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关键事件提升德育效果

2009-02-13 05:32
天津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关键教育教师

张 锐

生活中的德育内容在丰富学生生活阅历的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方式,这种影响主要是基于学生“经历”过的各种事件。已有研究表明,一些关键事件(指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或探索,更会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关键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工作中注意挖掘学生成长中关键事件的教育价值,使关键事件成为学生行为转化的关键点,进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

一、关键事件的类型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关键事件的发生并不鲜见,但这些事件如果不与学生的生活及他们的亲身经历相关联,就不会对学生的认识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关键事件,通过有效的引导,增强关键事件在促进学生发展上的教育效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选择以下几类关键事件来教育学生。

1.成功型事件:提升学生的自信。居里夫人说,自信心是人们成长与成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品质。自信心的培养不是靠知识的传授和单纯的要求就能实现的,也不是在个体封闭的自我意识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通过了解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把握别人的评价并以此作为一种内在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而逐步形成的。教师的积极评价、同伴取得的成就以及学生自己的获奖、成功经历等,是提升学生自信的重要方面。基于这种思考,可以选择和利用的关键事件就包括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同伴获奖及个人成绩提高、竞赛获奖、作品发表等事件。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心理感受,研究他人成功的路径,分析自己成长的原因,加深学生对关键事件的体验和理解,进而促使学生在未来更加努力,通过自身的连续成功和得到的积极评价去强化内心的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恰当、积极的评价,要善于树立成功的榜样和典型,同时应帮助学生预知并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以促使其成功。

2.挫折型事件:促进学生的反思。学生受生活阅历、能力的制约,在学习和生活中常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一些重大的事件,如学业失败、亲情缺失、做好事后遭受误解等,往往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挫折型事件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反思,促使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避免这些不利因素,以期取得成功;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消沉、退缩、回避等不良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情绪,也会使学生陷入失败、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学生面临挫折型事件时,教师应积极介入,通过分析、引导,减轻或避免事件造成的消极影响。

3.启发型事件:启迪学生的思想。生命的成长需要科学的规划和目标的确立,从学生的实际看,很多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把握人生,表现为人生目标模糊,进取动力不足,克制能力薄弱等。在德育工作中选择启发型关键事件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清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前应该采取的努力措施。生活中的启发型事件很多,阅读一本好书,聆听一个好的故事,了解一段人与命运抗争的经历乃至获得一句关心问候的话语,都可能对学生的思想和认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推荐学生阅读优秀的书籍,把经典的、能启迪人的哲理故事引入课堂,还可积极组织“成才报告会”,让学生在阅读、聆听及自我感悟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引起学生的思想触动,实现其思想品德的良性发展。

4.感人型事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同伴、师长和全社会的支持,有效的支持系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这种支持更多地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接纳、包容和需要满足的基础之上,这种支持的显著特征是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在德育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感人型关键事件很多,包括同伴的接纳与祝福、父母的关心与慰藉、教师的欣赏与理解以及社会上互帮互助的感人故事等,这些事件在让学生感动的同时更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能够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当然,一些学生还不能理解和领会事件中蕴含的感人因素,因此教师不但要善于积累并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事件,还应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其中感人的内涵,让学生体验幸福、感悟真情,激发其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情感。

二、关键事件的搜集整理

关键事件的发生常常有特定的情景,不是每个学生在每个教育阶段都会碰到有意义的关键事件;而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关键事件如果不加以有效的选择和利用,也会降低其应有的教育效果甚至误导学生。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生活,并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教育的要求选择和“制造”德育工作所需要的各类关键事件,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关键事件的教育价值。

1.重视全体,全面搜集。大部分关键事件并不是“先天”就具有“关键性”。我们第一眼看到这些事件时,可能没有意识到其关键价值,但通过分析会逐渐呈现出其关键性。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观察和积累,如搜集新闻报道、现实生活以及师生交流过程中的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关键事件,在示范、引导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关键事件的把握能力。教师受自身精力、阅历等因素的影响,搜集的范围和数量可能受到一定限制,也可能搜集到的事件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制约了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积极搜集关键事件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搜集关键事件的能力。通过全体、全面的搜集,保证关键事件的即时、全面、典型、有价值,切实增强后续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

2.做好分类和筛选工作。不加选择地将大量关键事件都提供给学生,让其认识和感悟,是毫无意义的,这是由于教师并未明确关键事件的主题从而淡化了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因此,在搜集关键事件后,教师要对事件进行分析整理,根据德育活动的主题和教育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分析、感悟。比如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主题活动中,可以围绕名人的成长事件、自信人格养成的事件等进行组织;开展感恩教育则可以选择孝子的故事、相关媒体报道等作为关键事件,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种主题式的分析和诱导,学生形成了较强的思考能力,关键事件的教育价值也被充分挖掘出来。

3.积极“制造”关键事件。有研究表明,亲历事件、他历事件、故事和课堂说教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学生对以上事件体验的深度和感悟的程度呈顺序递减,可见亲历事件的教育影响是最大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制造”一些关键事件,让学生在自身经历的关键事件中实现情感发展和道德成长。比如春天组织学生远足,定期举行主题教育活动,搭建学生的表演平台,组织学生与成功人士会面、座谈等,需要注意的是应彻底摒弃让少部分学生充当“演员”、让绝大部分学生扮演“看客”的传统做法,而应让每个学生都走上舞台,去表演、去展示、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关键事件,让学生在亲历过程中加深体验和感悟。

三、关键事件的教育流程

为了深化关键事件具有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创设有效的交流、分享的氛围,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给以正确的引导,可以采取呈现、感悟、交流和点评的方式来组织活动。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五步流程来提高关键事件的教育效果。

1.事件呈现。事件的呈现是学生自主感悟的前提和基础。在搜集、整理和筛选各类事件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讲述把关键事件呈现出来,通过调整阅读速度、提问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事件的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思考;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关键事件的理解。

2.自主感悟。关键事件能否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取决于学生对事件的主观理解和感悟,因此,在事件呈现后要留给学生分析、思考的时间。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写在小卡片上。在本阶段,教师应以支持者和辅助者的身份出现。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进行指导,促使学生澄清自己的想法并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

3.集体交流。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组织必要的活动,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想法进行比较、推敲甚至批判,一般是通过分组讨论、辩论或班内座谈会的形式展开,目的是通过交流、辩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事件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思想的交流、分享和碰撞中加深对事件的理解。

4.教师点评。学生的阅历和认知水平有限,在对关键事件的理解上可能存在偏差,而且感悟的深度通常不够。为了避免学生对事件产生认识偏差,也为了提高关键事件的教育价值,教师应对事件作必要的点评,可以谈自己对事件的理解,也可以从道德、社会的角度去分析事件的产生及启迪意义,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把握关键事件,推动学生成长和进步。

5.二次感悟。在前四个阶段的活动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二次感悟,目的是进一步澄清学生的认识。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要求学生再次把自己的思考写在卡片上,并与自己第一次的感悟进行对比,通过前后感悟的比较,掌握分析关键事件的基本方法,并以自己的感悟为基点,确立人生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在二次感悟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和良好的行为方式,关键事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责任编辑邓蕙)

猜你喜欢
关键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高考考好是关键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圆我教师梦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