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与大学生经济价值观的嬗变

2009-03-25 03:00焦秀君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12期
关键词:嬗变大众文化

焦秀君

【摘要】大众文化的迅速传播导致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在取向上凸现个人本位,在目标与行为选择上更加注重实效与功利,在消费上呈低俗享乐时尚化。高校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

【关键词】大众文化 经济价值观 嬗变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伴随着大众文化在我国迅速传播,它对我国各方面,尤其对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因此,研究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众文化与经济价值观的含义及其特点

大众文化含义及其特点。大众文化是本世纪西方学者用于概括伴随现代市场经济所产生的通俗文化现象而使用的概念,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大众日常生活、实践、观念、经验、感受,借助于大众传媒进行广泛传播,为大众所广泛接受和参与的精神创造性的活动及成果”。①如流行歌曲、通俗文学、影视文化、饮食文化、网络文化等都可以视为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是一种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文化形态,不同于主导、精英文化,具有如下特点:商品化,商品赋予文化,文化成为商品,目的在于盈利;娱乐化,大众文化以各种形式来满足社会大众休闲消遣的需要,使大众在休闲中享受文化带来的快乐,如看电影电视等;世俗化,大众文化以感官快乐为基础,呈现出世俗化特征,如搞笑、忸怩作态等;时尚化,大众文化利用传媒引领时尚、传播时尚,如时装热、追星热等。

正是由于大众文化具有这些特点,才能够在市民中广为流行。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市场主体就不断地进行大众文化的生产以满足大众的精神需要,同时也大赚其利。这就涉及大众文化的经济价值观问题。

经济价值观含义及其特点。经济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经济价值及创造经济价值的过程的认识和评价,即对经济行为和经济意识相联系的价值判断。②

经济价值观是哲学和经济学的交叉性概念,具有哲学与经济学的特点。一方面,经济价值观是个哲学范畴,但是其中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意识,又与经济现象紧密相联,所以它是哲学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化;另一方面,经济价值观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经济现象,是对具体经济行为和意识的高度抽象。

经济价值观是价值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人的价值观如何,决定其行为。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如何,决定大学生的经济行为。因此研究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经济价值观的影响对于培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众文化促使大学生经济价值观发生嬗变

经济价值取向上凸显个人本位。大众文化是一种伴随着工业革命产生,依靠高技术的传播和跨国资本的运作而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文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不仅掌握着文化输出的主导权,而且有意识地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其价值观念的渗透,推进“文化殖民主义”,西方大众文化潮水般涌入我国。同时,大众文化自身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构成其宣传利己主义、追名逐利等私欲横溢的特征。在其影响下,大学生在人生价值的评判和选择上,开始重新审视个人利益,注重个人利益的实现,忽视集体利益,甚至国家利益。这些都表明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上凸显自我本位,其所从事的经济行为和意识不是首先趋向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而是为了自己。

经济价值目标与行为选择上更注重实效功利。大众文化具有商品化的特点,大众文化的推出目的是赚钱营利。因此,大众文化多以娱乐、竞技、媚俗、消遣等来吸引大众消费,而政治性的内容较少。在其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在经济价值目标上把成功商人、明星,以及手持各种俱乐部会员卡、拥有豪宅豪车的人看成是人生的榜样。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受大众文化的影响,在行为选择上更加注重实效,能够使自己从中获得效益的就参与,能够使自己尽快成功、出名的就努力去干。相反,对于主流文化、特别是政治,却很少去关心。这些表明当代大学生在经济价值目标与行为选择方面更加注重实效与功利。

消费行为上呈低俗、时尚、享乐化。消费是不可缺少的经济行为,经济行为又总是受经济价值观的影响。大众文化的市场化运作使大众文化以赢利为目的,为了赢利,生产者必然要不断刺激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使人们对大众文化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新、奇。所以大众文化生产者一定会不断生产出各种时尚、新奇的产品,使消费需求向新的层次发展,从而使消费者在追求时尚、新奇与个性中,为大众文化生产者带来利润。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之他们对各种时尚、新奇、具有个性的东西都很好奇,同时又缺乏正确的鉴赏与判断能力,所以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效仿、去追求,在消费行为上一改以往的实惠、耐用、节俭等传统观念,而特别注重各种个性、时尚、变异等低俗享乐的东西,而不管自己是否具有相应的消费能力。

高校要积极应对大众文化的冲击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作为重要任务提出来。面对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观的负面影响,高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在策略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所以,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

大学生身处于校园文化的熏陶之中,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指导,加强社团管理、规范宣传栏、橱窗、校园网、广播、各种兴趣小组、社会实践等等的管理,及时传播正确的方针政策和价值观。以精英文化提升大众文化,以主流文化规范大众文化,强化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人生观、价值观,使高校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影响下成为抵制来自不同渠道的大众文化负面影响的坚实阵地。

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一切事物的发展与变化都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大学生受大众文化的影响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观的嬗变,从内外因的角度讲:大众文化的推波助澜是外在因素,而内在的根本因素就是大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不高,缺乏对大众文化价值观的鉴别与判断能力所致。如果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能够较好的辨别大众文化中的不良影响,吸收其有利的一面,那他们就能自觉抵制自我本位、功利、低级、庸俗、享乐主义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观。所以,在应对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经济价值观的冲击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是关键。

一方面,高校要适时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手段、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大众文化,培养他们的鉴别与判断能力,抵制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使他们认识到任何成功都离不开辛勤的劳动与付出。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中升华。大学生接触社会少,缺乏鉴别与判断的人生经历,思想比较单纯,富于幻想,容易偏激、盲从。所以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上,往往难以把握,过多地考虑自己。因此,通过社会实践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审美能力,重新审视个人的价值观,以此引导大学生将感性的价值观上升为理性的价值观,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成为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的骨干。

加强大众文化的监管。大众文化之所以有广阔的市场,是因为有大众的需要,所以,大众文化还需要不断生产以满足大众的需要。对此,面对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所有文化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充分调动大众文化生产者的积极性,使大众文化向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文化宣传部门要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消解商业传媒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大众文化生产者不能只顾经济利益,忽视道德良心和社会利益,制造一些低俗文化来媚取大众的关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大众文化的执法,严厉打击各种不健康、不利于青少年健成长的文化。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创造一个高雅的文化环境。(作者单位:攀枝花学院)

注释

①陈刚:《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

②周虹:“当代中国东西部大学生经济价值观比较研究”,《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月。

猜你喜欢
嬗变大众文化
近年来“传统”在大众文化中的“生长”——以“现象级”影视作品为探讨中心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集方式的嬗变
香港黑帮电影的叙事嬗变与未来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性别化的中国城市大众文化——北美的中国性别史和城市大众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