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是春闺梦里人

2009-03-02 09:33
现代兵器 2009年2期
关键词:战役德国人士兵

叶 斌

当尼采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上帝死了”之时,他不曾想到自己会发疯;当希特勒在东西两线取得赫赫战果时,也没料到会战败自杀。笔者是一个平凡人,静悄悄地翻着一页又一页的历史,总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曼斯坦因和古德里安无疑是德军最为杰出的将领。前者提出西线战役计划,为德国战胜法国奠定了基础。苏德战场上,在1942年南方战线由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利濒临崩溃之际,他出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以弱胜强、以寡击众,重夺哈里科夫。此战在历史上只有汉尼拔的坎尼之战和拿破仑的奥斯特里兹战役才可以媲美。古德里安则完美运用了英国人提出的“闪电战”理论,他把英国人的梦想变成德国人的现实。当坦克集群突破比利时历史名城色当时,法兰西已经难逃覆灭的命运了。苏德战场上,他合围明斯克收俘30万人,再围斯摩棱斯克生俘20万人,仅24天便走完了通往莫斯科的三分之二的路程。然后,又一路摧枯拉朽,冲破了布良斯科方面军的重重拦截,直插基辅,完成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战——基辅战役,歼灭共有80万人、5个集团军的苏联西南方面军。他成了丘吉尔、斯大林、戴高乐这些人心头掠过的幽灵。

然而,战争的胜负并不取决于个别的战役,汉尼拔最终没有逃脱罗马人的魔爪,拿破仑也病死在孤岛上。当1942年德军展开斯大林格勒战役时,曼斯坦因和古德里安都不在前线。前者作为新科元帅正在北线作战,后者则作为莫斯科战役失利的替罪羊被撤职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虽然算不上决定性的战役,但德军在1942年的战果由此全部丢失,而且丧失了机动军团——第六军团。前苏联拍过一部黑白片《斯大林格勒》,笔者年轻时看得很来劲,战斗场面激烈。不过,那是一部纯粹为斯大林歌功颂德的片子,过度的叙事性失实使得整部影片令人可笑。在电影里,朱可夫等苏军将领都成了斯大林的传令兵。实际上,苏军之所以赢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全靠朱可夫这些年轻将领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上世纪90年代后期,德国人拍了一部他们眼里的《斯大林格勒》。与苏联人喜好浓墨重彩地描写伟人将领不同,德国人将视野完全放在一群充满朝气的士兵身上。

这部影片的导演似乎是一个冷峻的旁观者,只是抽丝剥茧般地叙述着这群曾在北非战场立过战功的军人如何在斯大林格勒陷入困境、浴血奋战,最终战死沙场的故事。良心的挣扎、心灵的扭曲、友谊的考验,均纳入导演的视野。既没有讴歌,也没有直接的谴责,只把发生的事情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影片开始,从非洲回来在意大利度假的德国军人奉命开赴前线。他们兴高采烈认为这只是又一次建功报效国家的机会。长长的隧道一片漆黑,穿过它,已是一片广阔的俄罗斯大地,这似乎告诉人们,他们正在通往地狱的道路上。

在车站,我们首先看到德国士兵虐待俘虏,主人公上前阻拦,结果挨了一顿揍。他不知道,战争中的人性是扭曲的,人兽性的一面被充分显露出来。紧接着是那场巷战,也是战争史上最惨烈的巷战之一。德国人付出惨重代价后,才获得部分的胜利。然后是冬天来临,由于违反军纪,这批士兵成了犯人,但为了大局,他们仍在冬天的雪地里阻击苏军、坚守阵地。在得知固守阵地、不许突围时,他们也产生了动摇。但大部分人仍选择了坚守,即使对想逃回去的人,也没有多加谴责,还原谅了远在家乡抛弃自己私奔的女友。最后,他们全部战死在斯大林格勒。

死去的已死去,活下去的又是什么命运?由于他们的艰苦战斗,直到1943年1月下旬,德国第六军团才最终覆灭。但是这为曼斯坦因争取了时间,使他得以将在高加索的克莱斯勒坦克集团军撤出来。当苏军漫山遍野地压向顿尼茨河、聂泊河流域时,曼斯坦因创造了奇迹。影片的结尾打出字幕:双方在这场战役共计伤亡一百万人,其中包括苏联人、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和德国人。第六军团的26万人中,九万一千人被围,战后只有六千人活着回到德国。从专业的角度看,德国军人无疑是极其优秀的,他们充分发挥出所有的智慧和能量,把不可能变为可能。那场战争是德国人强加给苏联人的,又何尝不是希特勒强加给德国人民? 历史上有许多肮脏的勾当都是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名义进行。这也是伏契克临上绞架时写下的名言的意义:“人们,我爱你们,但你们要警惕啊!”

至今,史学家们还在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在二战中的作用争论不休,但笔者已不关心了。当尼采自以为是地宣布上帝死亡的时候,是否人类也开始消亡?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迅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可依然国与国攻打、民与民相争,我们活得并不比古人幸福。罗马史学家波利比奥思说的好:“对历史,最具有教训意义的事情莫过于回忆他人的灾难。”从而,让我们知道该如何重建和平、维护和平、珍惜和平。

俄罗斯的冬季很冷,死亡、寒冬、冰雪充满整个画面。人们挣扎在雪地里,实在无力了,就躺下来,无须起来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的诗突然涌上心头,其意境竟然如此凄凉。无垠的大地上,数以万计的士兵尸体被雪掩埋,而亲人们却仍在梦里盼着他们归来。影片中的画面浮现眼前,在巷战中,双方战士抢救己方伤员的情景,让人感到良心、道义一息尚存。当苏联军人唱起带有浓郁的俄罗斯歌曲时,我们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却依然感受到保卫国家的信心和顽强的斗志,也明白这是一场被强加的战争。最难忘的镜头是一个小男孩惨遭杀害,那张过早懂事的小脸充满着活下去的渴望,一双眼睛满是恳求和无助。令人心碎的,是那个举枪瞄准小男孩的士兵颤抖的手;是那个用手枪威逼士兵的纳粹军官;是影片最后两个战友在雪中行走挣扎,最后一起冻死的镜头,一如一尊雕像。

米兰·昆德拉曾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如今,大地死一般的沉寂,除了狂风在呜咽。掩埋在雪地中的士兵们,他们真的贴近了大地。闭上眼,进入黑暗,彻底的,没有形象,没有幻影,无边无际,紧贴大地。生命真切实在,一切却无意义。他们终于通过大地找到了上帝许以的永恒归宿。

“你本是尘土,终归尘土”,上帝如是说。

(编辑/弓鸣)

猜你喜欢
战役德国人士兵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近三成德国人是月光族
月光族占三分之一,月底最多只剩50欧
门牙士兵
德国人十大爱好:啤酒第一
英国黑斯廷斯战役
六成德国人认为“有钱能更幸福”
士兵与海豚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
瞭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