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促进儿童美术技能与创造力协同发展

2009-04-12 09:24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敏
成才 2009年5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创造力美术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敏

多元评价促进儿童美术技能与创造力协同发展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敏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美术教育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学期儿童艺术领域内容和要求的第三条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儿童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位儿童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指导要点的第二条指出:“儿童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儿童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这里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技能学习与创造力培养的内容及要求。因此,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我们既要关注学前儿童美术活动实际呈现出来的结果,关注技巧技能的提高,更要重视培养儿童美术创造力,激发儿童的创造潜力。

教育评价是美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评价是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其目的在于了解教育的适宜性与有效性,及时调整与改进教育教学,提高美术教育质量。探索美术教育评价方法的多元视角,将有助于教师不断优化美术教育过程,并有助于引导家长掌握科学教育儿童的方法,促进每一位儿童美术技能与创造力协同发展。

一、评价主体和功能的多元

《纲要》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互相支持与合作的过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评价也应该是一种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它一改以往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这也是教育过程逐步向民主化、人性化发展的体现,它将美术教育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美术教育应包含所有专门的视觉艺术学习,以及各种融入儿童一日生活的视觉审美活动。幼儿园要树立“一日生活皆教育”的思想,除了要有目的、有计划组织集体美术教学活动外,还要将美术教育触角拓展到儿童日常生活方方面面,让儿童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体验生活中的美,创造美好的生活。由于实施教育的主体呈多元化,对儿童美术教育评价也需要多元化主体的参与,以便在共同沟通和协商中,增进双方的了解,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体系,并通过多种渠道促使被评价者不断改进和不断获得发展。因此,在实施《美术教育活动评价表》《美术成长档案袋评价表》的过程中,评价主体应包含教师、家长、儿童的参与,评价更需要在教师与儿童之间、家长与儿童之间、儿童与儿童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多角度去实施。

在新一论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随着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术教育评价不只是检查儿童美术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更关注儿童美术学习过程与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评价不再是对儿童美术作品进行优劣之分,而是关注儿童的成长与进步情况。例如:教师要根据对儿童美术作品的分析,反思美术教育活动目标是否恰当,教育活动内容、过程以及教学策略是否适宜,是否能够调动儿童美术学习的主动性,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儿童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是否符合儿童的发展需要,等等。相信经过教师分析与诊断,肯定自身成功之处和尚需改进的地方,并提出改进方案,发挥美术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二、评价内容和方法的多元

评价内容、标准的多元化意味着评价从单一化走向多维化,从静止性走向动态性和发展性。《美术教育活动评价表》能够充分体现“美术教育回归于生活”的指导思想。美术教育评价伴随着整个美术教育的过程。我们将集体美术教学活动和日常美术教育活动都看成是儿童美术教育的途径。因此,评价项目是从集体美术教学活动、日常美术活动、活动评价三个方面整体考虑。在集体美术教学活动评价项目中,具体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结果四个方面评价项目。日常美术教育活动是集体美术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因此,我们在拟订日常美术活动评价项目时,涉及到生活渗透、艺术环境渗透和家庭渗透三个方面的内容。另外,各评价项目均提出各自对应的评价要点、等级以及备注栏。评价者根据各评价项目的评价要点,结合教育实际给予等级评价。

结合《美术教育活动评价表》的使用,我们建议教师、家长平时多带儿童欣赏大自然,开展亲子美术游戏。建议带儿童到农村观察农作物、欣赏田园风光,建议带儿童制作动植物标本,参观美术作品展,欣赏世界名画。我们也建议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加强创造思维方法的训练,让儿童积累该年龄阶段儿童应该掌握的美术技能经验,再通过欣赏、想象和表现等美术表达方式,赋予儿童发挥想象和创作的灵感,激发儿童产生美术创作的“头脑风暴”,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美术成长档案袋评价表》旨在体现解读“童本”的儿童观。“童本”指的是以儿童发展为本,以成长档案袋形式了解儿童、关注儿童发展。

以往在评价儿童美术作品时,有两个误区:一是单纯强调美术技能技巧量化评价所带来的外部效度,缺乏人文性;二是单纯强调儿童自由表现质化评价,使得评价过于主观。因此,要避免评价走入误区,就要一定要认真对待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切忌简单化的评价。“很好”“不错”“漂亮”这样简单化的评价方式是极端不负责任的评价方式。这种流于形式的、粗浅地评价并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评价者要读懂儿童作品所反映出的内容、使用的技能、审美创造的水平,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有机地将静态与动态美术作品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儿童适宜有效的引导。

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是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纲要》明确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整个教育过程,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等多种方法”,强调儿童在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并指出:“平时观察所获得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注重儿童美术教育的过程是《纲要》精神的实质体现。例如:本研究建立的《学前儿童美术技能与创造力协同发展成长档案袋》(以下简称《美术成长档案袋》)主要收集儿童美术作品、录像、CD光盘、教师观察、写作样品、美术作品评价表以及记录等内容,记录了儿童美术创作的成长过程。

学前儿童美术技能与创造力协同发展教育活动评价表

案例美术教育活动评价

——现场听课教师对美术教学

活动《有趣的染纸》的评价(见表)

案例所列表格的填写源于一位现场听课教师对活动的评价,它反映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闪光点:

第一,对美术教育活动《有趣的染纸》的评价,不仅仅局限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而是不断拓展儿童美术学习空间。将儿童美术创作活动延伸到家庭生活、日常活动之中,鼓励儿童大胆想象与创造美术作品。

第二,注重儿童学习掌握美术技能、激发创造的过程。执教者与听课教师对照评价表,不断调整、优化美术教育活动。

第三,幼儿园多种人员参与美术教育评价。该表是由现场参与园本研修听课的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填写的。大家对《有趣的染纸》活动在目标拟订、活动准备、活动内容、艺术环境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该活动在活动过程、生活渗透、家庭渗透、活动评价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改进。

上表的使用如果能够邀请家长参与到美术教育评价中来,教师更为广泛听取教学建议与意见,赢得家长的支持与理解,有利于达到家园教育的同步。

总之,我们要以发展眼光看待成长中的儿童,运用多元评价手段,体现出导向、诊断、激励、教育、发展等多维性功能的整合,进而使美术教育活动评价促进教师美术专业成长、促进学前儿童美术技能与创造力的同步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发展儿童的美术能力并不是培养艺术家,美术教育的目的也不在美术教育本身,因此,在学前阶段,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在学前阶段儿童艺术素质的培养方面,才是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的正确做法。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创造力美术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创意美术
激发你的创造力
创意美术
激发你的创造力
创意美术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