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气腾腾糕点指南

2009-03-18 07:59awo
上海采风月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日式糕点小资

awo

正式开始之前先播一把快报。上海久光百货地下一层超市向来是日本糕点的密集地,虽然以包装的日式糕点和零食为主,并不能完整地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饮食风貌和文化,不过用来解解馋已经足够。并且常有头发花白的日本大叔卖力地请过往路人试吃红豆蛋糕之类的点心。红豆蛋糕,也有叫红豆饼蜜豆饼的,还有一个名字可能在国内更有名——机器猫多拉A梦的最爱,铜锣烧!awo承认自己对日式点心了解不多,对铜锣烧也没有特殊的偏好,不过新鲜喷香还冒着热气的铜锣烧的确不容错过,配上一杯热热的日式抹茶或者是咖啡都可以。

最近在巧克力方面没什么新发现,没能更新上海巧克力地图。不过,就上海本地的文化来说,西式(包括日式)的面包蛋糕甜点的群众基础远比巧克力要渊源流长,可以推荐给大家分享的也更多。根据awo的经验,在上海想找寻日本原汁原味的小食点心什么的,浦西就去久光百货地下一层的超市,浦东则要去第一八佰伴(原先也是日系百货公司)的超市。而例如城市超市或者是家乐福古北店这种以进口食品之多而闻名沪上的地方,主要还是以欧洲食品为主。另外,顺便普及一下,日式所谓的“洋果子”“和果子”两种,不过就是西式点心和日本本土甜点的另一种称呼。其实在日本年轻人那里,传统的日本和果子已然式微,西式糕点在日本的饮食中已经隐隐然能够与和果子并驾齐驱,所以《美味关系》、《奇迹餐厅》、《甜心小厨师》之类的美食系日剧都是西餐,《美食小天王》之类的日餐美食剧相对要少得多。

按风格流派来分,awo斗胆将上海的面包甜点果子店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上海传统式(从解放前遗留下来的洋场派):凯司令等;日式:山崎面包(Yamazaki)、宜芝多(Ichido)等;欧式:Paul's,毂屋等。其余的awo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分类,例如可颂坊之类的感觉更像日系分支的港台一派,例如巴黎贝甜似乎脚踏欧式日式两条船又两边不靠,例如面包新语(Bread Talk)这个来自新加坡的品牌算哪派,例如是否把卖菠萝油的茶餐厅单独分出来做港式……反正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咱们不求严谨。虽然这些说起来都是洋玩意儿,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都已经亚洲化、中国化。饮食本来就是非常本土化的,无论是哪国哪地的菜系,都是需要放低身段迎合当地人的口味才足以生存下去的,比如国内找不到塞了小纸条的幸运饼,美国批萨和意大利批萨根本不是一回事,这都是同一个道理。

面包之于西方的老外,就好像大米馒头之于国人(咖啡和茶同理可得)。不过人家平常过日子的家什,我们是断然不会买账的,定要加点作料和新意当成小资当成情调方才认可。就拿极具小资代表性的法式长棍面包(简称法棍)来说,按照法国的法律规定,大名baguette的法棍只能用水、面粉、酵母和盐制成;而且行规是长76cm,重250克,面包上斜切7道裂口。一般说自己喜欢吃法棍的国人,尤其是号称只需要法棍和红酒就是一餐的国人,99%都是以法棍之名行小资之实——君可曾听说过有人吃饭只需要大米或者馒头(中国北方意义上的馒头,不是上海意义上的馒头),不需要任何菜的?法棍本身可以香脆可以蓬松,但是一定是淡而无味的(文艺点的说法就是朴实无华的),扮演主食角色的一定要这样的德行才行。

法棍在开胃菜阶段是黄油的挚友,地中海菜系中也会用来搭配橄榄油,在餐馆中大多都是使了劲地免费招呼;awo也在希腊馆子里见过店家特制的面包酱,菜单上林林总总明码标价。另外,法棍也是就菜及抹盘子的绝佳选择。酱汁可是一道菜的精华,共建和谐社会咋能浪费,可捧着碟子直接舔干净也不成体统,还是用法棍蘸之抹之食之最为恰当。上海能买到法棍的地方很多:不少面包店、大酒店的面包房、以及家乐福这样的法系超市,都是可以买到的。法棍一定要趁热吃,如果拿回家已经冷掉了,最好在烤箱里加热一会,其他的微波炉、蒸锅加热一概不对味。如果出炉的时间已然超过一天,那就不是法棍,而是可以用来打狗防身甚至是杀人于无形的七种武器之二——仅次于折凳。

猜你喜欢
日式糕点小资
糕点世界的小偷
小小糕点师
“日式脸型”也能打造时尚感的妆容
美味的糕点
防偷吃的毒招
瀛海饮魂 匠心之作
魏大勋:活力妖娆
和“小资”一起私奔
小资情怀
小资情调/省钱三大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