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的校长是怎样产生的

2009-03-10 06:01
今参考 2009年2期
关键词:大学校长福斯特哈佛

在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强国美国,大学校长是如何产生的?它们的选拔方式对我们当下或是将来有何启发意义?我们不妨来看一看美国大学选拔和任命校长的过程。

美国大学校长选拔的步骤

根据约翰-内森等所著的《搜寻校长:选拔与任命大学校长过程指南》一书所说,美国大学校长的选拔,大致需要经历9个步骤:确立搜寻与选拔的机制;建立搜寻委员会;确定人选的标准;选择大量的候选人;甄别候选人;面试候选人;选出最终的候选人;任命校长;以及最后的任务。

在这个实际上为8个步骤的搜寻和选拔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诸如:搜寻和选拔委员会的组成问题;如何获取业内人士的帮助、公众的信息与档案记录;当然还要考虑大学是私立的还是公立的——是四年制大学还是两年制学院以及各自需要面对的不同的问题;最终要写出总结报告。除此之外,还需要一些附加的材料,如:搜寻时间表;大学的有关信息;提供女性与少数族裔候选人的机构;面试的程序与问题;推荐信的格式以及备忘录等。

哈佛校长的选拔过程

在介绍哈佛校长产生经过之前,必须首先要了解哈佛的行政管理机构,也就是说,哈佛校长人选的最终确定,究竟是由谁来掌控的。

哈佛有两大管理机构,一个是哈佛董事会,一个是校监会。哈佛董事会由校长与另外6名成员共计7人组成,是哈佛的最高机构也是执行机构,而哈佛校监会则由30位成员组成,它主要是一个咨询机构。根据哈佛的宪章,新校长的选拔与产生由哈佛董事会负责会商并获得哈佛校监会的同意。

2005年1月,前任哈佛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在一片谴责和声讨声中无奈宣布,于2006年6月底辞去哈佛校长职务。3月份,哈佛搜寻新的校长的工作开始启动。

在萨默斯宣布辞职的同时,哈佛董事会宣布,由德里克·博克出任哈佛的临时校长。接着,哈佛成立了“校长搜寻委员会”,其组成人员包括除了校长之外的董事会6名成员,外加校监会3名成员。

“校长搜寻委员会”于2006年春天拟就了一封信函,然后发给大约24.5万人,信函的内容有三,一是希望给大学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供建议,二是就新任校长应具备哪些最为重要的品质提供咨询意见,三是邀请各位在认真考虑后提出候选人名单。

自2006年春天始,搜寻委员会开始了大规模的征询意见活动,进行访谈、召开会议,与个人或是团体组织代表见面,其中既有哈佛校内的人员与团体,也有哈佛之外的高校、研究机构以及一些基金会的人员与团体。

搜寻委员会还积极听取来自校友的意见。除了通过邮件获知哈佛校友的观点之外,搜寻委员会还在各地召开校友会,专门就选拔校长、问题进行咨询。在校内,搜寻委员会成员还参加了无数次校友聚会,听取他们对新任校长人选的意见和建议。

在搜寻的后期,委员会与最有希望的几位候选人进行了接触和面谈,还通过打电话或者其他方式,与许许多多熟识这些候选人的人进行交流,从而对候选人多了一些了解。另外,搜寻委员会(包括j名校监会成员)在校监会每次例会时都会参加会议,与所有校监会成员见面,向校监会成员通报搜寻的过程,并征询他们的意见。

最后,2007年2月11日,哈佛董事会在坎布里奇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董事会最终选举德鲁·福斯特担任哈佛大学第28任校长,履新之日为2007年7月1日,校监会成员投票表决同意。至此,校长人选一锤定音,历时一年的搜寻工作终于到此结束,尘埃落定。

在历时一年的校长搜寻过程中,哈佛还有了新的创举。除了校长搜寻委员会之外,学校还成立了校长搜寻教师顾问团和校长搜寻学生顾问团,并且充分发挥这两者的作用,为校长人选献计献策。前者由校内13位教师代表组成,后者则由14位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代表组成。

什么人可以成为哈佛大学校长

当然,我们需要也应该追问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大学校长?在这里,我们也不妨来看看哈佛大学的现任校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自1640年以来,哈佛大学只有28位校长,而美国建国比哈佛建校大约晚了将近140年,却已经有了43位总统。哈佛大学校长的任期都比较长,超过10个以上的校长的任期都在l5年以上。

那么,大学校长是干什么的?用哈佛的解释就是,校长是大学学术和管理上的执行官。如此说来,这等于是规范了校长在学术和行政管理这两个方面的职能,这也就意味着,校长必须在这两个方面都要有相当出众的才能,才可出任校长一职。让我们来看看人们对哈佛现任校长的评价,或许可以使我们对此有更深的体会。

校长搜寻委员会主席詹姆斯·休顿说:“德鲁·福斯特是一个鼓舞人心、成就卓著的领导人,一位卓越的学者,一位热心的教师,一个善良的人。”“她了解哈佛、了解高等教育,她的兴趣涵盖了所有大学的学科,包括文学艺术与科学以及职业领域。”

让我们看看德鲁·福斯特简要的经历11B。福斯特1968年毕业于布莱恩·摩尔学院,1971和1975年分别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到哈佛之前,福斯特在宾大工作了25年。1984年升任教授。1982年和1996年,她两度荣获“杰出教学奖”。在1993--1994年度,曾担任宾大校长搜寻委员会委员,1994年,曾担任校长就职委员会主席。1988到1990年,她担任宾大校长生活委员会的主席。到哈佛之后,福斯特继续教书和写作,主要研究领域在美国南方与内战史。2008年出版了她的第六部著作《这个痛苦的共和国》。她的第五本书《发明之母:美国内战时蓄奴南方的女人们》获得了美国历史学家协会奖,该奖是奖给该年度美国主题的最佳非小说类著作的。

福斯特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在i999-2000年,她曾担任美国南方历史学研究会的会长,1992--1996年,担任美国历史学研究会的副会长。

无论是作为教师、学者,还是作为院长、主任,福斯特都显示出了她的学识、智慧、见识、经验以及作为领导人的独特的才能。正如休顿教授所说,“她在规划设计和努力完成学院未来计划上,显示了非同寻常的领导艺术”。另外,“通过她多年在宾大和哈佛的领导实践,她早已把个人的激情和想象力投入在了教育与研究之中,忠诚于学术生涯至高无上的理想”。

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所有大学期待其校长所具有的品质呢?

中国何时在全球选大学校长

自2008年11月份以来,因为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的校长轮岗或是新旧交替,“大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当人们在诘难“大学校长的此番轮岗凸显大学校长官员化”时、当人们在呼吁“大

学校长和大学都要去掉官本位”时,其实,更应追问和探讨的是:在当令的中国,若不通过行政任命的方式,那么。大校长应该通过何种途径产生?由谁去选择和最终决定大学校长人选?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做大学校长——或者说,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大学校长?

以哈佛大学为例,并不是说哈佛的办法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它作为世界最高学府,至少可以为我们那些定位在“早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大学,提供一种乃至多种看问题的视角抑或增加看问题的广度与深度。

当然,若站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谈论在全球范围内“搜寻”大学校长,我们不免要去问:为什么要在全球范围内去搜寻?能否行得通?有何益处?能够给中国的大学带来什么,或者说:我们期望这种搜寻方式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

在我看来,谈论这些问题,不是说一定要在全球范围内去“搜寻”中国的大学校长,更不是说一定要从美国引进,而是说,“在全球范围搜寻”,显示的是一种视角和高度。至少这种选拔方式让我们看到,当有一天中国的大学能够改变以行政命令方式任命校长时,我们应该朝哪个方向去努力。正如英国国王学院校长理克·特兰诺尔所说,所谓教育的全球化,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大学会寻找具有某种国际经验的人来担任大学校长”,因为,外来人总是能够给既定的状态带来新的视野和新的思维。

其实,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即便是在全球范围内搜寻到了众多的候选人,我们也还要、也必须从中加以甄别,看哪个候选人更具有国际经验,更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高等教育状况,更有能力担任中国的大学校长。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2008年11月19日,一条“司徒雷登归来”的消息进入了人们的眼帘。司徒雷登何许人也?相信35岁以上的中国人、或者对中国现代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他——他因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而在中国家喻户晓。11月17日,中国燕京大学的首任校长、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骨灰安放仪式在他的出生地杭州的半山安闲园举行。卒于1962年、将一生奉献给了中国教育事业的美国人司徒雷登,终于实现了他魂归中国的愿望。

稍稍回顾一下高等教育史,我们就会发现,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时所确立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在今天看来依旧具有当代性,这种现象很值得中国高等教育界回味和反思。

为此,我们也有理由在期待中去追问:什么时候,中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搜寻大学校长?

(郭英剑/《科学时报》)

猜你喜欢
大学校长福斯特哈佛
吉祥物
餐厅冒险记
85%哈佛新生反对特朗普
不来的理由
哈佛讲堂里的狗
哈佛讲堂里的狗
大学校长为何能当调停人
妻子的反抗
大学校长成为教育家需良好制度环境
哈佛的学生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