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争论给予的启示

2009-03-07 03:07原福全严华寅
少林与太极 2009年2期
关键词:拳师太极拳

原福全 严华寅

2008年9月,央视二套《财富故事会》栏目对黄仲达先生的太极拳功夫进行了宣传,却在太极拳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更引发了众多网友的争论甚至论战。

黄仲达,上海太极拳养生馆馆长,主要传授的是传统陈式太极拳。据他本人讲,他是陈家沟太极拳大师陈小旺的徒弟。

片中的几个段落是引发争论的焦点。

一、关于陈家沟拳师

在片中,主持人讲:“想要学到真正的太极拳,黄仲达知道,必须找到一位精通太极精髓的名师。于是他开始四处云游,寻访名师……”之后,节目中出现了陈家沟陈小旺、陈小星、王西安、朱天才等人与黄仲达的合影照片。然后,黄仲达说:“跟人家交流了之后,感觉书上的这种魅力没办法从这些老师或大师身上体现,我看到的都是发一把力,绝对体现不到怎么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怎么让别人使不出力。这种看似非常神奇的东西,根本不可能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

二、关于“蛇形太极拳”和“凌空劲”

主持人在片中讲:“黄仲达一心想学习真正的太极功夫,但是遍访名山古刹,各路高人,总是找不到一个心仪的师傅。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朋友告诉黄仲达,在上海虹口公园有一个练太极的奇人,你可以请教请教他。”并说:“每天在虹口公园的这位奇人……自创了一套蛇形太极拳……”在片中黄仲达称:这位自创蛇形太极拳的人“第一次他没碰我,却让我倒地了……(笔者注:黄仲达将此功夫称为凌空劲。)这是我想要的”。主持人说:“黄仲达拜师学太极,可以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最好的师傅就在上海,就在自己的身边。”

三、关于现在在国内流行的太极拳推手

片中出现凌空劲的表演之后,黄仲达说:“国内的推手比赛或者他们平时闹着玩的推手,根本看不到这些经典的东西,看到的只是像地痞流氓打架,或者像摔跤,根本体会不出让别人使不出力就把别人放倒,根本体现不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这种魅力……”

这期《财富故事会》播出后,立即在太极拳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些拳友感到,黄骗人无术而且无德,他不仅在忽悠人,更难以令人谅解的是他在鼓吹自己时以贬低别人为基础。

有人感到,黄仲达对现在太极拳推手的评价,是对广大演练太极拳推手的拳友的辱骂。

有不少拳友向黄仲达叫板,要试试他的凌空劲和太极拳功夫,名为“切磋”,意在踢馆。

有拳友提出,陈家沟的拳师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与黄仲达决一雌雄,看看到底谁强谁弱。

也有人赞赏黄仲达的勇气和精神,称他为太极拳界的“郎咸平”。

更有人认为,黄仲达是在进行商业化的炒作,这种言论可以理解,完全不必大惊小怪。

还有一些另类的网友,摇旗呐喊,以幸灾乐祸的态度来评论和看待这场争论。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口纷纭总不休。网络造就的这个大众平台,给具有不同立场、不同身份、不同目的网友提供了从不同角度发表言论的机会,使一向浪花飞溅的太极拳界,平添了几分热闹气氛。

我注意观察了这场争论。

后来,黄仲达先生在网上对在《财富故事会》栏目中的不当言论进行了道歉,并表示了自己对陈家沟的几位拳师的敬重。

陈家沟的陈炳和陈自强先生,也以不同的方式与黄仲达进行了接触和沟通,表达了反对以怨报怨,希望妥善平息争论、维护太极拳界团结和发展的意愿。

我认为,作为太极拳界的同仁,关注这场争论的不应该是如何参战,而应该是对这场争论进行深邃的思考,从中总结出一些给人启迪的东西。这样,对太极拳的宣传推广和团结发展是有好处的。

我认为,这场争论给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三点。

一是如何认识太极拳。

太极拳的本质是什么,这是讨论中牵涉到的一个话题。

近年来,对太极拳的宣传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一些人将太极拳过于玄化,甚至出现了一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功夫的表演与宣传。二是一些人认为太极拳的功能就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而将它的技击功能视为旁门末技。

太极拳源自民间,并在社会实践中按照实战的要求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它本质的功能是技击。太极拳(在温县一带“拳”也被称为“捶”)这个徒手格斗的技术,诞生于冷兵器时代,它的具有明显攻防含义的招招势势,向人们标明了它的原生态本质属性——技击。我们在惊叹它独特的技击方法的同时,更赞赏它所具备的文化内涵和强身健体功能。同时我们也不应否认,在冷兵器时代,即使是强身健体,也是为提高习拳者的战斗力服务的。攻防和健身,是太极拳这个整体的两个方面,这就是一般意义上“拳”和“功”的本质区别。

但凡服务社会、为人而存在的东西,都需要按照人们的主流需要与时俱进。太极拳也是如此。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和健身意识的提高,太极拳的主导功能出现了转移,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成了大多数人的追求。

庞大的需求市场,使太极拳大师、拳师应运而生,从而推动了太极拳的普及与发展。但在利益的驱动下,也造成了拳师队伍的鱼龙混杂,加上学拳者的“贫不择师”,使拳师队伍良莠不齐。那些肚里少米的教拳者,自然向学员们道不出太极拳真正的子丑寅卯来。当下,那些拳不成拳、操不成操以及某些所谓的太极拳架令人目不暇接。这些如果仅作为多种形式的健身方式也就罢了,但个个顶上“太极拳”的桂冠,好像原本香醇的太极拳之酒味道全变了。

陈式、杨式太极拳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就是为了防止它原生态的东西流失。但我们在挖掘、传承它原生态的东西的同时,不能将太极拳宣传得过于玄虚,我们不能将神话当做真实的存在,把文学作品的描绘当成现实。

二是对太极拳进行商业化运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这场争论,起源于一场太极拳商业化运作的过程。我欣赏黄仲达先生选定的对太极拳进行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目标。跆拳道、瑜伽的经营发展模式,值得太极拳界借鉴。黄仲达搞太极拳养生馆并打算在各地办分馆,无疑是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大胆尝试。尽管他目前还举步维艰,面临着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但是对他大胆尝试的精神应该肯定。目前,太极拳小作坊式的经营方式比较普遍,传授方式也大都拘泥在比较古老传统的模式中,很不符合太极拳产业化的发展之路。我们需要探索研究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但也要研究发展太极拳产业的经营方式。路子对了,走路的方式也要正确,不然要崴脚。

发展太极拳产业,离不开宣传。我们在选择科学的经营方式的同时,也要讲究科学的宣传方式。有一些所谓的拳师,为了宣传自己到处贬低和攻击他人,这种不成熟的表现,不仅有损自己的声望,更不利于太极拳界的团结。更何况,太极拳是高雅拳,是德拳。

另外需要提出的是,现在有些媒体金钱至上,往往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而忽视其应当担当的社会责任,从而造成某些不良的影响。这一点也应当引起传媒界的注意。

三是应该怎样参加太极拳学术问题的讨论。

关于黄仲达引起的这场争论,最后当事的双方以平和的心态低调进行了处理。我觉得这样可以避免互相伤害,有利于团结和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近些年在太极拳学术讨论中,不断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应该引起太极拳学术界的关注。

一是撒泼骂人,对持不同观点者进行人身攻击。2004年发生的“太极拳界名誉侵权第一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二是编造谎言,伪造证据。近年来,在太极拳学术考证中,伪造证据的事屡屡发生,最滑稽可笑的是最近又出现的一件事。陈家沟作为太极拳发源地,是国家文化部门和武术部门分别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武术源流考察两个角度出发,在各自组织专家学者反复考察论证后确认的,两个部门还先后向陈家沟颁发了太极拳发源地的认证牌子。前段时间,景区为了将原来的木牌改刻成石制的,暂时将木牌取下来比个样子(也准备换个地方悬挂),结果一些人马上编造了一个“陈家沟被摘下牌子”的弥天大谎。严肃的学术讨论一经这些人的参与,怎能不被亵渎?

三是使用武力。解决有关太极拳问题的争论,有人主张付诸武力。你说你功夫好,好,我就向你宣战。“踢馆子”、“搅摊子”,在拳界不时发生唾沫飞溅之后拳脚相加的“战斗场面”。这种以武对决的方式,即使是用于对待那些吹嘘老子功夫天下第一的狂徒,也有伤大雅。

任何学术问题的争论都很正常,我们要用太极的心态,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参加讨论。那些畸形的心理和违背科学的做法,应当剔除。

央视这一期节目引起的风波已经基本平息,但是我们要通过这场讨论从中受到启发、受到教育,把太极拳的发展引入更加健康的渠道。也希望太极拳各门派之间要加强团结,相互学习借鉴,携手共进,把属于人类共同财富的太极拳文化这个大事业做大做强。

猜你喜欢
拳师太极拳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二)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一)
拳师和西瓜皮
“拳师犬”装甲车交付第400辆给荷兰陆军达到重要里程碑
拳师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
夜窥
神拳刘现江
夜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