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08年的中国经济

2009-02-23 01:48陈宝东周小知
银行家 2009年2期
关键词:增长速度出口经济

陈宝东 周小知

2008年,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年份,它注定要在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其不同寻常之处在于这一年里遭遇了太多的困难:从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到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如此巨大、又如此密集。不同寻常之处在于这一年里宏观调控政策出现180度大转向,从“防过热、防通胀”转向“保增长、控物价”,再进一步转向“保增长、扩内需”。不同寻常之处更在于这一年里尽管遭遇了如此多的困难,中国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用强有力的政策调控使经济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在岁末年初时,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分析形势,正视挑战,对做好2009年工作大有裨益。

2008经济运行特点

GDP增长环比逐季回落,回落幅度不断扩大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2007年第二季度达到了GDP增长12.6%的峰值。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增长呈现逐季回落态势,回落幅度不断扩大。从GDP累计同比增速看,2007年前三季度为12.2%,2007年全年为11.9%,2008年一季度为10.6%,上半年为10.4%,前三季度为9.9%,增长速度一路下滑,2008年前三季度回落幅度达2.3个百分点。从当季GDP同比看,2007年三季度为12.2%,四季度为11.3%,2008年一季度为10.6%,二季度为10.1%,三季度为9.0%,下降趋势更明显一些,下降幅度更大一些,2008年第三季度回落幅度高达3.2个百分点。如果全年经济增长按9.5%计算,增长速度仍回落了2.4个百分点。

不同行业增长不一

农业形势较好,服务业增长较快。由于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在种粮面积扩大和单产提高的共同推动下,2008年粮食再获丰收,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将超过1998年水平,创历史新高。2008年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1800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同比提高了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主要是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属于产业链的中后端,大多数在消费领域,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滞后,如交通运输、金融、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其它服务业增长较快。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78714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8%,同比提高了1.9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大幅度回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创18年来新低。工业增长逐月回落,2008年11月已创18年来新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从2008年3月份的17.6%逐月回落,下降到11月份的5.4%,为1990年以来的新低。2008年10月,在国家统计的447种重要工业产品中,增速较上月回落的有262种,占58.6%,其中回落10%以上的有117种。2008年上半年,工业生产增长是平稳回落,各月回落幅度在1~3个百分点之间,9月份后,工业增长速度出现大幅度回落,10月份回落9.7个百分点,11月份回落11.9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的急剧下滑,意味减产、停产或破产的企业在增多,工业形势面临较大困难。

需求上升,投资回落,净出口大幅度下降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环节,在经济链条中处于后端,宏观经济变化对消费的影响要相对滞后一些。2008年我国消费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大,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2008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759亿元,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加快了5.5个百分点。尽管三季度消费增长有所回落,但11月仍处在增长20.8%的高位。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批发零售还是住宿餐饮,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说明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仍较强。2008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为44.5%,同比上升了7.5个百分点。在三驾马车中,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2008年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7614亿元,同比增长26.8%,与上年持平。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速将回落大约10个百分点。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是投资增长较快的行业,前三季度由于经济增长较快,需求旺盛,投资动力强劲。特别是一些能源基础原材料和装备工业行业投资增长速度在30%~40%之间。四季度,在国内外生产和需求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投资风险明显加大,投资增长本应大幅度下降,但是,此时中央又出台了扩大投资、启动内需政策,先后放宽和取消了信贷规模,并启动4万亿的巨大投资计划,并明确最后一个多月要完成1000亿元投资规模。各家商业银行也纷纷追加信贷规模。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和保障性住房等投资大幅度增加,扭转了投资下滑的趋势,确保了投资的快速增长。值得关注的是: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三季度后高位逐步回落,回落幅度逐步加大。二是投资资金来源增长趋缓,投资资金来源增长速度低于投资增长速度,且与投资增长速度差距在扩大,表明投资资金来源后劲乏力。三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放缓,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占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比重下降了23%,这也说明投资持续增长动力不足。2008年前三季度,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1%,同比回落了5.9个百分点。

受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主要国家需求减少,对我国进出口形势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出口订单很多是2007年签订的,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增长仍达25.2%,实现了平稳增长。9月份雷曼兄弟破产后,世界形势急转直下,从10月开始,进出口增长速度出现了大幅度下滑,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9%,出口下降了2.2%,进口下降了17.9%,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最大降幅,表明国内、国外需求都在大幅度下降。即使过去出口增长较快的部分能源和高能耗产品如成品油、煤、铝、钢等出口增长明显回落,而过去进口较多的原油、铁矿石、铜材、食用植物油等进口速度明显回落。从产品出口地看,除印度、巴西外,对主要出口地区如欧盟、美国、香港、日本、东盟、韩国等地的出口增长均出现明显回落。2008年前三季度,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同比回落了8.9个百分点。

物价指数高位回落,紧缩趋势较为明显

2008年,我国物价指数呈现持续快速下降的趋势,下半年下降幅度逐步扩大。2008年初,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达8.7%,为1996年以来的新高。在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下降,11月份仅上涨2.4%,其中粮食、肉类价格回落是带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回落的主要因素。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前十个月基本稳定,同比增长在6%~8%之间,11月形势急转直下,同比上涨仅为2%,低于2003年价格水平。主要原因是生产资料价格水平(如原材料和部分加工业产品)大幅度下降导致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11月份同比上涨4.6%,也比年初下降了一半。各类价格指数回落上半年是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结果,下半年主要是需求下降引起的,价格回落幅度过大过快,对企业生产会造成重大影响,应引起高度关注。

经济运行效益回落,经济发展困难增加

2008年,财政收入增长出现“过山车”现象,5月份大幅度增长52.6%,10月、11月连续出现负增长,这种大涨大跌的现象过去是少见的。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35.5%,二季度增长31.4%,三季度增长10.5%,10月下降0.3%,11月下降3.1%。分税种看,11月,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进出口环节税和印花税增长速度都出现了下降,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增长幅度也出现大幅度回落。其中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7.2%。11月财政出现了1462亿元的赤字,这是近年来没有的现象。

2008年,工业企业利润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4066亿元,同比增长4.9%,增幅回落31.8个百分点。根据国资委统计,1~11月,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6830.4亿元,同比减少2393.7亿元,下降26%。上市公司是中国优秀企业的代表,2008年上市公司利润增长也是逐季下降,三季度利润增长速度回落超过100个百分点。

货币资金流动性由“松”变“紧”,信贷增长呈U形变化

2008年,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都是由高走低,M2增长由1月份的18.9%回落到11月份的14.8%,是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11月M1增长6.8%,同比回落了14.9个百分点,创下了十年来的最低水平。M2与M1的增速剪刀差越来越大,说明定期存款在增加,资金流动性在减少。M1增速大幅度回落也说明企业资金较为紧张,11月,企业存款同比减少1193亿元。由于2007年底银行信贷从严从紧控制规模,2007年12月仅发放人民币贷款485亿元,大量项目贷款需求推迟到2008年1月发放,2008年1月发放贷款高达8036亿元,由于信贷规模按季控制,2~9月份人民币贷款基本上每月平均发放2000亿~3000亿元。10月份,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信贷需求急降,当月仅发放贷款1819亿元,11月份在中央扩大投资、启动内需政策的推动下,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响应,增加了信贷投放,当月贷款发放又达到4769亿元,同比多增3895亿元,12月贷款发放也是大幅度增长,全年贷款发放呈两头高,中间低的U形态势。

2008年经济运行变化原因分析

2008年是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经济变化速度最快,变动幅度最为剧烈的一年。2008年经济增长一路下滑,其原因是相当复杂的,有国外的因素也有国内的因素,有政府政策的因素也有市场变化的因素,有自然灾害的因素也有人为调控的因素。

周期性因素影响经济发展

2008年世界经济增速处于下行周期。世界经济经过五年快速增长后,2008年开始进入下行周期。加上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速急剧下降,对我国出口产生了较大影响,也影响了经济增长。2008年,一季度货物贸易顺差414亿美元,同比下降10.8%;上半年货物贸易顺差987亿美元,同比下降12.3%;前三季度,货物贸易顺差1810亿美元,同比下降2.5%。由此可见,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削弱。

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也处于回落期。从世界经济增长的历史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长期保持两位数的高速经济增长。世界上能够连续保持5年及5年以上两位数高速经济增长的国家和地区极少,只有中国、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创造过这样的纪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两次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高速经济增长的历史。第一次是1992年至1996年,整整5年;第二次是2003年至2007年,也整整经历了5年。各种指标变动迹象表明,2007年我国已经达到了本轮经济增长的波峰,峰值为11.9%,2008年开始经济增长进入回落期。从季度数据看,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了新一轮下行区间,到2008年第三季度,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回落。

世界经济增长下行周期和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周期叠加,是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逐步回落的重要原因。

重大事件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都对国内经济增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至少造成全国工业增长速度回落1.5个百分点,拉低一季度GDP增速0.5个百分点,推高CPI涨幅0.3个百分点。汶川地震可能拉低全国工业生产增速0.3个百分点。可能使2008年GDP增长率下降0.4~0.7个百分点。北京奥运会,涉及北京、青岛、秦皇岛、沈阳、天津、上海和香港7座城市,由于改善主办城市空气质量和阻止安全生产隐患等一系列活动限制了经济发展,部分地区经济增长明显回落。

2007年初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到2008年9月已演变成全球性金融海啸。尽管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还有一定限制,人民币也没有全面可自由兑换,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2008年9月以后,随着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危机加深,经济衰退,消费下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出来了。首先是出口,中国出口增长率与美国GDP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美国GDP增长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长率平均将下降5.2个百分点。其次是制造业,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美国消费”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式。美国及世界消费下降,中国制造业将面临严重困难。第三是企业效益,研究表明,中美企业生产经营关联度很高,如果美国企业利润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企业利润增长将会下降10个百分点,如果美国从2007年2.2%的增速降到0,中国企业利润增长率将会从30%左右降低到百分之十几。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

宏观调控政策反转影响经济发展

针对经济增长形势的变化,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出台措施之多、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可以说2008年前半年经济增长的回落是宏观政策调控的结果,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后半年经济增长的急剧下滑是金融危机冲击、市场需求变化的结果,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结果。从全年经济政策看,先是“减速”(防过热防通胀),再是“换档”(一保一控),后是“转弯”(保增长扩内需),最后几乎是“掉头”(防衰退防通缩)。政策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2009年经济展望

2009年将是我国经济增长非常困难的一年。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近日指出“2009年上半年是全球经济非常艰难的时期”。美国经济已进入衰退,美国经济研究局发表报告认为,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下降0.5%,是2001年以来的最差表现。布什总统2008年12月5日已承认美国经济正处于衰退之中。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接近零,到了有史以来最低水平。欧盟15国经济2008年二季度、三季度都是下降0.2%,是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欧盟经济明显进入衰退。日本经济2008年二季度、三季度经济分别下降0.9%和0.5%,日本央行已把利率调到0.1%的水平,日本经济已重新回到衰退之中。德国联邦银行12月5日发表预测报告,2009年德国经济下滑0.8%,为16年来的最大跌幅。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12月8日发布报告,荷兰经济2009年下滑0.75%,是1982年以来的首次衰退。英国经济2008年二季度是零增长,英国的利率水平已是300年来的最低水平。世界经济的恶化和衰退,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会逐步加大。

从国内看,经济主体对经济增长的信心一时还难以恢复。推动经济增长的主体是各类企业和单位。政府部门虽然可以带动经济增长,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和基础,但政府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比是微乎其微的,如果没有民间、企业和居民的行动,政府要推动经济增长是不可能的。民间、企业和居民的投资和消费行为都要建立在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之上。当前,各类产品价格下降、交易萎缩、消费减少、投资回报下降、投资风险增加,股市、房市和大宗产品如石油、煤炭、钢材等市场风险加大,民间投资仍处在观望状态之中。

防衰退、防通缩“两防”将成为经济政策的主线。中国经济增长是否进入衰退还有争论,但中国经济增长连续五个季度环比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当前,许多著名研究机构对中国2009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预测,大部分认为在7%~9%之间。2008年10月以后,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保八或争八”毫无疑问要成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重心。尽管目前物价指数不低,消费增长也较正常,但从近几个月看,价格下降幅度明显加大,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都由2008年初的10%左右下降到2%左右,价格急剧下降说明需求萎缩,消费也会减弱,企业亏损增加,心理预期比较悲观。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的风险已严重威胁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我们必须扭转这种趋势,防衰退、防通缩“两防”将成为经济政策的主线。最近温家宝总理在重庆调研时提出要把“扭转经济下滑”作为宏观调控的主线,笔者认为这就是当前宏观政策的出发点。

2009年下半年经济有望走出低谷。从经济增长动力看,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净出口。2007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1.5%,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2008年前三季度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5%,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力在明显下降。2009年由于世界经济衰退、消费减少,我国出口困难会更严重,尽管人民币升值速度放缓,出口退税率有所提高,但外需减少无法提振。2008年上半年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是因为订单是2007年签订的,而2008年出口订单已大幅度减少,对2009年出口增长造成较大威胁。出口下降,消费也乏力,只有用投资来支撑经济增长。由于国家2008年11月才决定扩大投资、启动内需政策,中央政府4万亿和地方政府18万亿投资规划中,项目的论证、设计、评估、挑选和可行性研究以及综合平衡等大量工作还需要时间,商业银行和投资机构也需要时间对项目进行评估和筛选,资金很难快速到位。而且冬天和春天也不大适宜施工,大量工程可能要2009年下半年才开始。

当前,政府保增长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政策出台频率也是史无前例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各行各业都在为保增长做贡献。结构性减税、增值税转型、提高出口退税率、下调交易税等,放开信贷规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扩大债券发行规模和速度,放松土地供应,把前几年严守的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全部放开了,这些措施会大大推动经济增长,但是这些政策的效果发挥也需要一定时间。总地看,2009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仍会延续下滑的惯性,在强有力的政策剌激下,2009年下半年可能会筑底回升,重新走上平稳快速的发展轨道。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建设银行)

猜你喜欢
增长速度出口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2018年前8个月越南天然橡胶出口增长9.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与政策架构
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管理问题的分析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Intertek2014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排行榜
“大多数”商机在哪里?
经济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