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百日游

2009-04-01 02:58
山花 2009年6期
关键词:天堂医生

王 松

若干年前,我曾患过一场罕见的大病,当时已卧床不起,险些

丢掉性命。医生告诉我,这种病叫半身不遂,在医学上也称为脑栓

塞。时至今日,每当想起此事就如同去天堂游历一遭。现将天堂一

游的感受与感想记于此,既飨读者,也提醒自己。

——作者

我游这个天堂不是飞去的,而是坠落,一种意识模糊的坠落。恍惚里,我看到许多洁白的光影。当时我想,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使了。影绰中的她们看上去虽无翅膀,却有着茸茸的如在宣纸上洇染出的轮廓。她们做出的声响和碰动我时都很细微,散发出的气味也很轻柔,由不得你不想去依赖。当然,这次天堂一游只是我的精神游历。因为就“游”的意义而言,我的身体在这个三维空间里没做丝毫位移。我躺的这张病床就如同是一块洁白的精神飞毯,我乘着它在想象的天堂里遨游了三个多月,算起来应该刚好是一百天。

幸好,我持的是双程票。

人只有生出要死的病才对医生不放心。这就如同当你把自己吊在一个悬崖上,最担心的是这根绳索的结实程度。曾有一个病友告诉我,他患的是消化道出血,弄到医院来紧急抢救,医生们一通忙碌之后消化道出血是止住了,可是全身血管里的血液也都不再流动——就这样,又患了脑栓塞。这个病友把自己的这段病史说得很可笑,我听了却感到毛骨耸然。

我还是第一次离这样近观察医生。我躺在病床上可以听到他们发自胸腔的呼吸声。我发现,这声音能显示出他们不同的心态和情绪。比如对我病情的变化担忧还是欣慰,不知所措还是胸有成竹,沾沾自喜还是漫不经心。尽管他们看上去都是一样的讳莫如深,脸上也都是沉稳的不动声色,但从他们的喘息里还是能窥视到内心。我发现医生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类似于手艺人,就像那种扎着围裙戴着套袖的师傅,他们大都经验丰富,而且心灵手巧,拿着病人当打破的瓷器或磨坏了鞋底的鞋子来修。另一类则是较为严谨规范的科研工作者。这类医生把给患者治病不说是治病,一律庄严正统地称为“搞临床”。而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医生又可分为“人性好”和“人性差”两种。不知是否上天的有意安排,一般“手艺人”类型的医生,人性都较好,态度和蔼脾气也随和。反而是那些“科研型”的医生就难说了,有的时候你都不能提到人性的高度,只能评价他们的起码德行。

所以,真正的好医生才稀有,甚至珍稀。

想起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道理谁都懂,但今天的人们却似乎并不以为然。当然,我说的首先是我自己。比如吸烟。吸烟有害健康,这在今天是连烟盒都印上去的。吸烟至少能导致几十种疾病包括恶性病。如果将若干包香烟掺在饲料里就可以毒死一头驴。一年一度的国际戒烟日早已将这些常识宣传得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但香烟还照样热销,烟民也仍然有增无减。还有酒。酒这个东西简直就是魔鬼一样的液体,恐怕就是再有见树的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专家也很难阐述清楚为什么会有那样多的人迷恋它。我们中国是消耗烈性酒的大国,这早已是个不太令人自豪的不争事实。十几亿中国人每年消耗的白酒,竟然比消耗不含三聚氰胺的牛奶还要多。

这问题不仅严重,后果也相当可怕了。

我在做这次“天堂百日游”之前的几年时间里,吸烟喝酒几近疯狂程度。香烟由每天两包,疯至不计其数,手指间青烟永远袅袅,从早到晚吞云吐雾。酒也如此。由每顿饭一箱啤酒,疯狂至每晚8点钟以后就不再喝水——当时还在搞电视,夜里工作居多,经常一干就是通宵——我知道,这种状态绝对不正常。那时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块干柴,似乎每时每刻只有用香烟和酒精燃烧才能将能量释放出来。直到现在回想起来,我仍还感到奇怪,那个时候我就没想过如此下去意味着什么吗?要知道,我还是一个很有医学知识的人啊。没办法,人到了这种时候就像是冥冥之中有一只手,将你的耳朵眼睛全捂住了,让你听不到也看不到别人的劝告与提醒,然后再将你打懵,使你不能理智地思考就这样一直由着性子折腾下去,直到将自己折腾出大麻烦为止。果然,那一年的元旦前夕,我终于有大麻烦了。当时我正在搞一台春节电视联欢晚会,突然感到身体不适,然后就撒手歌舞升平,告别声色犬马,一下坠落到这个天堂来。经医生诊断,我是中风,右脑基底结有一块鹅蛋大小的梗塞。

医生对我说,你这回可有大麻烦啦!

我意识到了,我的麻烦确实大了。我左半边身体日沉一日,几天以后干脆就像死了一样不受支配了。这就是偏瘫?这就是俗话说的半身不遂?我……我还这样年轻就他妈半身不遂了?!说得酸一点,那段日子我整天以泪洗面,想一想手头正干了一半的那些烂事,就流泪,想一想今后的日子,更流泪。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你完了,你这辈子算是就这样交待了,红尘滾滾声色犬马,全没有你的份了,还有那种用电脑写的叫小说的东西,也全完了,统统离你而去了,如果是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不如干脆死了算了!

据我的主治医生说,我第一次被送来医院那天,身上散发的烟味和酒味还呛得令人作呕。我发病的前一天纪录是,“555牌”香烟吸了三盒多一点,不过由于已觉出身体不适,午饭时啤酒降至8瓶,晚至夜也降为23瓶。当然,这个纪录只是我对医生说的,实际数字我还是没好意思说出来。就这样医生也说,这就难怪你脑栓塞了,不塞你塞谁?

到我躺到病床上时,才开始大彻大悟。我想,我干嘛要抽那么多的烟喝那么多的酒呢?别人劝我还不听,心里还不悦,我这不是存心跟自己作对吗?我就像祥林嫂一样地含着眼泪对每一个来探望我的男人说,我真傻,我不知道抽烟喝酒会有这样的恶果,你们可不要再傻了,千万别抽烟了,烟不是好东西,还有酒,酒也不能喝了,干嘛非要等到像我现在这样才明白呢?且不说为时晚与不晚,这代价也太大了啊。站在我病床跟前的人听了一律深有感触地频频点头,但我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出虚伪。我明白,病没有真到自己身上,是绝不会有切肤之痛的,吃喝玩乐七情六欲,这是多难割舍的事呀,很多人就是为了这些才活着呢!

也真有人这样失声对我说,不抽烟不喝酒?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我悲哀地想,金枷套颈玉链缠身啊,风月宝鉴里倘若映出的是刀山火海,那贾瑞也就不会给活活地诱惑死了。冥冥之中的那只厉手可是抓住谁是谁,它绝对忙得过来。

医生断言,我即便能活过来也肯定是残废了。当然,这话是背着我说的。

一天,两个来医院看我的同事偷偷溜去问医生,王松的病今后能恢复到什么程度。他们得到了一个直截了当得近乎残忍的回答。事后我才知道,当时的对话是这样的:问,王松今后能恢复到什么程度?比如……他的左手是否还能打电脑?医生冷笑,十分肯定地答,不可能!这个王松,他以后如果还能拐着走一走路,就已经很不错了!多么悲观的预言啊,尽管我当时并不知道这番对话,但我并不傻,况且这个病万幸地丝毫没有影响我的智商,所以到后来,我从这个医生看我的眼神和跟我说话的口气里,就已经什么都猜到了。

其实病人是最敏感的,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视。话说回来,病长在自己身上也不可能不敏感。哪怕是稍有文化的病人,仅凭感觉也可以对自己的病情心知肚明。所以医生也好,家属亲友也好,要想自作聪明欺骗病人是根本不可能的。就算骗得成功,也不过是病人和家属亲友彼此相互欺骗心照不宣,仅此而已。无论谁,这一点今后千万记住。

遇到了两件事。这两件事使我看到光明,也提高了勇气。

一天我在病房的楼道里散步,突然感到一股气味迎面扑来。我顿时呕了一下,觉得想吐。循味望去,才发现是一间敞着门的病室里,两个陪床的患者家属正在对酌。我的精神立刻为之一振。我绝没有想到,我对酒的气味竟然会是这样的反应了,身上顿时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又一次正散步间,忽听一个女人的声音像哄孩子似地说,再练一支,再练一支吧。我回头一看,见是一个年轻的少妇在对丈夫说话。她的那个丈夫患的病与我恰恰相反,我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就是脑栓塞,他是“出血性脑血管病”,也就是平时人们常说的脑溢血。但是,他和我落下的后遗症却一样,都是半身不遂。他妻子对他这样说的意思,是想让他借吸烟练一练抬手的动作——那时每抬一下手都是重体力劳动,这是我们这些病人每天最常练的一个动作——我当时的反应说不出是气愤,是悲哀,是绝望还是觉得可笑。我看着这个少妇想,你丈夫已经这样了还让他吸烟吗?!但有一个结论,也是在那一刻得出来的,要想得到与常人不同的结果,就要以与常人不同的方法,付出与常人不同的努力。

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其实没什么了不起,你这个王松患的不过就是一场感冒,差一点要了性命的重感冒,你就只管下力气拼命锻炼吧,只要挺过去,就会没事了。

我知道,心理暗示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坚持。

我可以肯定地说,就一般意义而言,这个中风你只要顽强锻炼,不懈地锻炼,是完全可以恢复的,只不过恢复的程度不同,但得的结果一定是最好的。关于我坚持锻练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总之,在我“天堂百日游”的那段日子里,几乎六天以后的九十四天里每天都在做着与坚持有关的事情。直到我乘着洁白的飞毯重返现实生活,结束了这一次令人铭心刻骨的旅行。时至今天,我仍还在坚持着。我一直在想,总有一天,我会把这次经历详详细细地写下来,写成一本书。我想,这本书就叫《天堂百日游》。

曾经听到这样一句话:“修桥补路双失目,横行霸道有马骑”。在我的半身刚刚不遂时,我经常悲愤地想起这句充满混账逻辑的话语。我虽然不曾修桥补路,但也从没有横行霸道,因此没有马骑我并不抱怨,却也总不至于到了让我“双失目”的地步吧?

真正的顿悟,是从我离开这个天堂的那一刻开始的。

我才明白过来,这是老天在向我示警啊,想一想上苍是多么的富有仁慈之心吧,它让我到天堂这样游历了一些日子,然后再把我放回来。等我回来时就已不再抽烟酗酒,而且全身顺遂又完好如初了。倘若不给我来这样一次呢?那我现在又会是个什么样子?不言而喻,如果照当初那种生活方式要不了多久,恐怕就不是半身,而要全身不遂了。曾经听说,一位文坛耆宿的养生之道是三句话:“不戒烟,不戒酒,不锻炼。”但是,在听了这三句“格言”之后没过多久,我就在《文艺报》上看到了这位老先生的讣告。

现在上苍说了,要不抽烟,不酗酒,勤锻炼。

可见,上苍真有好生之德啊。

此天堂一游百日,感悟颇多。惟两点慬记在心也愿与天下诸君共勉:一,天堂的往返票确实无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一样幸运;二,人生得意须尽欢,却也要切记,得意不能忘形。活着多好啊,但要健健康康地活着才好。

2009年1月3日 改毕于天津木华榭

作者简介:

王松,男,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在《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十月》、《花城》、《大家》、《钟山》等全国各大文学期刊发表大量中短篇小说。中篇小说《红汞》曾获“大红鹰中国作家优秀小说奖”。中篇小说《双驴记》曾获“《小说选刊》2003——2006年度全国优秀小说奖”及“《小说选刊》2006年度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小说奖”。作品多次被改编为影视作品。

猜你喜欢
天堂医生
听医生的话
最美医生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
天堂湿地
鸟天堂
会拔牙的“鞋医生”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