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在高校运动训练中的运用

2009-03-31 07:23张文波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高校

张文波 张 震

摘 要: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法对高校运动训练中的非智力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高校运动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高校 运动训练

1 前言

体育运动飞速发展,运动员要面对对手的挑战、观众的呐喊、夺牌的压力等干扰,运动员心理的变化是很复杂的。体育运动的发展要求运动员不仅有良好的技、战术能力,同时还要在意识、意志、心理定向等方面有较高造诣。有关研究表明:初中级运动员来说,运动员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生物力学方面的较量;高级运动员则相反,主要是心理因素。其中运动员的非智力因素是“心理因素” 的核心。由此可见,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非智力因素水平的高低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则愈来愈大,非智力因素训练地位则更为突出,因此对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势在必行。

2 非智力因素在高校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广义上说,非智力因素就是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各样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狭义上说,非智力因素是由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五种因素组成。作为一个整体,非智力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它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解、强化等一系列密切联系的作用。在高校运动训练中,非智力因素能转化为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成为推动他们进行各类训练的内部动力,而且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情绪等转化而来的训练动机其主体能动性较强,其内部驱动力也较大,维持时间也较长。在训练中利用运动员自身的非智力因素亦可以帮助运动员确立训练目标,一个对专项有浓厚兴趣或训练热情较高的运动员,在实际训练过程中积极、主动、刻苦而且持之以恒。非智力因素的调节作用是训练中的表现,主要是运动员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能够做到张驰有道,循序渐进。

3 高校运动训练中非智力因素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运动训练对运动员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不够,资源投入少,在国外很早已是“三合一”配置,即一名运动员身后跟着三个人:教练+心理专家+保健专家,而这些在我们的高校运动训练中几乎是不可能的。目前我国高校运动训练在非智力因素培养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对非智力因素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深;教练员对于非智力因素培养方法、手段等方面的知识贫乏;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缺少沟通,对运动员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缺少了解,不利于训练的进一步深入;只注重赛前心理训练,忽略长期、系统对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 高校运动训练中培养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措施

4.1激发兴趣,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任何科学的训练方法,先进的动作技术都没有什么重大意义。因此,在高校运动训练中我们必须首先利用项目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激发运动员的训练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以完成复杂有趣的技术动作与练习内容,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然后,把远大目标和短期可能实现的目标相互结合,逐步提高其动机水平。

4.2培养自信心,提高自控能力

在剧烈的竞争中,学会随机应变,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及心理状态,是夺取胜利的重要前提。要有较强情绪自控能力,首先要有强大的自信心,坚信自己能战胜对手,战胜困难,在任何情况下部不服输的心态。自信心的培养,是运动员非智力因素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4.3培养运动感觉和提高运动稳定性

运动感觉是人的最基本感觉之一,是人体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也是人体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元素。运动训练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进行的,运动员自身对空间位置、运动时间的感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感知,能使运动员在具体竞技过程中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充分利用平时训练所得的技能、技术通过自身身体感觉去自学,准确完成动作要求,从而夺取最佳成绩。因此,在日常训练时,不能轻视运动感觉的培养。

4.4模拟比赛气氛以便于增强运动员的竞争意识

真正比赛中赛事的规模、场地器材、气候条件、运动会的组织措施、裁判员的执法水平、参加者和观众以及社会对竞赛的评价等客观因素,都会引起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强烈变化,使运动员产生过大的压力,不能够发挥自身实力,造成技术的不稳定或失误。因此,在日常训练中,模拟比赛的条件进行训练,使运动员适应比赛环境,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发挥技战术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4.5“以赛代练”促进运动员智力因素得到强化

所谓“以赛代练” 是指通过高水平的赛事让运动员在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锻炼并能吸收先进经验从而带动和促进日常训练,长期保持较稳定的竞技状态。各运动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参加各种比赛,使运动员的非智力因素进一步得到强化,以提高运动员在各种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创造优异成绩。

5 结论

非智力因素对运动成绩的获得起到关键作用,在高校运动训练中,教练员要高度重视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贯穿训练的全过程。必须加强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应用方面的研究,注重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教练员应加强与运动员的沟通,深入了解运动员,根据运动员的心理品质、专项特点,从实际出发,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发展运动员的非智力因素。

参考文献:

[1]赵先卿.心理素质与赛后心理调节的分析[J].成都体院学报,1998(4).

[2]邓若峰等.诌议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体育学刊,1998(4).

[3]王境.试论业余训练创新[J].成都体院学报,2002 (2).

[4]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卢真金.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杭州人学出版社,1997.

[6]沈德立.阴国恩.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7]宋亦春.中国武术散打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结构及评价[J].体育科学,2006( 4).

[8]马晓军,王文.体育专业学牛学习积极性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

猜你喜欢
运动训练非智力因素高校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浅谈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浅谈田径短跑项目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方法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