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职业化训练”在新闻教学中的应用

2009-04-06 07:33曾振华
新闻爱好者 2009年22期
关键词:职业化基地岗位

曾振华

新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新闻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国内新闻院校也在积极探索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坚持“素质为本,实践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办学理念。南京大学新闻学专业形成了“课外实习与课堂教学并重,实践教学贯穿本科教学始终”的教学理念。这些理念落实到具体实践教学环节,大致可以归为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专业学生自办学生媒体。如报纸、期刊、网站等;另一方面就是在业界新闻媒体一线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正的新闻一线得到锻炼。通过自办媒体和到新闻媒体单位的实习,新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确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新闻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许多新闻院校都把新闻教育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新闻应用型人才,就要“突出新闻技能教育,突出实训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要强化新闻职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就要着力建设新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当然,最真实的新闻教育实训基地应该在校外的各种媒体中,但新闻学专业因其职业特点,较难在校外集中实训,所以建设一个职业化的校内实训基地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以确保学生在真实的岗位流程环境中,实现新闻岗位的职业化系统模拟训练,解决新闻从业人员培养过程中难以集中顶岗实习的困难。本文主要探讨“模拟职业化训练”的实训教学模式在新闻教育中的实践和应用。

构建“模拟职业化训练”的新闻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的实践训练场所,是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等任务的重要基地。现代新闻的职业道德、岗位技能、团队精神、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等可以在这模拟职业化的环境中,通过较长时间的千锤百炼培养起来。如果缺少真实、综合的媒体环境,就很难进行新闻的养成教育。建立职业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可以使学校教育和职业岗位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建立校内新闻实训基地较之于其他专业来说,有它的优势。根据新闻职业特点,实训基地不需要太多的仪器和设备,只需有限的空间、较少的办公设备投入即能满足一般新闻岗位流程的模拟训练。但在设计上必须解决如何集各课程实践教学,各种岗位技能训练等任务于一身,以有限的实训空间和实训平台实现多元的实训课题的要求。

新闻学本科专业,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相戈教材等都从老牌新闻院校本科沿用而来,各院校本科新闻教学同质化,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点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新闻专业的业务课程就是《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报纸编辑》、《新闻评论》,其传授模式是割裂式的,而事实上采写编评的关系紧密相连。因此,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在2006年进行新闻学专业课程改革时,就认为新闻教学需要一门将其连接起来的课程。我们后来把这门课程定为《新闻实务训练》,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新闻实践和实战能力为目标,并将《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报纸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策划》这几门课程有机地串联起来,对学生新闻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新闻实务训练》采用“模拟职业化训练”的办法,按照“成立《大学生周末》报社(校内实训基地上一召开新闻选题与策划会——寻找新闻线索——做好采访准备——写作消息或通讯——安排稿件——版面编排与设计——发排出版报纸——发行报纸”的流程,对学生进行实际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采写能力和编辑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大学生周末》报作为校内新闻实训基地,主要承担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课程实训,二是综合实训,三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要在这个基地进行四个学期的采写编评发综合实训。《新闻实务训练》是新闻学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其教学任务主要在《大学生周末》报社完成。

合理使用新闻实训基地

新闻实训是为了熟练地掌握新闻业务的某种技能而在真实或模拟的媒体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反复训练可以使学生将新闻技能内化并巩固下来。而实训基地的构建就是为新闻教育搭建一个实训平台,使之既可以服务于实践教学,同时又面向实际工作岗位;既做到了专业对口,又能做到技能接口。所以,实训基地的设计使用首先要能满足单门课程实训的需要,其次也能满足新闻业务综合实训的需要,同时也可服务于按新闻岗位流程组织的模拟综合实训的需要。

实训基地在单门课程实训中的使用。一般来说。新闻业务课程都是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或示范,缺乏实训课,学生的角色感没有,如新闻采写课,老师尽管也布置作业,但学生采写的稿件没有发表的地方,在某种程度上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有实训基地办的大学生周末报纸作载体。学生可以根据报纸的定位,自行找选题并模拟实习记者f高年级的学生一般为“正式”记者1进行新闻业务的采写,任课教师可以选择部分优秀的稿件进行修改和点评,并推荐到大学生周末报发表。这种训练过程符合学生新闻技能形成的心理原则,即先由感觉技能的认知,再到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最终是心智技能的形成。因实训基地有较浓厚的媒体职业氛围,对培养学生新闻职业意识、新闻职业操守和新闻职业情感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故绝大多数业务课程都可安排在实训基地中进行,课堂随时可进行理论的讲解和单项技能的示范,而实训基地的资源配置也能得到有效和充分的利用。

实训基地在新闻岗位流程综合实训中的使用。在第三学年,新闻学的学生可以选修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新闻实务训练》,即模拟岗位流程,进行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实训。在新闻综合实训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大学生周末报的出版任务。这些出版任务是教师按照新闻的工作要求和操作方法以及职业规范而设计的,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模拟实际岗位群的综合技能操作训练。这些实际岗位群有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策划、报纸排版、广告业务、报纸发行等。这些任务的完成,有的需要学生个体技能的充分发挥,有的又要学生能够发扬团队精神,相互配合,将平日各科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当然,这种模拟的任务设计,必须将涉及的各个学科的训练任务放在实训基地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新闻“工作流程”,让学生在任务完成中体验到真实的媒体职业氛围,这也有助于学生对将来新闻职业生活的认知和理解。

基于报社工作流程,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利用《大学生周末》报,搭建的实训教学平台由二、三年级的学生混合编成一个团队,高年级学生任主编、记者、编辑,低年级学生任主编助理、见习记者、见习编辑,由指导老师全程进行指导,不集中安排授课,重点抓好每期报纸的编前会、选题策划会、编辑校对等几个核心环节。

学生需要在《大学生周末》报不同的环节进行实训:一是学生做记者在采写环节实训,训练采访、写作能力:二是学生做编辑在编辑环节实训,重点训练选题策划、选稿组稿组版等编辑能力:三是学生做评论,训练新闻评论能力;四是学生做发行,训练沟通、营销能力。通过两年的模拟实训,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记者岗位”的综合实训为例。从申报新闻选题开始,经“新闻部主任”f指导教师)审核、签发,再经学生实地采访,然后写作新闻稿,进行稿件排版训练,完成新闻稿件的编辑工作。最后教师只需检查“新闻文体”和“标题”就能大概了解学生的新闻采写能力如何。如此逼真的岗位流程式模拟实训,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新闻采写的技能。

再以“新闻编辑”综合实训为例。新闻编辑包括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等工作,是定稿付印前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对报纸新闻的统筹决策——对读者、内容、层次及媒体风格进行定位:再次创作——既不改变原稿风格与作者原意,又提高质量,体现总体编辑意图:发表见解——评论,来信,监督,标题,版面等。新闻编辑任务的完成就要从制定计划(组织稿件)开始,到选择稿件(确认稿件)、修改稿件(配置稿件)、组织和撰写评论(制作标题),最后安排版面(检查效果)。在这种模拟真实岗位的新闻综合实训中,新闻专业学生职业化的职业技能和修养等都构成训练要点。故在训练其编辑技能的同时也训练了其心智技能和职业化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作为一个新闻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总之,培养一个合格称职的新闻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和“训”需要同步进行。教是指导实践的过程,训是职业熏陶中的潜移默化,而“教”与“训”都离不开职业化的实训基地。一个有效、有用、能用的新闻实训基地对新闻专业学生的养成教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只有在“教育和岗位”零距离接触的实训基地中才能培养出具有新闻专业水准且训练有素的应用型新闻人才。

(作者为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编校:郑艳

猜你喜欢
职业化基地岗位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我的基地我的连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