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的难解之谜

2009-02-18 09:11徐宜发
鸭绿江 2009年1期
关键词:娃娃鱼野人神农架

徐宜发,生于1949年10月,河南长垣人。1968年毕业于郑州铁路司机学校,历任机务段司炉、副司机、司机、郑州铁路分局秘书、郑州机务段党委副书记、副段长、党委书记、段长、郑州铁路局纪委书记、郑州铁路分局副分局长、郑州铁路局副局长、局长,现任郑州铁路局调研员。1998年开始发表散文作品,著有《我心永恒》《我的太阳》散文集,其散文作品常在全国报刊杂志发表,系河南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协副主席。

在我的记忆中,很早以前就听说有人发现湖北神农架有“野人”的踪迹。从那时起,我常听到“野人”之说,最近中央电视台的《走进科学》栏目又一次详细报道了关于神农架野人的探秘,也引起了我的兴趣。恰巧,前几天志明兄约我到神农架,我正有心到神农架去一趟,说不定也能碰巧看到一些野人的蛛丝马迹。一拍即合,很快成行。

我们是盛夏时节驱车前往神农架的。那天一大早,我们从郑州乘汽车出发,司机朱建国在驾驶座位上整整坐了九个小时,直到下午六点多钟才到达神农架地区的木鱼镇。这里是神农架旅游的核心区,也是“野人”之说的发源地。

走进神农架,我想象中那种神秘感荡然无存,到处充满了现代的气息。通往深山老林的道路不是使人步履艰难的羊肠小道,新修的柏油马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新开凿的公路隧道安装了遥控装置,汽车只要驶入控制区,隧道里的照明设备就会自动工作,使隧道里立即灯火通明,保证过往车辆行驶安全畅通;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房屋建筑难以寻觅,一座座框架结构的宾馆、饭店错落有致,为古老小镇增添了新的生机。来来往往的远方游客纷纷驻足下榻,或休闲度假疗养,或感受大自然的秀丽,或寻找那神秘的传说……难怪志明兄和建国怎么也找不到曾经有过的记忆。他们说,前些年也来过这个地方,没想到变化这么大,竟然连当时的住处都找不到了。

沿着崎岖的山间公路,我们看到一家落成不久的“蓝天宾馆”,地处半山坡上,电动伸缩式大拉门半开着,建国按了几声喇叭门才缓缓开启,我们驶入大院把车停稳,走进服务大堂。大堂着实很冷清,服务台仅有一位年轻的服务员呆呆坐在那里,显得有些木讷,建国上前询问住宿的事,问了几声竟没什么反应。稍后一位三十多岁的小伙子领着几个年轻人从电梯间走出来,像是谈妥了什么事情并做好了安排,之后转身向我们走来。我们说明来意后,小伙子操着浓重的地方口音,热情地介绍了宾馆的设施和收费标准,诚心要留我们住宿,谈了一会儿价格后双方达成一致,我们决定在这里住下。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家宾馆是当地旅游公司所办,这位小伙子名叫张军,是旅游公司主管经营的副经理,年龄不大,业务熟练,经营意识比较灵活。宾馆还未完全竣工,有的房间还在装修,具备居住条件的客房便先投入使用,目的是让宾馆尽快见到效益。看来,深山里的人们经营理念也在转变。

宾馆不大倒挺干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晚饭过后,可能是坐了一天车一路颠簸的缘故,躺下来我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早上五点半钟。与往常一样起床、洗漱、浏览电视节目,七点钟我们准时下楼,宾馆安排的导游已在大厅等待我们。我们的神农架之游从这里开始了。

导游是在这里出生长大的汉族姑娘向磊,2004年毕业于宜昌旅游学校,有好多神农架故事,当然也有一些“野人”的传说,像是神话故事。向磊的祖籍在江西农村,其曾祖父那一代人由于生活所迫移居于此,家庭直到现在从未离开过。谈到现在的生活,向磊感到十分满足,在父母的疼爱中无忧无虑地成长,至今还满身的孩子气。神农架旅游资源的开发,让这里的人们开始走向富裕。向磊的家就住在木鱼镇,早些年她全家靠耕种为生,现在旅游区搞开发土地统一规划,向磊家也盖起一些新房舍专门用作出租住房,一年收入三四万元,日子过得安然舒服。

按照导游向磊的安排,我们要游览的第一站是神农洞。我问向磊:“那里发现过‘野人的踪迹吗?”向磊的回答很利索:“没有。”神农洞是新近开发出来的旅游景点,海拔不高且有山民居住,也较为开放,当然不会有“野人”出没。她的目的是让我们看看罕见的“娃娃鱼”和溶洞,这也是当今一绝,是神农架特有的一景。神农洞与我们住的宾馆距离不近,有新修的通道,汽车可以一直开上山去直达景点。下了汽车,导游首先让我们观看的是一条重达十几公斤的娃娃鱼,外形酷似巨型蜥蜴,身躯扁平,静静地趴在清澈的溪流中,懒洋洋的,四肢偶尔也略微动一动,似乎是向游客展示自己的生命力。娃娃鱼学名为大鲵,其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便俗称“娃娃鱼”。我对娃娃鱼并不陌生,十几年前我到豫西山区公干,在山涧溪流中见到过幼小的娃娃鱼,与眼前的娃娃鱼相比太渺小了,只有几厘米长。那个时候我就知道它已属于“二级保护”动物。景点的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说,娃娃鱼生活习性很特殊,它们喜欢栖息在山区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的溪流中,它们不善于追捕,只是隐蔽在乱石间,发现猎物经过时进行突然袭击,食物多了可以饱餐,见不到猎物只能忍饥挨饿。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两三年不进食也饿不死。自然界就是这样,特殊的环境造就了各种生灵生存的特点,无论是哪一种生命,只有适应了生存环境,才不会被大自然淘汰,否则就不会得到延续。

观赏过娃娃鱼,我们沿着崎岖小路一步一个台阶向山上走去。在神农洞中,神态各异的钟乳石正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据介绍,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与水和二氧化碳接触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前南斯拉夫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人们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为喀斯特地貌。

我国是个多溶洞的国家,广西境内的溶洞尤为著名,如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等,人们慕名而至,欣赏大自然的杰作。距河南郑州仅有几十公里的雪花洞,也为属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碳酸钙溶洞。二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曾到那里一睹奇观,它造型奇特、大小不一的钟乳石聚集在大地深处,显得尤为壮丽。这些年来经过人们不断开发,并运用现代光学技术激发游客丰富的想象力,溶洞中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在众人的联想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溶洞已经成为深受游客青睐的旅游景点,人们在其中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

走出神农洞我们乘车直奔神农顶。汽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小路慢慢行驶,我时而打开车窗透过轻纱般的云雾向远方眺望,时而关闭车窗沉思在深山密林之中,时而我们又谈论起那些关于“野人”的传说。我很想多了解一些“野人”的信息。据说在鄂西北山区,历代地方志都有“野人”出没的记载。相传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人在海拔一千七百多米高的山林中曾遇“红毛怪物”,人们疑为“野人”。我国有关专家多次到神农架考察都未做出结论,至今“野人”仍列于世界四大自然之谜中(世界四大自然之谜包括:野人、飞碟、尼斯湖怪兽和百慕大三角区)。带着“野人”的疑问,我的许多问话让向磊难以解答,她的确说不清楚那些有关“野人”的事儿,“野人”留下的蛛丝马迹实在是太少太少,她那里都是些似是而非的“听说”。

沿着新修通的盘山道,穿过丛林溪流,不大会儿我们就驶上了神农顶,这里满眼翠绿,云雾缭绕,远方不时传来阵阵响声,很有一种神秘感。神农顶被誉为“华中第一峰”,海拔三千一百多米,山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我们下车向前走上几步便是神农谷了。我低头俯视,气势磅礴的大峡谷尽收眼底,一条弯弯曲曲的沟壑一眼望不到底,悬崖峭壁层峦叠嶂,苍松翠树漫山遍野。一只矫健的雄鹰在峡谷里盘旋,忽而直冲云霄,忽而疾驰而下,像是在寻找什么猎物似的,或者是在展示独有的空中特技。三五成群的鸟儿飞来飞去,清脆而富有节奏的鸟语在古老的峡谷中回荡。这些生灵给大峡谷增添了无限生机。望着这布满神秘的大峡谷,我双眼聚焦全力搜索,寻找那可能有“野人”栖息生存的地方。我在纳闷,连飞禽走兽都难以藏身的万丈深渊怎么会有“野人”存在?我想在向磊那里找到一些答案,得到的全是“不知道”。尽管看不到“野人”的踪迹,我却亲眼见到了世上稀有的金丝猴、白熊、野山鸡等珍贵动物。这些生灵并非野居,而是在笼子里圈养,作为神农架古老而又神秘的象征。

神农架的旅游开发下了大功夫,新修的柏油路把一些主要景点连接起来,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从海拔三千一百多米的神农顶下来,我们就到了富有盛名的板壁岩。板壁岩位于神农架海拔两千五百米的深山中,这里竹林苍翠,杜鹃摇曳,草甸如绒,鸟语花香。板壁岩乱石成堆,其中一块板型巨石直立,因而人们便称这个地方为“板壁岩”。走近这块巨型板岩,向磊手指远方向我们介绍说,这一带据说曾多次发现“野人”的遗留物,近些年专家和学者们也经常来这里考察,但到现在仍然是一个谜。在向磊的带领下,我们一步步向纵深走去。路,越走越窄;林,越走越密。沿着崎岖小路,穿过层层密林,我们在一个有几块山石相搭的地方停住了脚步。向磊说,听说有人发现“野人”曾在这里栖息过,留有毛发、脚印等,是专家考察的重点。我一点也看不出会有“野人”在这里歇脚的迹象,围绕类似“石凳”的石块,我仔细看了几圈,丝毫未发现异状,不敢相信那些传说中的“野人”信息的可靠性。我问向磊:“你听说的‘野人是什么样子?”向磊答道:“听别人说,‘野人是一种接近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似猿非猿,似人非人,再具体的我也说不清楚了……”从神农架早期地方志的记载到现在,“野人”传说的历史已有几百年了,可谁也没有弄清楚“野人”是什么样,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怎么能说清这些事?我来不是考察,只不过是出于兴趣,我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对感兴趣的事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弄出个究竟。

走出板壁岩,我们又到“人生桥”等自然景点游览,所到之处我的话题还都与“野人”有关,不知是什么原因,好像除了“野人”就无话可说,向磊储存的“野人”传说全倒了出来,再也掏不出新鲜事儿了。

又到了午饭时刻,导游把我们领到了她的定点小餐馆。这是一家紧靠路边的“土家饭庄”,门面不大,两幢两层小楼,独门独户,小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店主杨明华是神农架土生土长的土家族人,七八年前她三十岁时看到神农架游客年年增多,便走出家门在这里开起了小餐馆,经营一些家常饭菜。她里里外外一把手,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年下来收入一二十万元,两个孩子都在读中学,小日子过得舒舒服服。这些事都是店主亲口对我说的,从她的言谈话语中可以看出,她和家人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很满意,闲谈中她一直面带微笑,充满了幸福感。

现在从神农架归来已有多日,这几天我还在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神农架的“野人”传说经过了几百年,还仅仅是个传说,从未得到任何证据来解开此谜呢?特别是近三十多年来,科研部门一次次组织力量运用现代化手段到神农架实地考察,寻踪觅迹找“野人”,可那神秘面纱还是无法揭开,真相仍然停留在人们的猜想之中。看来,神农架的“野人”之说只能是一个难解之谜了。

责任编辑 牛健哲

猜你喜欢
娃娃鱼野人神农架
喜欢开玩笑的娃娃鱼
野人迷踪
娃娃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