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

2009-03-25 02:51
新校园·中旬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关怀学会心理健康

孙 凌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合群,有顽强意志和抗摊能力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和迫切。究竟应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呢?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能不能使每个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关键在于能不能给他们创改一个充满关心、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教育环境,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样一篇日记:“今天上体育课的时候,突然,我的鼻子流血了,我心里真高兴。你知道我为什么高兴吗?因为我平时看到别人鼻子流血后,老师会赶快跑过去,用手绢给他擦血,用凉水给他擦额头,我心里羡慕极了。令人,我的鼻子终于流血了,我能不高兴吗?体育老师急忙走过来,一边照顾我,一边笑着说:‘今天吃什么好东西了?我听了这句话,心里美滋滋的,什么都忘了。”这是一个各方面都很普通的学生写的,他普通得如同沙滩上一粒沙,海里的一滴水,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普通,才使他觉得老师的关爱对他来说是那么遥远。然而,他对爱的企盼却从没有停止过,以至于希望自己鼻子流血来引起老师的关爱。身为人师看到这样的日记,我觉得我们对学生的爱太吝啬了,我们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需要。要平等地关爱每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

美国作家艾默森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要使学生建立自信心,成功的体验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要使孩子获得成功,科学的评价标准同样重要,不仅是“前11名”、“三好生”才叫成功,只要学生在掰力,有进步,就是学生的成功,就应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孩子的需要,它包含了一种自信,证明“我能行”。现在的学校教育还不能完全科学地评价孩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抓住孩子的点滴成功,由衷地赞赏孩子,让孩子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有报刊曾刊载过:一个孩子家庭破裂,又被学校开除,最后因抢劫杀人进了监狱。他在狱中给他的美术老师写了一封信,感谢他给了他生中得到的惟一一次表扬:在全班表扬他画了一幅好画,让他为自己自豪过一次。为人师为人母我尤为这样的罪犯心痛!我相信好多孩子最终以监狱生活来体现人生的失败,原因之在于他们从来没有或很少体验过成功的喜悦和欢乐,也就难以走上成功的人生道路。

二、培养良好的合作和交往意识

1996年出版的哈佛大学教授豪尔·加德纳的《MI—开启多元智能新世纪》就提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8种。其中之一就是“人际智力”,所谓人际智力就是了解他人与别人相处的能力。而戴勒斯·李奇提出的大能力的第八条“团队合作”也是人际智力的体现,人的这一项智能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势在必行。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1、克服专横、霸道的习惯。现在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惟我独尊、以我为中心的习惯,这与“团队合作”精神格格不入,努力帮助学生克服这些毛病。教育他们只有合作才能做好事情。懂得做事、说话,少考虑自己,多考虑别人,才会被别人接纳。

2、多做集体游戏。集体活动、集体游戏是培养“团队合作”的有效方法。如篮球、排球、足球等球类活动,都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取胜的,需要巧妙的传接、精心的合作。

三、培养良好的意志心理和品德心理

1、加强意志品德的教育。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已有坚忍不拔之志。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教师要经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在克服意志薄弱方面加强针对性训练指导,养成学生的持久性、坚韧性。其次,多为学生创造一些磨练意志品质的机会。如军训、社会实践,劳动锻炼等,将意志磨练渗透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2、学会尊重。对别人的尊重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社会交往中人人是平等的,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时机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激励人心的。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良好的自尊心的树立需要同学们的接纳和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此外,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还包括尊重他人的休息,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隐私等。

3、学会关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勒斯·李奇,提出十一种大能力的第七条就是关怀。关怀就是对别人有爱心。要学生学会关怀,首先要学会关爱家人,如帮家人做家务、父母病了帮忙拿药或做饭等,只有孩子学会了爱父母、爱家人,将来才可能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其次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想着为同学过个快乐的生日,小伙伴生病了,知道去探望等:再次让学生广泛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性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关怀的非常有效的途径。

四、学校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呵护孩子的心灵

目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足家长过分重视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特长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一方面学校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另一方面,要引导、指导学生家长学会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讲座、发放有关学习资料等形式,使家长掌握心理指导及教育知识,增强家庭教育和心理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关怀学会心理健康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学会分享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