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探究

2009-03-11 02:46刘小兵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失业

刘小兵

(长沙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且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产生的失业问题日益显性化,下岗再就业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就业问题,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争取找到根本性的办法。[1~4]

一、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就业关系

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马尔萨斯、斯图亚特·穆勒和马克思都对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与论述。他们的思想可用“补偿理论”来概括。机器的引进使生产更有效了,从而导致个人被取代。但这些工人不一定就是失业,因为通过各种补偿机制,他们或者从事同样的职业,或者在不同的生产部门重新就业。这样,生产的任何失业都是由取代和补偿的差额引起的。

在可能的补偿机制中,有一些是内生的,其中除了新机器外不需要进一步的资本形成。例如,用新机器生产的商品较便宜,从而生产了更大的需求,这就会使被取代的工人重新就业,并生产与以前相同的商品。当然,这种机制能否带来充分补偿取决于工资的商品的增多而相应增加(例如,由于需求的价格弹性低)都会限制补偿的可能性和程度。其他可能的补偿机制是外生的,这意味着它们的作用与新技术的应用无关。被取代的工人在新机器的生产中重新就业是出现这种补偿形式的例子。这种机制导致充分补偿的可能性,在古典经济学中还存在着疑问。即使在新机器生产中空额的数目等于在使用新机器的行业中失去的工作数,被取代的工人也可能没有合适的技能,在此情况下会生产结构性失业。自然,在长时期内,再培训会带来充分补偿,但这不能避免某种形式是暂时失衡。

在生产函数方法中,可以定量性的分析一些补偿理论的问题。劳动和资本的可替代性决定了可能的补偿程度。如果仅能应用特定的劳动和资本组成,那么补偿的可能性比在完全可替代是情况下更有限。再者,倾向于偏好节约劳动的有偏向的技术进步将限制相对于中性技术进步的补偿程度。帕西内蒂则认为,如果每个纵向联合部门的技术进步与需求不同步增长,那么至少在某些部门会出现能力过剩,从而出现失业。在此期间,只能通过把一些劳动转移到较高的需求增长率的纵向联合部门来避免系统水平的失业。根据帕西内蒂的理论,补偿是可能的,但它不一定是完全的,即使当劳动从增长较快的部门转移时也是如此。面对各个纵向联合部门不同的技术进步速度和不同的需求增长速度,充分就业只能用专门针对此目标的政府政策加以实现。

结构调整的因素。许多产业的产业结构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传统产业开始萎缩,雇佣的职工人数也出现了大量减少的状况。此外,当前就业增长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容量不足。有学者研究了我国就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认为上世纪80年代初期和90年代初,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先后开拓了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而迅速发展。带动了非农业的就业并达到了7%左右的高增长速度。但到上世纪90年代半期,国内外劳动密集型产品发展滞后是制约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均衡的工业化过程中,就业的主要增长部门是服务业,但服务业的发展取决于制造业对它的带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滞后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给发展中国家的同时不能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也就不能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当期我国就业问题的实质是经济结构调整滞后,当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市场和技术因素失去发展势头后,没有及时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来带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开拓新的就业空间,致使总就业增长趋缓。

总之,由于引进新技术而引起的工作取代和补偿之间的失调产生了失业。可以发生的补偿程度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类型,取决于工资和价格的柔性,取决于新技术的扩散速度,且必然意味着在不同产业部门间产生的构成和劳动力的构成发生变化。

二、技术进步对劳动力使用的影响

1.要全面分析技术进步对就业所带来的影响,必须把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划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1)从现实情况来看,西方国家1973年以来的时期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对缓慢的时期(相对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增长幅度而言),而实际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缓慢体现是技术进步的缓慢,西方国家1972年以来的投资率也相对低迷。[4]由此可见,技术进步不明显时,投资会下降,而当一个国家投资热情减退时,其总有效需求是不足的,总有效需求的下降将对就业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推理,不是技术进步导致失业的增加,恰恰相反,是技术进步相对停滞不前导致了西方国家失业率的大幅度上升。

2)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种。就直接效应来说,技术进步确实有消灭传统岗位的效应,如使用机器来替代人力劳动,用电脑来替代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生产过程节省大量的劳动力,等等。但是除此之外,技术进步能够给就业带来一种间接效应,这种间接效应也可称为补偿效应。技术进步在直接消灭许多传统工作岗位的同时,开创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工作岗位。一是技术进步是物化在机器设备上的,由此就开创了生产这些作为技术进步载体的新产业邻域,如电脑的广泛应用使得生产电脑的产业日益成为一个兴旺发达的产业,其所吸纳的劳动力也不断增长。与此同时,由于电脑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们的消费正在经历一场全面的革命,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一个新的产业群正在兴起,许多新的就业岗位不断地涌现出来。二是第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其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但是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一、二产业是劳动生产率要大幅度地提高,只有当这些物质部门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以后,这些部门才能做到总就业人数下降但总收入水平还在不断提高,从而使这些部门的劳动者有能力对第三产业提出巨大需求,促使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因此要较好的解决失业问题,除了就业制度方面的问题以外,在物质生产邻域还需要期待新的技术进步的到来。

2.在分析了技术进步对就业带来的效应后,可通过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总体效应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技术进步带来的第一层面的影响是两个方面的,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是新机器的使用、新服务的提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可以带来两方面的效应,一是劳动成本的降低,即单位产品中劳动成本降低;二是生产的增长,如果需求是充足的,如有外贸的增长的带动,技术进步就可以体现在生产的增长上。但是如果产品市场上需求难以扩张,即需求对价格弹性比较小,那么技术进步带来的结果是通过降低劳动成本进而减少对劳动的需求,但在这个层面上也存在两方面的选择,当生产中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时,可以采取降低劳动强度,或者缩短每人的劳动时间而保持就业水平不变这样一种选择。当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本能是追求利润最大,当生产过程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时,其理性的选择就一定是减少生产中的劳动力使用数量,这样技术进步在这一方向上就导致了失业的产生,因此技术进步导致失业这一命题必须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市场经济的配置方式结合起来考虑才有意义。此外,技术进步还可能带来其他多方面的效应:生产过程中劳动条件的改善,生产的增长,新产品的出现,新产业和新就业岗位的涌现,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一个经济投资的增长。

图1 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关系图

3.技术进步对劳动的质量的要求、劳动质量结构的重要的影响。

因为技术进步或者伴随着新一代机器设备的产生,或者伴随着某种工艺技术的创新,这些都给产业结构或产业内的部门结构变动带来重要的影响:有些部门迅速扩展,有些部门不断衰落,一方面要求劳动力的质量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要求劳动力在不同部门的重新组合,这些都可能使那些质量难以被提高,部门间转移难以完成的劳动力被劳动力市场所抛弃,成为失业者。从这个角度看,技术进步首先是社会上摩擦性失业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对于这一类摩擦性失业,某些政策措施能使其尽量降低水平,如加强职业培训,帮助劳动力部门的转移等。

三、我国劳动力就业发展状况

(一)技术进步对我国劳动力总的影响是增加了就业。近年来由于下岗人员增多,有人认为技术进步不利用我国就业规模的扩大。事实上,在技术进步导致一些产业过早衰落减少就业规模时,技术进步产生了新的部门,尤其是提高了劳动力边际生产率,从而使劳动力就业量增加,并且后者的作用一直大于前者。下岗失业是我国长期积累非农业中隐性失业的显性化,可以说是历史问题在今天的解决,技术进步起了一定的催化作用,不能把现期非农业增长归于技术进步。从技术冲击的短期效应来看,由于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生产同量产品所需劳动力投入会逐渐减少,从而形成技术进步的就业挤出效应;但从技术进步的长期影响来看,技术进步能大大增加社会产出,提高社会的人均收入水平,导致社会消费结构和产业的改变。因此,技术进步长期具有就业的增加效应。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导致单位成本和价格下降,促进需求、生产和就业的增加。

(二)伴随着技术进步,资本加速深化,资本积累对增长就业的作用逐渐减少。为了提高竞争力,企业争相采用先进的设备或对原资产更新改造,提高人员的装备水平,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同时由于各种补贴和税收等的优惠政策使得资本价格扭曲,人为地造成资本过多地对劳动力的替代。技术进步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产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被称为产业之间的关联。它有两种形式:前向连锁和后向连锁。一般来说,某一产业的产品要供应其前向连锁产业作为原材料、设备、能源及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而又需要其后向连锁产业的产品作为其自身的要素投入。因此,一个产业的发展扩张必然影响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果第二部类使用更先进的机器设备,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原材料的需求就会大大增加,就会引起生产原料部门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人数。同时,也会引起为消费资料生产提供机器设备的第一部类的某些部门的生产扩张,增加就业。技术进步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引起产业结构的优化。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朝高级化和合理化发展:它不仅使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获得更大发展,而且加快了产业链的延伸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极大地吸收劳动力,扩大了就业总量。

(三)技术进步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对非农业就业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有较大的增长余地。其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技术进步率也会相应提高。再次,资本深化的提前来到决定了我国以后非农就业的增长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最后,随着我国加入WTO,技术引进和技术扩散势必加速。技术进步促使新产业的产生,扩展了就业渠道。某些建立在重大科学技术突破基础上的技术会产生前所未有的新产品,创造出新的需求。如果这种新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呈上升趋势,就会导致新行业的诞生。例如: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导致了蒸汽动力机械行业的出现和发展;钢铁冶金技术创新的出现及其扩张导致了冶金工业的出现和发展;电子技术的重大发明和广泛应用导致了电子工业的诞生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表明,随着新行业的出现和发展,该行业所需求的劳动量必然会增加。

(四)技术进步引起就业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的急剧变革。在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之时,由于技术进步的缘故,某些行业过早地衰落,工业部门以及第二产业整体的就业人数已开始下降,第三产业中服务行业就业人数增长迅速,非农业任务唯一地落到第三产业肩上。

四、技术进步与扩大就业的策略

(一)大力发展适用技术。所谓适用技术就是能适应生产和经济发展需求的技术。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相对缺乏的国家,要想发展经济又能增加就业就应该大力提倡劳动密集型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扩张。同时,要以先进且合适的技术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改造,即所谓的“把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增加该产业附加值,减少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强化技术进步开辟新就业机会的“第二次就业”和“补偿效应”。当然,我们也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不仅能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使之获得新的发展,重新吸收大量的劳动力,而且也能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和领域,实现技术进步的“补偿效应”。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经济学者将失业分为三种类型: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其中,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进步。产业分工的发展,原有工人由于自身能力不能适应新技术条件下岗位的要求而失业。由此可知,扩大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教育,培养和造就大批能够适应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和技术进步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发展教育不仅能提高国民素质,更能增强人们适应技术变化的能力,增加就业选择的机会,减少失业。

(三)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高科技中小企业就业质量高,失业率低,从业人员无论是从知识结构,还是市场应变能力方面均具有优势,因而受外界影响较小就业稳定,对全社会失业率的提高起到了缓解作用。大型企业往往代表一个时代的技术水平,当这一技术过时,新的技术浪潮来临时,这些企业面临毁灭性冲击,其破产倒闭引发的大面积失业就不可避免。而中小企业即使一部分倒闭,也会因其他大多数企业较快扩张而弥补前者导致的失业后果。中小企业点多面广,经营灵活的特点同第三产业提供服务的特征非常相似,因此,第三产业中多数为中小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我国第二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增加就业岗位仅为7个;而第三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增加就业岗位达83个。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很不充分,从业人员比例偏低,这也意味着我国第三产业潜力很大。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微观层面上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中观层面上即产业层面上也要大力提倡发展第三产业。

总之,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在正确认识技术进步和就业关系问题上,我们要以长远的、宏观的、动态的眼光来看待两者的关系,处理好技术进步短期的不利影响。在发挥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源动力作用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有效策略实现技术进步与增加就业的一致性,从而实现经济飞速发展,并保障就业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叶静怡.发展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

[2]周天永.高极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

[3]尚勇主,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Linsu Kim.Imitation to Innovation:The Dynamics of Korea’s Technologicl Leaming.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5.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失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丢
失业预警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中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度性研究
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薪酬现状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不同类型失业青年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