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结局,不同的形象:解读《街头女郎梅季》和《觉醒》

2009-04-01 02:58
山花 2009年6期
关键词:爱德男权作家

张 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掀起了一系列的大规模运动,黑人反对歧视的民权运动要求政治和经济平等;学生激进运动;妇女解放运动,目的是解除性别歧视和任何形式的男权主导地位。其中妇女运动对男权社会具有更大的颠覆性,尤其是在文学领域,女性文学批评和女性文学一是要求对男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重新评价,二是重新挖掘那些受到冷落的,遭到遗忘的女性作家及其作品,树立自己真正的女性形象,揭露男作家作品中对妇女的偏见和歧视。重新解读《街头女郎梅季》和《觉醒》,使得男女作家作品中相同的结局,为什么却有着截然相反的形象,目的是寻找女性文学,从而建立女性自己的文学,使得女性文学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可能,让读者重新审视文学,历史,真正地享受文学,享受美学,重新认识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一、男作家作品中的女性:漆黑夜晚里的她悲愤,绝望地投河自尽

19世纪末的的美国文学写作是男人的职业,就像是上帝创造的世界是男人的世界,男权社会的主体是男人,女人是客体,男人主宰世界,女人只能是处于附属地位,于是女人的形象在男作家的作品里就像毛信德先生书里所讲的同属于恩格斯指出的“一个老而又老的故事”(毛信德,2004:134):即从不谙世事的天真少女,到堕落者,荡妇,妓女。受时代的局限,作者没有揭露当时的社会根源,只是一味的“同情”这些弱者:女性。

19世纪末的美国正是大肆向西部扩张时期,男作家们都在颂扬这种美国的发展,讴歌美国的繁荣。然而这种繁荣发生在弱肉强食的社会环境中,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环境决定论揭示了美国下层贫民生活的残酷性。 所以“波伏娃…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女人是在男权社会中,习俗败坏、道德观扭曲、文化沉淀所生成的产物”(李亚凡,2005:256)。19世纪末的美国自然主义作家斯蒂芬·克莱恩(Stephen Crane)的重要自然主义作品《街头女郎梅季》(Maggie: A Girl of the Streets) (1893年)正是对美国这一时期的写照。女主人公梅季生活在一纽约贫民窟,其父母酗酒,打骂孩子,梅季看着父母凶巴巴的样子,每每都会吓到一边躲起来。其哥,吉姆从很小打架斗殴,被称为“野狗”。更不幸的是,父亲过早死亡,弟弟也在小小的年纪可怜地离开了这个没有爱的世界。梅季就是在这样的贫困环境,贫困家庭中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她进了一家衬衫厂做工,梦想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恶劣的生活状况。但生活的残酷远远不象她想像的那么美好,简单,等待着她的是陷阱和泥潭及不幸的命运。杰姆的朋友彼德是个游手好闲的流氓无赖,他是一家酒店的伙计,他被梅季的美貌所吸引,从而诱骗梅季接触纽约的夜生活。看到如此奢华的生活,珠光宝气的富人们,梅季想到了自己那令人窒息的工厂环境,羡慕这些富人之余,她幻想着依靠彼德也能过上所谓的“好日子”,由于和彼德频频出入酒吧,梅季丢了工作,而此时的彼德也已厌烦了梅季,像抹布一样把她抛弃了,“见鬼去吧,砰的一声,彼德猛烈地关上了门” (English Classics 1000, Chapter 16),回到家的梅季受到了母亲的谩骂,哥哥的白眼,邻居们的窃窃私语,她被迫走上街头,当了一名街妓,漆黑的夜里,她走投无路,投河自尽。她所寄希望的彼德,“在诱奸她之后,没能救她出水深火热的处境”(常耀信,1997:201)。

二、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阳光明媚下的她充满希望地拥抱大海

美国南方女小说家凯特·肖邦(Kate Chopin)于1899年出版了其代表作《觉醒》(The Awakening),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爱德娜·蓬特利尔夫人,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爱德娜衣食无忧,。故事始于一个夏天,在格兰德岛的度假,在这期间,爱德娜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吃惊的变化,她意识到了自己没有爱情的婚姻,爱上了当地的一年轻人罗伯特,并与浪荡公子阿尔宾发生了性;她学游泳,学画画,去一些古怪的地方,不再继续拜访或回访,不再考虑孩子的棉衣穿戴,甚至将孩子送到祖母家,最后搬出了丈夫为她提供的大房子,搬到了一间“鸽子窝”似的小房子,以卖画为生。当罗伯特离她而去时,她日夜思念着罗伯特,想着与他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当罗伯特再次出现在她面前时,两人互诉爱意,然而,爱德娜是有身份的人:蓬特利尔夫人,罗伯特退缩了,面对自己的名声,面对爱德娜,他不敢大声宣称自己的爱情,不敢向社会挑战,不敢承担责任,于是他再次从爱德娜身边逃离。意识到了自己没有爱情的婚姻,觉醒了罗伯特也不是自己所期盼的男人,她不愿再回到那窒息的大房子,拒绝与丈夫继续生活,她义无反顾地回到格兰德岛,阳光照耀下的大海,泛起了涟漪,她满怀希望地裸体投入了大海的怀抱。

三、相同的结局,不同的形象:从对妇女的偏见、歧视到新女性形象的建立

波伏娃认为“妇女要想活得和男人一样的地位,就要对一切传统的价值观进行重估,从而确立一种新的社会理念,彻底改变妇女的生存状况,是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家庭、婚姻、爱情、事业等诸多方面都能有与男人一样平等的权利和地位”(李亚凡,2005:256)。

1.男作家作品充满着对妇女的偏见和歧视:女性是被动的、被迫的、假的弱者形象

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如梅季投河自尽,表面上是作者对弱者--女性的同情,而实际上是对女性形象的歪曲,丑化,这是男作家笔下所塑造的假的女性形象:天真的姑娘,受到诱骗,自然是走投无路的结局,一方面悲剧体现在天真的少女经不住诱惑,充满了向往和虚荣心。梅季的生活中不曾有爱,长大后辛苦挣钱,当然这谈不上什么经济独立,也只是想改善家里的贫困生活而已,当彼德每次穿着不同的衣服出现在他们家,让梅季懂得了家里的穷酸,“她极其地不喜欢自己的衣服,并开始以极大的兴趣注意穿着考究的那些女人们”(English Classics 1000, Chapter 8),这种受环境影响产生的虚荣心不是在提高自己的自尊,而是做出来给别人看的,永远是在看别人的脸色,为的是不让别人瞧不起自己。而另一方面女性的依赖性,像这种少女生活的空虚与短浅,生活的窘迫,让梅季梦想有个依靠者来改善自己的命运:那个人就是的彼德,在梅季眼里“他是个骑士” (English Classics 1000, Chapter 6),彼德带她光顾行行色色的夜总会,其实对彼德来说梅季只是一个陪衬,彼德在利用梅季的美貌来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达到心里的满足。“这位可怜的姑娘哪里知道等待她的是陷阱、是痛苦、是死亡的绝境”(毛信德,2004:135),而梅季却更加依赖彼德,羡慕他。当彼德最后抛弃她时,她竟然还去找彼德,她觉得她离不开彼德了,女性这种他者身份,依附男性的地位显然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没有男性的这个主体,女性就不能生存下去了,否则男性的环境决定论也就失去了其意义,也只有女性作为牺牲品,男性才可以稳固其社会地位,这不就是女性的弱者身份是被男权社会所造就的吗!男作家笔下的假的妇女形象就这样是后天被生成了。最后女性被迫的选择只能是投河自尽,女性别无选择,被迫投河是女性命中注定了的,在男作家作品中这是对她最好的结局。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克莱恩 “尚不能回答梅季悲剧产生的根源和整个民众贫困的根源,他只以一种纯客观的手法去描写在纽约社会底层的困难中挣扎的人们以及他们在极端苦闷、无聊中的酗酒、打骂和斗殴现象” (毛信德,2004:135)。投河自尽是堕落女人的最好归宿之地,她没有希望,没有独立的人格,不曾觉醒,她所幻想的是有个依靠者:男性,正是他最后把她推入大河的罪魁祸首,她到死都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如果男人也处于这种地位,他们的命运也该是如此。因此是男权社会造就了她的悲剧,男作家的作品是为了这个男权社会服务的,作品中的粗俗语言,肮脏的生活环境,下层贫民的酗酒斗殴,作品充斥着不堪入目的内容,让读者感受不到文学的享受,美的享受,女性的这种残酷的生存状态使她被动的,被迫的选择投河,女人成了男人的玩物,丢失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只能在绝望中投河自尽,因此就像杨仁敬先生在书里所说的美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穆勒指出“美国的社会体制是妇女丧失独立人格的主要根源”。( 杨仁敬,2003:738)

2.女作家作品是真实的妇女形象的再现:女性是主动的,积极的新女性形象

“《觉醒》……表现了妇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意识,以及独立人格的追求。……它标志着妇女文学的一个新的时代”(罗婷,2004:63)肖邦的女主人公爱德娜的觉醒就是反传统的新女性形象。小说中的女性没有虚荣心,一切是为了自己活着。爱德娜从来不羡慕别人,从不去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当别人都在羡慕小说中被称为“圣母”的阿达拉的时候,这是一个心里想着孩子,手里不停地操持家务,嘴里不停地重复着其丈夫的话,爱德娜对阿达拉有的只是厌烦,可怜,这样的女性不是她所追求的,为了家庭,孩子,丈夫,埋没了自我,牺牲了自我,阿达拉的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想想孩子”(Chopin,1981:146),倒使爱德娜觉醒了自己作为人,作为独立的人格的人,她要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自己,她宁可为了孩子献出生命,金钱,而不能埋没她自己,波伏娃的“女人不是生孩子的机器,女人不能天天围着锅台转,女人和男人一样,要有自由的心灵,要走自己的路”(李亚凡,2005:95 ),她要活得充实,有自己的地位,身份,像一个人那样活着,但是,这一形象不是男权社会所期待的,所以,爱德娜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反叛意识和精神。不是为了别人充满虚荣心地活着,而是为了自己有尊严地活着。其次小说展示了爱德娜是有着独立人格的女性:19世纪末的美国男权社会要求妇女屈从,服从于男人的安排,听任于男人的摆布,服务于男人为己任。虽然爱德娜的丈夫为其提供了一切优越的物质生活,全身心地爱着她,把她看成是一件财产,但是爱德娜却感受到了没有爱情的婚姻,生活像在牢笼里一样,没有幸福可言。“总之,蓬特利尔夫人开始意识到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作为一个人的地位”(Chopin,1981:17),她要重出牢笼,靠自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索性搬出家门,在属于自己的小房间里,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她靠卖画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不再根据丈夫的要求去参加一切社交活动,而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去短途旅行,学画画,游泳,不再与丈夫过夫妻生活,而是远离丈夫,寻找自己的心上人,通过与罗伯特的交往,让她意识到了自己没有爱情的婚姻,复苏了她对生活的兴趣,激活了生活中的欲望,与阿尔宾的性爱,让她觉醒了自己是个有血有肉有情爱的女人,给她的生命带来了新的启示,她遵循着自己的意志,维护者自己的独立性,她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她是个独立的女性,不是男人的附属品。

觉醒的时刻是她重获新生的时刻,她充满希望地投入大海的怀抱。“她所追求的自由只有彻底摆脱男权社会,投入无拘无束的大自然才能真正实现”(朱刚,2002:438), 19世纪末的男权社会要求妇女在道德上比男人高尚,男人可以寻花问柳,妇女不可以红杏出墙,女人是贞洁的象征,然而当爱德娜意识到了自己做人的自由被剥夺,女人的性意识被淹没,她觉醒了,奋起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抗,不再遵循社会对妇女所强加的不合理规定:为人妻,为人母的唯一选择,不再充当只是妻子,母亲的角色,她要捍卫自己作为人拥有的独立和自由的尊严,作为女性拥有性平等的权利,爱的权利,拥有爱情的婚姻,勇敢地与罗伯特在一起,与阿尔滨发生性爱,人对爱的需求,对爱的渴望,是贯穿一生的,但当她最后明白了罗伯特不是她所期待的真正男人,与她丈夫一样只想把女性当作财产一样看待,当她觉醒了罗伯特唯唯诺诺,不敢正视自己的爱情时,她毅然决然的放弃了一切,没有再去追求罗伯特,去求他,她丈夫,阿尔滨,不把自己依附于任何男人,正像杨仁敬先生在书里提到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指出“女人不能成为男人的玩物,女人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杨仁敬,2003:738)。有些东西,一旦被唤醒,就不可能回归到沉睡的状态,爱德娜觉醒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她赤身投入了大海的怀抱,这是她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决定,在命运面前,她用行动证实了女性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阳光明媚下的大海,爱德娜自由自在的畅游,像在畅饮长生不老之水,大海敞开了充满仁爱的胸膛,用浓浓的爱意抚摸着爱德娜,以安慰其受伤的心灵,让读者感受到了文学的最高境界:美感,那就是超越自己,超越人生,超越生命,达到生命的永恒。读者在倾听爱德娜拥抱大海时的人生感悟:“大海在邀请她”,发出令人感到快感的呼唤抚慰着她的心灵,她游了出去,“她感到自己是个新生人” (Chopin,1981:152),大海慷慨地让她享受着自由,自由给了她无限的爱,爱是生命之源,有了爱,人类才可以永恒。

女作家作品中的新女性形象颠覆了男作家对女性形象的偏见和歧视,正如弗莱尔所说“爱德娜选择死亡,她的自尽是她觉醒的一部分,是自由意志的最终行为”(Fryer,1976:243).肖邦及其作品是女性文学的宝贵财富,使得性文学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真正的女性形象得以建立。重读经典,倡导女性作为人的权利,和作为女人的的性权利平等,让读者重新审视文学,历史,真正地享受文学,享受美学,重新认识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该论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中的系列论文(项目编号:TJYW08-2-070)项目题目:“跨时代的女性:从边缘走向中心是社会的进步与升华”]

参考文献:

[1]李亚凡.波伏娃[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

[2]罗婷.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2.

[3]毛信德.美国小说发展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1.

[4]杨仁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10.

[5]朱刚.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二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0.

[6]常耀信.A Survey of American Literature[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6.

[7]Chopin, Kate.The Awakening and Selected Short Stories[M].New York:Banton Books, 1981.

[8] Fryer, Judith.The Faces of Eve: Women in the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n Novel[M].New York: Oxford UP,1976.

作者简介:

张丽,女,天津人,南开大学英美文学硕士,副高职称,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天津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猜你喜欢
爱德男权作家
作家的画
芜湖市爱德运输机械有限公司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Myth and Mechas
体育运动中的性别与性:反抗男权制
金达-爱德杯国际散文诗大赛获奖名单
芜湖市爱德运输机械有限公司
浅析《金瓶梅》中男权社会的畸形状态
Vision Enhancemenr Technology of Drivers Based on Image Fusion
男权,一把悲剧的锁
——细读《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