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整合”的科学内涵及重大意义

2009-03-25 03:00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12期
关键词:伟大旗帜科学内涵理论体系

余 松

【摘要】“两个整合”,即对党的“旗帜”和党的“创新理论”的整合。这是党的十七大最重要且带根本性和统领性的政治和理论贡献,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十七大 “两个整合”

“两个整合”——党的十七大最重要的政治和理论贡献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两个整合”,是党的十七大最重要且带根本性和统领性的政治和理论贡献。

对党的“旗帜”的整合。在我党历史上,先后提出过“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和“高举马列主义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等。党的十七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写在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将其整合为我们党的“旗帜”。

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整合。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立足“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党的十七大根据党和国家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起点,将改革开放以来以至今后较长历史时期党的创新理论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将这个理论体系作为我党最可宝贵的政治精神财富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视为“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两个整合”的科学内涵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鲜明中国特色的完美结合。

第一,党的十七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界定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换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方向。进一步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就是我国过去、现在以至将来较长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鲜明中国特色的完美结合。然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应当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公有制、按劳分配、党的领导等不动摇;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大更多的社会生产力以及必须实现比资本主义程度更高范围更广的社会公平正义。这两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上位、目的性原则。正是基于此,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在1986年就画龙点睛地指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更是给社会主义一锤定音,更加明确而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自称为“中国农民的儿子”的温家宝总理所说的党和政府的基本任务,一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二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及“中华第一村”——江苏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所说的人民生活富裕、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就是社会主义,正是从另一个角度和侧面道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上位、目的性原则。

第二,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这里的关键首先在于明确、深刻地理解和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科学内涵——我们所要高举的这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由一条“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一个“理论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成。关键之二在于要正确、深刻理解所谓“风险”和“干扰”何在,党的十七大在选定、整合“旗帜”的时候,并不是“单项选择”,而是“多项选择”,这就是:坚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马列主义;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的背景下还要不要公平正义;能不能走“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等等。这些就是“风险”和“干扰”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选定和整合,明确而庄严地回答了上述问题,有力抨击了来自“左”和右的各种干扰,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各族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念、决心和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第一,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简言之,就是前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鲜明中国特色的完美结合。这里所谓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如前所述,这里不再赘述。所谓中国特色,就是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的,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国情。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社会主义,也就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概括为八个阶段性特征,这是对“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的进一步诠释。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作了准确界定,概括起来就是:立足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促进“四个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实现“一个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亦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一条解放思想之路,又是一条改革开放之路,也是一条推动科学发展、推进社会和谐之路。

第三,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之所以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的,其主要根据有两条: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其次,改革开放30年和建国以来60年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所以,我们既不能走传统的“社会主义”道路,也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更不能去尝试“民主社会主义”等道路,而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本理论”或“党的创新理论”的代名词。这一整合,使党的“基本理论”、“创新理论”的表述更加简洁明了,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更加丰富,更有利于这一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里所谓“最新”,主要是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开创性、奠基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而言,距我们时间最近,所关注、研究、回答、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理论渊源无疑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与之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其理论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理论精髓、品格和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其理论基点是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其理论目标是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关注、研究、回答、解决的基本问题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二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第三,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然而,科学理论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掌握和自觉运用,才能变成无穷无尽的力量。否则,如果束之高阁,再好的理论也没有实际价值。由此,必须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即努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武装、动员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换言之,就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从而得到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普遍理解、认同和践行,这是我们宣传、思想、理论工作者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义不容辞的共同职责、研究课题及当前和今后较长历史时期的工作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在理论宣传工作中必须充分注重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民族性、时效性和人本性,不断增强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我们要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忠实钻研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两个整合”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勇于和善于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坚决的拥护者、积极的传播者、勇敢的捍卫者和踏实的实践者,为党和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单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科系)

猜你喜欢
伟大旗帜科学内涵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一图速览党的二十大报告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奋力写好新时代福建妇联工作新答卷——在省妇联十二届四次执委(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节选)(2018年11月19日)
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 再创柏乡粮库转型发展新辉煌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启示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