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阴云再起

2009-03-25 10:34罗书宏
中国对外贸易 2009年2期
关键词:保护主义贸易经济

方 宁 罗书宏

尽管包括G20国首脑峰会在内的许多国际会议都呼吁,各国不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但事实上,为保护本国经济,保护主义倾向已经无可避免地在抬头。

全球再掀贸易保护主义高潮

1月2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第8次发布《中国履行WTO承诺情况报告》。报告直陈新的一年美方对中美贸易的关切点,预示2009年可能再次发起对中国的反补贴调查。接着,美国国会众议院1月28日表决通过奥巴马政府的巨额经济刺激方案时,夹带了一条“购买美国货”的附加条款。

除此以外,一些贸易保护主义者却认为,正在接受政府救助的美国银行业,不应裁减本国员工,“裁员要裁外国人”。

事实上,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一股类似于上世纪30年代的贸易保护主义潮流正在抬头。

无独有偶,印度政府1月23日突然宣布,未来6个月内禁止进口中国玩具。“直至几年之前,保护主义者还处于人人喊打的状态,但现在他们开始重新得势了。”

就在G20国首脑峰会召开几个星期之后,印度尼西亚就迅速提高了至少500种商品的进口门槛,俄罗斯也提高了进口汽车、家禽和猪肉的关税,法国设立了国家基金保护本国企业不被外国企业并购。

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现象也逐渐浮出水面。

在西班牙,房地产业泡沫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破灭,当地政府急于遣返外籍建筑工人。

在瑞典,政府出台计划救援绅宝和沃尔沃汽车厂及其供应商,尽管这两个汽车品牌已经分别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收购。瑞典政府的救援计划规定,这笔总计35亿美元的贷款和信贷担保只能用于瑞典产品。

在英国,林赛炼油公司的工人在苏格兰、威尔士和英格兰等8个地点自发罢工,抗议公司与意大利企业签订2.8亿美元的建筑合同,后者正计划雇用外籍工人。

综合判断,从2009年开始,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必将迎来一波新的高潮。当然,具体到不同国家,贸易保护政策在形式和内容侧重上略有差异。据日本共同社1月27日报道,世贸组织1月26日汇总的一份工作文件显示,自去年秋季以来,共计22个国家和地区采取了提高关税、支持国内产业发展政策等措施。

尽管包括G20国首脑峰会在内的许多国际会议都呼吁,各国不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但事实上,为保护本国经济,保护主义倾向已经无可避免地在抬头。

各国一致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众议院号召“购买美国货”的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批评。有的经济体甚至明确表示,一旦美国诉诸贸易保护主义,“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华盛顿邮报》发表社论说,经济刺激方案正成为贸易保护主义复活的工具。美国达特茅斯大学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欧文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世界贸易濒临崩溃,美国进口正在以两位数骤减,世界经济最怕的是对贸易落井下石,但不幸的是,这可能是美国正在做的事情。

《华盛顿邮报》社论的警告更为直白:“贸易保护主义促使美国贸易伙伴排斥美国产品,将使刺激计划创造就业的努力化为泡影。”

作为此次全球经济灾难的始作俑者,美国在应对危机和复苏经济方面都应该多承担一份责任。否则,奥巴马政府“重塑美国”和提升国际形象的目标只能流于空谈。

德国总理默克尔1月19日警告美国不要因金融危机而陷入贸易保护主义泥潭。默克尔当天在德国工业联合会发表讲话时指出,贸易保护主义是对危机的错误回应。她赞成制定一个“共同的经济宪章”,并坚信德国会摆脱危机困扰。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达沃斯经济论坛上,与会人士普遍呼吁应在金融危机之下共同抵抗贸易保护主义。当时,印度商工部长卡迈勒·纳特(KamalNath)也对达沃斯的呼声表示赞同,警告某些政府不要不顾一切地保护本国工业,并通过限制进口降低国内企业的竞争压力。

英国首相布朗在会上表示,现在不是从全球化转向保护主义的时候。诉诸保护主义手段并不能解决目前的金融危机。各国应团结一致,加强合作。

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也表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在这方面,各国不应从已作的承诺中倒退。

拉米还呼吁美国参议院作出明智决定,确保美国履行其国际义务。

此次赴欧展开“信心之旅”期间,温家宝总理特别呼吁各国警惕和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并强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中国政府绝不追求贸易顺差,绝不搞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将令全球经济步入深渊

国际社会反应如此强烈,既有现实原因,也有历史原因。当前,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世界经济陷入困境,国际贸易迅速萎缩。在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正蠢蠢欲动。值此当口,美国若率先诉诸贸易保护主义,不啻是打响了贸易战的第一枪,其他经济体要么报复,要么效仿,国际贸易环境将急剧恶化,从而把全球经济进一步推向深渊,甚至带来灾难性的长期影响。

历史是一面镜子,上世纪30年代的教训无疑会提供许多启迪。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触发金融危机,美国国会将其归罪于国际贸易。次年,时任美国总统胡佛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措施,其中之一就是签署旨在保护美国贸易的《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对2万多种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这一法案招致了贸易伙伴的强烈报复,各国纷纷大幅度提高关税。面对危机,各国以邻为壑,全球贸易额大幅缩减,国际贸易因此几近停顿。

很多经济史学家认为,世界经济之所以陷入大萧条长达10年之久,与美国在危机之初挑起的贸易战有直接关系。此后,国际社会又耗费数十年,才逐步拆除了这一时期高筑的各种贸易壁垒。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当然不希望这段惨痛的历史重演。

因此,贸易保护最大的风险就在于:一旦不负责任的一方率先实施贸易保护措施,会迅速触发全球范围内“以牙还牙”的连锁报复行为,从而促发全球贸易大战,让当前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面对危机,各国贸易壁垒纵横,全球贸易额大幅缩减,很快伤及当时最大的出口国——美国自身。世界各国陷入了深度不信任的怪圈,原本希望通过扩大贸易恢复全球经济的希望,因贸易保护而彻底破灭,世界政治与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甚至一定程度上还导致了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世界贸易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9年的世界贸易总额将下降2.8%,使贸易这个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无法正常运转。日本、韩国等出口导向国家的经济雪上加霜,中国除非能够真正拉动居民消费,否则,目前政府大规模投资是维持之术,不能解决产能过剩危机。

在最近召开的全球多个会议上,与会领导人一致表示,将汲取上世纪

30年代贸易保护主义的教训,采取必要手段限制本国贸易壁垒升高。但无论是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选择来看,2009年很可能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急速抬头的高危期。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日前表示,各国政府应当合作,避免保护主义。“所有国家应该同时采取行动,如果政府不能以合作的方式应对挑战,经济复苏可能需要一年、两年或者更长时间。”

中国成新一轮贸易保护的受害者

在整个农历春节期间,美国对中国频频发难。1月19日,美国联合墨西哥向WTO起诉中国,称中国“通过出口补贴来促进中国著名品牌的销售”。1月2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6票支持、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支持美国商务部对从中国进口的特定钢管征收高达40%的反补贴税。1月23日,美国商务部又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厨房用金属隔板和网架征收高达197%的反补贴税。终裁将在2009年5月公布。事实上,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问题是美国朝野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印度商工部长纳特在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仅仅几天后,印度就因对中国玩具进口发出禁令,引发世界两大新兴经济体的贸易紧张而备受指责。而在该禁令发出两周之后,纳特终于开口解释称,印度的做法是符合WTO规定的,也是为了维护“公共安全”。纳特称:“这是一个‘一次性的问题,而中印贸易仍在继续发展。公共健康和安全应在商业考虑之上。”与此同时,印度产业部门的官员也否认印度违反了国际自由贸易规定。

目前中国玩具占据了印度60%的玩具市场。《时代》援引印度工商联和商会秘书长D.S.Rawat的分析称,安全因素并不是印度出台禁令的重要原因,印度方面的真正目的是“提防”中国玩具生产商们涌入印度市场。文章还表示,对于中国产品的担忧在印度非常普遍。

在过去的七个月时间里,中国受到了其主要贸易伙伴如欧盟和美国的贸易壁垒手段。12月初,欧盟以15个成员国赞成、12票反对通过了对来自中国的紧固件产品征收为期5年平均80%的反倾销税的决议。该决议成为欧盟迄今为止最大的反倾销案之一。此后,欧盟又决定对来自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的焊管征收5年反倾销税,其中针对中国产品的税率高达90.6%。

除了欧美国家外,其他国家也在抬高商品进口的门槛。巴西外贸委员会日前决定,同意受理巴西轮胎工业协会的申请,对从中国进口的公共汽车和卡车轮胎征收每公斤1.33美元的临时反倾销税。

中国已经成了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全球消费下降对于中国经济是巨大的打击,中行副行长朱民在达沃斯论坛上对中国拯救世界经济论给予当头一击。他表示,美国人去年消费10万亿美元,就算今年下降10%,还是远远高于中国人1.5万亿美元的年支出,靠中国经济拯救全球不现实。韩国近几个月对中国的出口额降速超过整体出口降幅,显示中国来料加工式的出口在未来将大幅下挫,中国出口不容乐观。

尽管国人10年前就明白需要增加内需,减少对出口的依赖,然而事实上内需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不增反降。拉动内需的根本是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与财富分配模式,目前经济发展模式并未有根本性变化,央企注资就是明显案例,国企高管降薪不是财富分配制度的改革,而是暂时的行政与市场压力所致。

还有失业问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2月2日表示,农业部在春节前针对国内15个省的165个村庄进行调查,显示中国1.3亿农民工中已有15,3%左右失去工作,加上600万大学生就业群体,中国真实失业率远超4%的警戒线。

与美国一样,中国面临的挑战是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如果全球经济在2011年复苏,中国经济不可能在2009年回暖。

中国如何化解风险

因此,面对蠢蠢欲动的贸易保护主义幽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28日在瑞士达沃斯分别会见了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和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

在会见拉米时,温家宝说,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反对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至关重要。贸易保护主义看似保护一国经济,实际上会拖累世界经济复苏,对谁都不利。温家宝强调,中方愿支持和配合世贸组织为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成功所做的努力。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专家刘涛认为,“不能将全部希望寄托于各国政府的觉悟和国际责任上,因为理想主义最终敌不过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及由此引发的冲动。”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1月25日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全球贸易保护主义2009年有可能加剧。为尽快走出这场危机,各国有必要重新审视各种可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来说,除了积极与各有关国家进行“斡旋”外,最重要的是要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到主要依靠内需方面。毕竟,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当前中国正面临极其严峻的外部经济形势,中国在面临外部危机和挑战时,并不倾向于通过贸易保护手段、特别是汇率贬值来振兴经济。刘涛建议,在今后一两年内,可考虑的对外经济政策应当包括:

首先,争取多哈回合谈判尽快取得实质性成果,同时赋予WTO更多监督权和裁判权。虽然在20国集团峰会和APEC会议共同声明中,各国领导入一致表明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但这种承诺有多少约束力实在令人怀疑。因此,除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外,中国还应当倡议对国际贸易体系进行改革,特别是要加强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政策的监管。

其次,要加快地区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建设。近年来,中国已与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新加坡等国签署了FTA,与澳大利亚、海湾合作组织、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等的自由贸易谈判也正在加紧推进。同时,中国一东盟10+1自贸区也有望于2010年建成。

最后,应呼吁更多国家实行财政扩张政策,并且要保持政策的同步性。如果仅仅是中国等少数国家实行扩张型财政政策的话,这些国家很快就会出现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从而导致经常账状况恶化,本币也可能面临较大贬值压力。但如果全球主要经济体政策保持同步,贸易平衡局面就不会有大的变化。

贸易保护最大的风险就在于:一旦不负责任的一方率先实施贸易保护措施,会迅速触发全球范围内“以牙还牙”的连锁报复行为,从而促发全球贸易大战,让当前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专家点评

一个保护主义的新时代?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15年来,我一直参加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通常情况下,领导者们聚集一堂,分享他们对全球化、技术和市场正如何改良世界所持有的乐观主义。即使是在2001年的衰退中,会聚于达沃斯论坛的人们依然相信下行趋势将是短期的。

但是这一次,我们可以感觉到乌云密布。一位把握了会议精神的演讲者提出,我们已经从“繁荣与衰退”阶段进入了“繁荣与大决战”阶段。新近的共识是会议召开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2009年全球停滞作出的预测持有乐观态度,而本轮全球停滞的经济增长率是;战以来最低的。唯一的乐观音符是,有人评论达沃斯的一致预测几乎总是错误的,也许这次预测会被证明是过于悲观了。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缺乏对市场的信心。在一个参与者甚众的献计群英会中,与会者被问及到底哪一项失误得为这次危机负责,结果一个答案回响不绝:相信市场能够自我校正。

认为价格可以完全并且有效地反映一切信息的所谓“有效市场”模型也遭到抛弃。同样被丢弃的还有通货膨胀目标制对通货膨胀的过度关注已经把注意力从更根本的问题(即金融稳定性)上转移。各中央银行普遍相信控制下的通货膨胀是必要的,理应足够维持增长和繁荣,只是这从来就不是以正确的经济理论为基础。现在的危机进一步滋生了怀疑态度。

无论是在布什政府还是在奥巴马政府内部都没有人企图为关式的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展开辩护,而欧洲领导者们则论证他们的“社会市场经济”将是未来采用的模型。“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温和版、提供社会保护的资本主义。其自动调节机制,在于随着经济低迷恶化而自动增加政府支出,从而为改善经济衰退提供了保证。

大部分的美国金融领袖似乎太过尴尬,以至于他们压根儿就没露面。也许他们的缺席使得与会者可以更容易地发泄愤怒。

实际上,一些美国金融家们受到了极其猛烈的批判,因为他们摆出了一副同样也是受害者的姿态。现实里他们是作恶者而不是牺牲品。尤其让人愤怒的是,他们继续用枪指着政府的头要求巨额救助,威胁说否则就会经济崩溃。

更糟糕的是,很多流进银行用以调整资本结构,以便他们可以恢复借贷的资金已经以红利支付和股息的形式流出。全世界的商业界并没有获得他们需要的信用,这一事实加剧了在达沃斯表达出来的不满情绪。

这轮危机引发了有关全球化的根本问题,而全球化被认为是有助于分化危机的。但它反而使得美国的失利如同传染病一般在世界上传播。即便如此,出现在迭沃斯的忧虑仍然是各国行将退出有缺陷的全球化进程,而且贫穷国家将蒙受最大损失。

竞技场注定没有坦途。发展中国家如何能与美国的补贴和担保竞争因此?还有哪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说服其国民进一步向获得政府高度补贴的美国银行开放市场?至少就目前而言,金融市场自由化看起来无可救药。

不均衡是明显的。即使穷国愿意为他们的存款提供担保,这种担保显然也难以与美国抗衡。

雪上加霜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迫使大多数向它求助的国家提高利率,所以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是前景黯淡,即使那些已经做“对”了每件事的发展中国家。

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尽管20国集团呼吁避免采取保护主义来应对危机,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经济刺激方案下必须使用美国钢铁。在这_连串的焦虑之外,我们还有另一层担心,那就是美国巨额财政赤字,可能通过通货膨胀来消解,从而令全球储蓄供应流失。

经历乔治·布什黯淡的执政岁月,巴拉克·奥巴马总统看来适时为美国的领导能力提升注入了强心剂。但是达沃斯的气氛显示乐观主义和信心可能都是转瞬即逝的。在全球化中,美国领导了世界。当美式资本主义和美国的金融市场声名狼藉之时,美国是否会重蹈大萧条的保护主义路线,将领导世界进入一个保护主义的新时代?

(作者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本文有删节。)

猜你喜欢
保护主义贸易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研究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