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符号内涵在标志设计中的传承

2009-04-01 02:58陆晓云
山花 2009年6期
关键词:标志符号装饰

装饰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现象,装饰符号承载着人类早期图腾崇拜与自然崇拜,蕴含趋吉避邪、祈求平安、寓意祥福,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与象征。我国装饰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先民就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与刻绘在崖壁上的岩石刻,不仅记载下了先民对自然的理解与期盼,同时也成为了人类最早的图形艺术。由于龙是超越现实与民族,跨越地域和时空的一种创造形态,充分表达了华夏民族对自然万象的深刻理解与认识,反映的是一种民族精神,所以龙又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与象征。

视觉文化时代,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是企业和社团的形象、特征、信誉、文化的综合与浓缩,它以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标志传达信息的功能很强,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超过语言文字,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我认为设计师设计优秀的标志,离不开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美学的掌握和运用,更离不开对装饰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标志设计作为一种符号设计, 在设计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符号的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也受当着装饰符号内涵的种种影响和约束。装饰艺术符号内涵在现代标志设计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简洁概括的外在形式

“形式”一般指图形纹样所表现出来的物象外形与结构。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是植根于中国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艺术渊源中的,他们与现代图形的造型方式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

传统装饰艺术的形式特征是“简洁概括”,即对自然形象“删繁就简”。如我国民间的剪纸,这种简括的特征十分显著,造型多取简洁规整的外形,而造型着重于表现其形态与人物或物体的特征,设计更趋向平面化。而在中国的传统装饰图案中,就有化圆为方,变曲为直,把自然形态规律化,几何化的手法。汉代画像砖上的人物用此法简洁又有高度概括力,且具有平面化特征。这一艺术特征,与现代设计标志造型观念如出一辙,现代设计造型上提倡的“少就是多”,“纯化形态”恰好是对传统装饰艺术的传承。

装饰图形符号之所以历千年不衰被人们承传,源于它根植于民众普遍的图腾观念与审美心理需求。图腾的诞生,标志着人的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图腾作为装饰艺术的一种形式,也同样是“一个氏族的标志”。如果说图腾是标志的文化积淀与精神内核的话,那么标志则是图腾的可视“形象”和最“有意味的形式”。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图腾的内涵也得到不断丰富,它由最初的“血缘亲属”到后来的“祖先”,再到“保护神”,最后乃至最“有意味的形式”,这同时也推动了标志的发展。

当今信息时代,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激烈的市场竞争人们呼唤可识别性和简洁化的设计,同时具有内涵和文化底蕴的设计。标志在艺术形式上具有简洁、易识和蕴藏文化内涵而备受人们的尊崇和喜爱。

二、吉祥祝福的中心寓意

图必寓意、物必吉祥,是传统装饰艺术的突出特征和价值所在,它是源于生活而又超越自然与现实的理想化形态。从古至今人们通过传统装饰艺术表达喜庆吉祥,福寿平安等愿望。传统装饰艺术这种拙中藏巧、朴中显美的艺术形式,寄托人们对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吉祥祝福的寓意同样适用于现代标志设计,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

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的传统图形——“盘长”,在民间它常结合“方胜”图案来使用,并以此表达人们四环贯彻、一切通明的美好意愿,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就是采用了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本意来延展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的寓意。该标志造型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同、处处顺畅之意;而标志中的10个空处则有圆圆满满和十全十美之意。无论从对称讲,还是从偶数说,整个标志都洋溢着古老东方已流传的吉祥之气。

将传统装饰艺术传承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中,这是引导设计出具有个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标志的关键。从古至今,世世代代,人们之所以反反复复地描摹着同一个图形,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在造型具有什么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人们所看到的这些传统图形后面,往往蕴藏着更多更深的吉祥意义。

将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标志设计相结合,这不仅要求设计师提炼和创新传统装饰图形的形,同时还要求设计师去探求和挖掘蕴涵在它们背后的意。因为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的事物都一样的心存向往。这正如司徒虹所说:“中国人文化意识和形态哲学观念的体现,它具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包含科学合理部分,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二是它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它体现了中国人对吉祥幸福的向往。”所以传统图形背后的吉祥祝福的寓意同样也适宜运用于现代标志的设计之中。

三、象征抽象的内在蕴涵

现代的标志设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标志视觉上的美感,更多地侧重于将标志的内涵完美地展现出来。抽象造型不是二十世纪现代艺术的专利,早在传统装饰艺术中,前人已经善于使用抽象的艺术语言来抒发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早期的岩壁画上的艺术形象,抽象的人形与抽象的动物形,都不难找到抽象的痕迹。象征性也是现代设计要诀之一,而传统装饰艺术在象征性上的处理与现代标志设计异曲同工,如古代的鱼纹盘,与“余”的谐音象征年年有余,现代设计中的标志就常利用象征图形来表达意图。承传了装饰艺术象征抽象的蕴涵。

在中国悠久文化中,传统装饰艺术许多元素具有标志的象征意义。图腾是装饰符号也是象征,作为视觉“形象”原指“一个氏族的标志”。各种宗教、神话传说的图形,也具有象征抽象的蕴涵。如《周易》中的八种符号,相传为伏羲所作。八卦名称“乾、坤、震、巽、离、坎、艮、兑”每种符号都象征一定事物,即天、地、雷、风、火、水、山、泽等自然现象。在现代设计中,许多设计师就考虑到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把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的“喜鹊”“鲤鱼”等有象征意义的图形运用在设计上,通过这种形象在大众的文化心理上达成情感诉求。

在中国历史上“圆形方孔”的铜币具有物质财富象征,所以中国各大银行的标志设计均以秦时的圆形方孔钱为元素进行变形和处理而成。香港设计师靳埭强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就是综合利用了汉字“中”和钱形符号的的形式而作的设计,即有中国民族特色,又符合国家专业银行的身份。标志具有容易识别,内涵独具,便于传播的功能,是传统装饰艺术与标志设计完美结合的典范,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创新。陈汉民的中国工商银行标志设计也是汉字“工”和钱形符号结合的典范,“工”字经过变形,对称且中间断开,突出了银行和客户平等互信的依存关系。这些中国符号和文字结合的标志充分体现了传统装饰艺术的现代传承。[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则融入了东方古国的耕作文明和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内涵。

现代奥运会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体育盛会。奥运会标志已成为全人类在这种场合进行社会活动、思想交流、信息传播、情感沟通必不可少的通用形象语言。由于每届奥运会的举办地点、文化、意识形态不同,所产生的标志也异彩纷呈,各显千秋。2008北京奥运把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情感物化为核心图形。是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和传播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也是连接会徽、体育图标、吉祥物以及主题口号等奥运形象元素的纽带。

“祥云”是中国装饰艺术符号,代表着吉利、祥和、理想、美好以至神圣之意。苗族文化和汉文化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渊源,苗族背带心刺绣就使用了“祥云”符号,寓意孩子能够祥和如意,健康成长。北京奥运火炬“祥云”创意灵感来自是“渊源共生和谐共融”,这跟中国的哲学及整个奥林匹克精神都很吻合,而且又能够非常好地表现出中国人自信、向上的精神状态。几千年来“祥云”发展了丰富多彩的形态和样式,蕴涵着中华民族崇尚自然、超越自然的精神特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倍受世界瞩目的北京2008申奥标志可以说是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一个经典之作。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图案“盘长”,但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的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籍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而北京奥运标志则以中国书法印章为基本表现形式,以变形篆书的“文”构成图形,底部以手写体的拼音“北京”和数字“2008”。标志造型简单大方,寓意深刻,“文”字反白,好象一个人在做某种运动,颇具动感,但内敛不夸张,与印章的形状相结合又不失成稳。北京奥运标志蕴涵了中国5000年的文化,既具有中国古典美感,又有现代线条感的审美情趣,主体图案为红色,底部的拼音和数字为黑色,是中国经典的配色方式。总体讲来,标志无处不显出中国古典文化的印迹,但同时又极具现代感,表明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平面设计的崛起。

标志不但在大型国际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也在商贸经济交往中尽显风采,是代表企业和商品的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不断注入现代人的审美思想和文化观念,焕发出时代精神,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向人类传递祥和美好的祝愿。用象征手法表达思想情感,比语言和其它形式更能表达出含蓄、细微和耐人寻味的意蕴。

标志设计中在传统装饰艺术的传承与超越中,通过外在形式的不断拓展,吉祥嘱咐的沿用,象征抽象的感悟,不断进步发展衍生。设计师在深入领悟了传统装饰艺术精华之后,标志创作才能够摆脱其形态表面而深入到它蕴涵和精神层面,传达信息的同时更能彰显中国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时吸收现代西方设计的思想,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打造出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又是国际的现代标志。

参考文献:

[1]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李泽厚.李泽厚十年集:美的历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3]何星亮.中国图腾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4]吴越蓝.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汉字图形传统美的继承与超越[J].艺术探索,2008.5.

[5]王福阳.符号文化意义的再生[J].美术研究,2008.3.

[6]王尧.从北京奥运标志谈中国本土化平面设计[J].艺术探索,2008.4.

作者简介:

陆晓云(1971—),女,江苏南通人,硕士,南通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艺术设计系主任,研究方向:装饰艺术。

猜你喜欢
标志符号装饰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学符号,比多少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圣诞树
“+”“-”符号的由来
认标志
变符号
DIY节日装饰家
装饰象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