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与生成”:物理课堂教学的两翼

2009-03-03 10:01管晓戟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预设与生成蓝猫空隙

管晓戟

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成功的物理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预设为生成播下了种子,自身也在生成中升华。下面我以“走进分子世界”教学为例,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策略。

一、 生成的精彩离不开预设的精心

课上得如何,预设是关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物质的分子模型,但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建立抽象的模型还是有困难的。因此,这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来突破难点;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突出重点内容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因为学生很喜欢看科学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本节课我精心设计了通过动漫人物“蓝猫”引领学生一起走进微观世界,通过它的代言和五个问题的解决,整堂课条理清楚,简明扼要,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维空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首先由蓝猫的烦恼—外星朋友来信来引入课题,用形象的图片声音带领学生进入探究的情境中。再由“蓝猫”提出“既然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又是运动的,为什么许多物体不是一盘散沙呢?”将探究引向深入。最后以“蓝猫”又有了新疑问,引导学生在归纳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疑问。实际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微粒模型建立后,学生应认识到什么是分子,从而将刚建立的物质微粒模型改进为分子模型。教材上只是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但什么是化学性质?保持化学性质有什么重要性?学生并不理解,对于模型的改进也就不能发自内心地认同。这时,我设计采用分割巧克力来说明这一点,巧克力的味道是甜的,它可以不断分割,但是分到一定程度后,分割出的微粒就不能再保持其甜味了,也就是不能再保持其化学性质了,科学家们就把能保持巧克力化学性质(例如其具有的甜味)的最小微粒叫做巧克力分子。由此类推,水就是由水分子组成的,水分子保持着水的化学性质。进而归纳出分子的定义,改进模型,就显得非常自然而流畅了。

在分子运动这一板块,我从学生在活动中闻到的酒精味道来引入,再通过红墨水扩散、二氧化氮气体扩散等实验,让学生体验到分子在运动。由此为出发点,让学生相互交流,谈谈自己体验到的分子运动现象,学生思维

逐渐打开,物理与生活开始连线。

二、精心的预设给动态生成播下了种子

钟启泉教授曾说:“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份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只有及时捕捉动态生成,才能真正形成有效教学。

教学设计时,若为学生主动参与留出时间,设计多种方案,就为灵活生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堂课教学时,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主线,让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问题开展讨论和探究,通过主动参与、实践体验,在尊重同伴意见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需求、角色分工和成果共享等基本过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建立模型”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通过放大镜观察字迹,从而让学生初步认识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通过画出心中的物质微粒结构图,我及时发现学生所画两种不同模型间的区别,抓住“微粒之间是否有空隙?”这一学生认识上有很大难点的问题,进行了启发。首先请学生完成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然后通过演示花生和芝麻的混合来启发学生,最后所有学生都认识到微粒之间有空隙。这样的教学处理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有结论的得出老师都没有强加给学生,都是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和积极思维得出的。

课堂教学中对于那些即兴闪现出来的火花,教师应敏锐捕捉,甚至可以放弃原来生硬的预设,顺水推舟,创造生成。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这一板块内容教学时,首先由“蓝猫”提出“既然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又是运动的,为什么许多物体不是一盘散沙呢?”然后让学生完成肥皂膜实验、铅块相吸实验、撕纸活动。最后留出更长时间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例如,玻璃上沾有水、粉笔字不会掉下来、橡皮泥粘在一起等。在引入斥力知识时,本来设计仍让“蓝猫”提出“分子间有引力,为什么分子间还存在空隙?”这一问题。但上课时,学生思维活跃,有不少学生自己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及时给予表扬,放弃了原有的预设,水到渠成地使学生理解了“分子间还存在斥力”这一教学难点。

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预设和生成相辅相成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和谐、友爱、宽松的课堂气氛,学生才能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因而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物理教学与调动学生情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使预设和生成在课堂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例如,本节课的最后,学生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设计了“蓝猫”又有了新疑问:同学们学习了分子模型后有没有新的疑问呢?再次将学生思维引向纵深。有学生提出“分子间的空隙是不是都一样大?”我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高度的肯定,并且引导学生阅读了“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从而让学生知道了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距离不同。这样的教学处理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许多学生纷纷提出了新疑问,提出问题的深度出乎了许多听课老师的意料,如“分子运动是否有快慢之分,与什么因素有关?”、“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是不是有矛盾?”等。可见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和创造的前提,也是活力课堂的基础。

总之,物理教学不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教学过程的生成对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全面的了解学生和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同时,也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才会更加精彩。预设与生成就像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猜你喜欢
预设与生成蓝猫空隙
空隙
蓝猫拔牙记
转化,让计算更简便
北京楼市新政封堵防炒作空隙
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预设与生成
基于空隙率的透水性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
空隙
巧变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