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个性 独特的内涵
——武汉市台北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解读

2009-04-12 09:24武汉市台北路学校
成才 2009年5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内涵校园

■武汉市台北路学校

灵动的个性 独特的内涵
——武汉市台北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解读

■武汉市台北路学校

所有的学校都有校园文化,而成功的学校似乎具有强健的、发挥功能的且与优质学校教育的愿景密切结合的文化。学校作为传播文化的场所,不但继承着文化,而且本身也在不断创造着文化。学校的校园文化应当是区别于他校的,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的,应当是带有鲜明和浓烈的本土特色的。

一、挖掘地域资源,确立特色方向

武汉市台北路学校是1981年成立的一所九年一贯制社区配套学校。学校抢抓两次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第一次是2003年,时任江岸区区委书记朱毅对口帮扶,先后争取300多万元投入,使学校旧貌换新颜。2004年学校终于甩掉了薄弱学校的帽子,开始稳步向前发展。第二次机遇便是初中标准化建设。2007年底,学校被确定为全市第二批初中标准化建设校后,便围绕江岸教育“质量优、特色新、品味高”的办学目标精心尽心打造学校文化,全情全力推进初中标准化建设。我们知道,只有走内涵发展、特色鲜明的道路,才能真正迈向优质学校的行列。

内涵发展也好,特色凸显也好,都是直接指向教育的对象——学生。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应当围绕学生和学生的需求。学校办教育就是要办适合学生的教育,台北路学校的校园理应是适合这里孩子的土壤。我们的学生几乎全部来自台北路附近八个社区,都是社区的平民学生,还有近五成的农民工子女。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许将来不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精英,可他们将是未来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他们的素质将决定未来的人群,构建未来的武汉。他们朴实、善良,在街头巷尾里长大,没见过大世面,但对台北路这一条街充满感情。基于所面对的学生特点,基于台北路学校这个唯一以宝岛城市命名的学校特点,我校确立了办一所凸显台湾元素校园的构想。我们想让这些平凡的孩子们见到更宽广的世界,为他们搭建一个更立体的平台,我们想让我们的学生烙上台北路的独特印记,我们想用文化来影响他们的一生。我们要塑造一群独一无二的学生,我们要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校园,我们的教育既要有灵动的个性也要有独特的内涵。

二、找到精神依托,凝聚理念文化

内涵来源于学校的理念文化,即校园精神。它是引导校园文化发展的内在主要因素,也是对全体师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适应性和持久性影响的根源,也决定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我们确立办学理念——教育为人的一生幸福服务。教育,学校的本质;人,人本关怀;一生,持久的影响;幸福,精神的愉悦;服务,真诚的帮助。

受台湾诚品书店的启发,我们拟定的校训是“小信诚、大信立;人品真、学品优”。“小信诚则大信立”是韩非子关于诚信的名句,意思是做小事情讲信用,就能够建立起很大的信用!大诚信是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体现出来的。诚,以诚待人;信,言出必行。以诚立身,以信交友,这是中华传统道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做人之根本。学校教育就是要教学生做诚信的人,保持诚恳的求学之道,真诚地处事之道。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是真知,是对自然、对人、对社会的真实状况的真正了解和真切认知。“真”是美德,是对他人的善意,是对自我的珍重,是对生命的关爱。“真人”就是诚实的人、守信的人、善良的人、表里如一的人;就是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多一点的人,至少是考虑别人和考虑自己一样多的人;是尊重自我也尊重他人的人,宽以待人严以责己的人,对人诚恳、处事实在的人;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人;是心气平和宽容大量、俯仰之间无惭无愧的人。在教育中人品的塑造应始终放在首位。学生要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学会求学,为学当求优,并力求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小信诚、大信立、人品真、学品优”当是学生的成长信条,也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诚恳求学,真诚处事,学品当佳,人品更甚。由此找到学校办学的灵魂所在。

基于这种灵魂的归依和指引,校园精神的内涵外化为灵动的个性。无论是在文化活动、文化环境还是管理体制上都能鲜明地体现出这种基于“诚品”精神的灵动个性。

三、关注生命成长,塑形课堂文化

在课堂文化中,我们倡导生命化课堂教学,以对学生的生命关怀为前提。而“减负增效”是生命化课堂活动的核心指导思想。对课堂,我们要求“低耗节能、师生共进”;对教师,我们提出“关注生命、平等对话”,对学生,我们期待“乐学善思、日有所进”。以前老师们在和孩子一起埋首题海时常彼此安慰,现在的吃苦是为了将来的幸福。可是,少年时的幸福,当下的幸福,比起未可预计的未来幸福更加重要。我们要让学生和老师在共同奋斗的初中阶段,感受到幸福,哪怕幸福感未必那么强烈,但我们一直在努力着。越来越多的课堂呈现出“常态化”“科学化”“生态化”的理想课堂特征。江中林老师的“魔棒”教学法点石成金,在看似错落杂乱的座位摆放和自由氛围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其他人的小老师;在戢火焰老师的标准化板书和条理分明、脉络清晰的讲解中,我们可以用节节都是样板课来形容;在孙静萍老师温柔舒缓的课堂朗读时间里,我们能感受到属于语文特有的情怀……孩子们每天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课堂上度过,我们期待这是他们美好青春里一段最美好的时光。

四、凸显校本特色,建设活动文化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这种灵动的个性表现更为突出。“拥抱台湾”主题活动开展了七年,“挑战梦想”序列活动开展了四年,影响广泛、深入人心。台湾校园歌曲传唱朗朗动听;高山族竹竿舞运动趣味盎然;时尚的躲避球游戏动感十足;金牌职业人活动让孩子们找到职业梦想,小导游社团把台湾的九族文化原生态呈现……还有那些常规得成为传统的活动:师生同心携手的教室布置大赛,每年都有新花样的体育节开幕式,可以走星光大道的百日誓师大会……作为台北路学校的学生,如果你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并且能合格的当好校园导游,向来访者介绍相关的台湾知识,就可以根据积累的梦想指数在拿到毕业证时额外获得荣誉毕业证。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人品比学品更重要。

五、用心塑造细节,打造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在凸显台湾元素的同时也要注重细节。校门口的校训是由名誉校长,台湾知名学者唐翼明先生题写的,校训旁是教师誓词和学生誓词,体现出师生协力共赴未来的美好愿景。“一衣带水两岸情”大型浮雕墙将楚文化和台湾特色有机融合,凸显两岸文化同根特质。九族铁艺长廊的平面图形因为孩子们的表演和讲解变得生动立体,为了生动地讲解这段长廊文化,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缝制的九族服饰成为最大的亮点。原创作品走廊展现了学生们创造力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祖国宝岛的深情厚意。“拥抱台湾”主题展示厅让许多孩子成为了台湾问题的小专家。东楼梯一到五楼的脚印墙则记录了建校至今光阴的故事。大脚印小脚丫,象征着老师和孩子们一步一个脚印的行走,走过昨天,有回味;走过今天,有收获;走向明天,有期待。还有那些小小的细节:食堂里的温馨提示,顶楼书吧的露天花园,每个教室、办公室标牌上绝无重复的个性宣言……一切都是为了打造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校园。

六、立足持续发展,提炼管理文化

学校是为了孩子开设的学校,学生像流水,总会离开。铁打的营盘里要有稳定、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在管理中,我们突出“教师第一,学生第二”。只有学校把老师放在第一位,老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我们提出“有所不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为了大有作为”。我们说“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我们对干部说“做希望经销商。因为领导者的最终工作就是传播希望”。我们搞了“火炬计划”,心晴工作室、“诚品”读书会、“十个一”工程、江仲林名师工作室等八个子项目,全方位搭建教职工的专业化发展平台;我们设计360度评价体系,通过多元评价帮助个体定位。我们在管理中提倡“好字优先,促进又快”的工作策略,我们要我们的干部有正气、人气、才气、锐气,还要有点不怕吃苦,不怕委屈的“傻”气。

我们就是这样,用我们理解的教育内涵去指导我们的行动,呈现我们的个性。作为一个人生关键时期的初中教育,这个特定阶段,学校教育应尽量弱化其功利性的价值,凸显出基于生命成长的价值取向。学校的一切都应该围绕学生生命发展的需求。无论是标准化建设中,硬件功能设施的完备,还是学校管理体系的逐渐完善,又或者是眼界,胸怀,成长路途的风景,同学友谊,师生交情,少年的情怀,幸福的感受……这些无法用数值衡量,又不可或缺的东西,都彰显和呈现着文化校园、生态校园的内涵。台北路学校希望以师生共同成长的需求为标准,去打造一所特色鲜明的温暖校园,让他们共同享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内涵校园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挖掘习题的内涵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