性,他们在程序控制占据主导的情况下表现较为出色。Ford与Chen在检测基于学习者控制的超媒体系统学习效果中发现,场独立型学习者倾向于通过案例进行学习,学习路径相对开放;而场依存学习者倾向按照HTML的指令描述进行学习[2]。Liu and Reed在研究英语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采用的不同学习策略中发现,场独立型学习者更多地使用词语的关联性选项,而场依存型学习者更多地使用词语的视频情境选项[6]。这些研究表明,在网络教学中,提供较少的学习者控制和更多的学习指导更有利于支持场依存型学习者的学习,相对而言,场独立型学生更倾向于较高层次的自主控制。这些发现与场依存的个体容易受到系统结构的影响而场独立型的个体不易受到结构形式的影响直接相关。

3)认知风格与认知超载问题。网络学习系统所提供的自由导航是引起认知超载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导航在某种程度上给场依存型学习者带来了迷惑。当他们为自己的学习进程做出决定时,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于学习内容及其相关性,这时迷航的问题随着产生,认知负荷也随着加重,认知超载的问题便出现了。同时,当学习内容与大量相关性较小、或只存在外在相关性、却又易于访问的信息混杂在一起,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就会进一步增大,认知超载问题也就更加严重。

5 结论

综上所述,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于网络教学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受网络环境特性作用,这些影响的外在表现也具备其自身的特点:在影响因素方面,智力因素——先前知识与非智力因素——认知风格是最受关注的2个因素。在具体影响方式方面,由于个体差异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造成的网络学习障碍,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为进一步针对个体差异的网络教学设计提供依据,使体现个体差异的网络学习成为可能。

在对个体差异的影响分析过程中,遵循针对单个差异因素分别探讨其影响效果的研究思路,但事实上,个体差异各个因素对于网络学习的影响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因而,深入了解个体差异对于网络教学的影响,还有待于对其复杂的交互作用做进一步的解剖。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个性差异”与素质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17(4):8-12

[2]Chen S Y,Paul R.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Web-based Instruction: An Overview[J].British Journal of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3,34(4):385-392

[3]R•赖丁,S•雷纳.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理解学习和行为中的风格差异[M].庞维国,译.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

[4]Steinberg E R.Cognition and learner control: A literature review 1977—1988[J].Journal of Computer-Based-Instruction,1989,16(4):117-121

[5]Palmquist R A,Kim K S.Cognitive style and on-line database search experience as predictors of Web search performanc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2000,51(6):558-566

[6]Liu M,Reed W M.The effect of hypermedia assisted instruction o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asemantic-network-based approach[J].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1995,12(2):159–175

猜你喜欢
个体差异网络教学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环节设置小议
议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