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方法研究

2009-03-12 09:29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4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实践

姜 斌

摘要 从邢台技师学院创建预备技师班、高级工班和中级工班的历史背景,到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做法等做了详实的回顾,对如何进行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完善进行探索。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提高综合能力;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4-0017-01

邢台技师学院结合本地区实际,实施有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型培训模式,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主导产业、重点骨干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服务。学校和企业签订技能人才培养订单合同,使人才培养计划与项目建设计划相衔接。坚持“菜单式教学”和一体化教学模式,校企双方共同监控教学管理工作,大力推行企业准员工教育工作。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高中学历的上预备技师、高级工班,初中学历的上中级工班,使学生能跟得上,学得会,干得好。这是发挥邢台技师学院作为当地及周边地区人才基地作用的具体体现;也是探索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持续提升操作维护人员素质的一项创举。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表明:目前在我国2.7亿城镇从业人员中,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具有相当水平的技能劳动者只有8 720万人,仅占从业人员的33%;包括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工在内的高技能人才只有1 860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的21%。其中,高级技师和技师分别只有60万人和300万人。长期以来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的思想影响下,我国教育结构失衡,有限的教育资源过度向学历教育倾斜,职业教育长期受到忽视,投入严重不足。

邢台市作为一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省市比较落后。根据政府规划,把煤化工、冶金、机械装备制造、硅材料、纺织服装、食品医药、新型建材、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学院要为地方经济服务,突出为本地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作用,就要创建适应当地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1)专业设置符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在专业设置上,围绕服务于邢台市“6+1”(煤化工、冶金、机械装备制造、硅材料、纺织服装、食品医药、新型建材、旅游业)产业,突出“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为主导产业发展服务,为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服务”的办学理念,突出职业技能培训、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办学特色,突出培养企业技术岗位操作工和产业工人的教学特点。根据地区实际需要,设置化工、数控技术与维修、冶金冶炼、计算机应用与维修、自动化仪表控制、旅游与酒店管理等专业,与地方需要紧密结合,不盲目上专业。

2)订单式培养。教育改革之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可以用人满为患来形容,招生的成绩通常要比本地区最好的高中录取分数还要高。只因为当时进了学校,工作就有保障。在教育改革后,由于学生无法通过职业院校获得满意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不高。假如学生一入学就知道自己的订单单位,知道该单位需要什么样的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依照这一思路,采取订单式培养,与当地周边企业联合,企业需要什么专业,学院就设置相应专业,培养相应专业人才。企业需要多少人,学院就招多少人。学生就业有了出路,自然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3)分层次与双学历教育。根据招生的实际情况,学院的生源中,有初中毕业的学生,无法进入高中就读的;有高中毕业的学生,无法进入大学或自己理想中的大学,想谋求一份职业的。他们的理解能力与学习热情存在很大差异,在分班时把他们分在一起是不合适的。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模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高中学历的上预备技师、高级工班,初中学历的上中级工班,使学生能跟得上,学得会,干得好。

另外,实现把高级工培训和大专学历教育融合在一起并进行技能鉴定的培训模式,对学院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学院有培养高级工的能力和经验,也有培养大专生的经历,但要实现高级技能培训、专业教育和岗位操作技能三位一体的培训,难度最大的是如何将系统专业知识与岗位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体现在整个培训体系中。

4)突出实用性,注重应用性,提升实践应用能力。教学为现场服务、内容与岗位挂钩是高技能与预备技师班的教学特色。通过基本操作训练,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从事本专业工种的操作技能,加速理解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中的联系,拓展了专业相关知识与操作要领。通过专业岗位实训,学生们结合本岗位工作职责,进一步利用所学知识参与岗位技术改造、工艺编制、作业优化等,达到学为所用、岗位即课堂的持续学习的效果。通过与订单企业联系,由学生进行外协加工,提高了应用性,实现了无成本实习。

综合以上因素,学院形成了“以服务地方经济为核心,订单式培养为保障,分层次教学为依托”的培训方案,并在这几年的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和完善。实践证明,学院所创新建立的“三合一”培训模式是技工院校培养知识技能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模式。

对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表明,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不仅仅是教育理念问题,还与能力结构的确立、教材体系的创新、评价标准的建立等一系列问题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在教育培训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进一步充实培训内容、开发新课程,建立新的评价标准等。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实践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浅谈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