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009-03-12 09:29公维余张有录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4期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实践教学

公维余 张有录

摘要 实践性教学是新建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突出实践性教学是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的特色。针对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何加强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性教学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4-0003-03

Practice Teaching should be Reinforced in Major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New Local University//Gong Weiyu, Zhang Youlu

Abstract This essay is mainly discussing and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ability and knowledge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major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being a competent teacher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the cour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t same time put forward some tactics for education reform on the base of reading and investigating related materials widely.

Key words major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practice teaching;problems and solutions

Authors address Hexi University, Zhangye, Gansu 734000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以及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之后,呈现出高速度、超常规的发展。特别是从1997年以来的连续扩招,办学规模急剧扩大,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趋势已基本形成。据《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人增加546万人,而全国各类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已由1998年643万人提高到1 738万人。同时,许多大专院校升为本科院校。这表明在今后的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1 应用性、技能性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核心

1.1 我国高等学校的类型我国的有关专家把我国当今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划分为4个类型:第一类是学术型、研究型的综合大学,以培养研究型和复合型人才,承担精英教育任务为主;第二类是专业型、教育研究型大学,研究与教学并重,在这类大学中既有学术型专业,培养研究型人才,也有应用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第三类是专业型、应用型的普通院校,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体,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第四类是职业型、技能型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这一类学校突出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培养具备职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实用人才[1]。根据《中国教育报》统计,截至200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 864所,其中本科院校755所,高职(专科)院校1 109所。很明显,第三类和第四类学校是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

1.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应凸现应用性、技能性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属于第三类,这类院校的定位应该以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具体地说,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很好地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强,敢于实践。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

2 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由于教育技术实践领域是教育实践的一个特定的组成部分,它是应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手段和方法来分析、解决教与学实际问题的一个领域[2],所以它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2.1 应用性特点由于地方院校教育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应用性人才,所以基本的实践知识、规范的操作技能是学生形成信息技术能力结构的基础,是学生从业的基本功。就像原来师范学生的“三字一话”的训练一样,需要进行严格、规范的训练,最终达到熟练驾驭和应用各类教学媒体以及软件,为学生教育技术专业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创新性特点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面向教育、教学、教研、教学设计、媒体应用与开发等工作,这就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仅仅停留于操作技能阶段,而是要具有较强的分析、研究能力,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与手段,还要有一定的在技术应用层面上的规划、设计、开发以及创新能力。为此,教育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要尽可能地体现创新性[3]。

2.3 先进性特点采用适用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与辅助管理是教育技术教学的基本属性,也是教育技术教学的命脉。在教学规划时一定要将新技术、新手段等来源于实际的实用技术引入学校教学中,根据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培养与训练,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为学生储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4 动态性特点由于教育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是零碎的、渐进的、综合的,因此,能力的形成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需要在完成一定的实践学习任务的动态过程中使实践能力得到固化,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智技能得以形成。即实践教学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及技能,在动态的教学活动中渐进地开展,通过内部与外部物质化的交互活动,融思维及操作为一体,最终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

3 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教育技术学专业作为师范类专业,其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3.1 校内教学校内教学是通过学校提供现有的场地条件给学生一边学习理论,一边从事应用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校内学习,受到最基本的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1)课堂教学训练,包括现场教学、媒体设备的分析与演示、课件实例制作讲解、上机操作练习等形式。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训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2)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可分为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基本实验分为纯验证性实验、基本仪器使用实验及以培养基本测试方法为目的的实验,主要分布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

3.2 教育见习通过教育见习,使学生初步接触学校教学实践,观摩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使用情况和电教设备的配备与管理情况,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同时,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检验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从而为教育实习打下基础。

3.3 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师范学校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的综合实践课,是教师职前教育的必需环节,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和实践,使学生在政治上、思想上、业务上得到全面的锻炼,掌握教育教学技能,能够初步独立从事学校教学工作。这也利于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4 专业实习教育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除了学校的教学工作,现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因此专业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在电台、电视台、电教馆等专业实习场所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就业面。

3.5 设计与创新能力训练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意味着应用性和实践性应该是开放教育的首要特征,因此设计与创新能力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4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1 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现在大多实践教学都从属于理论教学,导致实践教学往往侧重于验证书本理论;而且有的实践设备及手段落后,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与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根本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各门课程实践自成体系,使学生不能从实践教学中获得探求未知、研究设计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4.2 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统一的实践课程和教学方式忽视学生在能力和个性化需求方面的差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大多按教师设定好的方案及步骤进行,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

4.3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要搞好实践教学环节,必须要有硬件设施的支撑,要有一定的实践、实训的物质条件,即实验、实训的场所,教学仪器设备,学生实践操作的机械设备等。新建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普遍滞后于实践教学的要求,实践教学基地缺乏,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即使有实践教学基地,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影响人才培养质量[4]。

5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对策

5.1 实践课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实验课和专业实践课,在教学中应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让学生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得到培养,使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的指导者,而非传统的灌输者;学生主动学习,而非被动接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尤其是学生可以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在“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课程中都可以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实践学习。

5.2 可设综合课程,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工作岗位新建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教学实验课进行细化,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编写相应的实验课教材。要改变过去实验课仅仅为了验证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做法,要让学生学习一些技能训练的方法,熟练掌握技术性课程有关技能操作要求。

5.3 重视学生课余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来说,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实验课、专业见习活动和实习活动等实践环节。但由于受条件、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能够实际操作、锻炼的机会十分有限。许多院校在解决学生实习、锻炼问题方面往往忽视本身便利的条件。大专院校各种电教设备、设施比较齐全,校内电教设施就是最好的实践场所。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认真组织本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电教服务活动,经过2~3年的实践课时间,将会使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5.4 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开展技能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技术、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教育技术技能水平的有效方式,也是检阅成绩、交流经验、展示专业优势的有效途径。教育技术专业可以组织与本专业基本理论、技术特点联系密切的摄影、DV节目制作、教学课件制作、动漫制作及网页制作等竞赛活动,推动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充分展示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媒体制作方面的技能、特长和优势。

6 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对学生的实践训练从严要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准确、细致、整洁的科学习惯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才会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1]邢运民.本科教育应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J].高等教育研究,2006,6(1):44-46

[2]林金忠.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2007(12):49-50

[3]王太昌,等.关于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1,3(1):53-57

[4]崔百宁.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的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5(29):19-20

猜你喜欢
问题与对策实践教学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