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2009-04-12 09:24熊美荣
成才 2009年5期
关键词:数感整数算法

■熊美荣

如何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熊美荣

计算教学是用抽象的数来研究更为抽象的算理和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它是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枯燥的内容。可正确熟练的计算却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是数学中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使算理、算法以及技能都能和谐统一,真正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如下思考:

一、注重对“算理”的理解

每种类型的计算方法,学生都能死记硬背,也能做题,却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就缺乏深度,无法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探索算理就是让学生知其然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方面的要求就是要特别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算理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把学生要学习的有些知识放到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去理解,学生会理解得更快一些,会掌握得更好一些。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小数除以整数”一课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王鹏每周跑步5.6千米,求他每天跑步多少千米?”的情景,学生从图中给出的信息列出了5.6÷7这道算式,在计算时出现了商8和商0.8这两种结果,我这时没有急着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让学生结合情景图来判断,学生很快就结合情景图判断出8不对,因为王鹏每周才跑5.6千米,那他一天不可能跑8千米。通过这一情景学生体会出“整数部分不能商8而要商0”的道理。

2.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

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小学生学起来会感到特别的困难,只有把这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学生才能很自然地将知识数学化了。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时,当学生得出算式37+46=?时,我让学生拿出小棒在桌上摆一摆。学生先把3捆和4捆放到一起,把7根和6根放到一起,7根加6根满了10根,又捆成一捆,并把捆好的一捆与整捆的放到一起,这样就得到8捆3根,也就得到结果是83。在摆小棒中学生明白了,当单根相加满了10,就要再捆成一捆和整捆的放到一块加。摆完之后,再让学生把是怎样摆的说给同桌听,老师再根据学生说的反映在竖式上就是先用7加6得13,13在小棒中是用1捆3根表示,把这个一捆放到了整捆的一起,也就是和整十的放到一起,在竖式中十位上的数就表示整十,因此13就向十位进1,在十位上写个小1,再和十位上的数加在一起。由于有这直观的操作加上对操作过程的描述,“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这一难点在竖式中很快就突破了,其后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学习也就很快就掌握了。

3.运用已有经验理解算理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也越来越丰富,学生有时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算理。如仍然是“小数除法”教学中,当学生在计算5.6除以7出现商8和商0.8这两种结果时,有的学生就说:5.6比7小商1都不够肯定不能商8;还有的学生说:我们知道56除以7才等于8,所以5.6除以7绝对不等于8而应该等于0.8。说实话这样的想法在课前我都没有预料到,学生却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整数部分不够除要在整数部分商0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二、鼓励算法多样化要强调优化

“算法多样化”是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新教材在计算教学中,挖掘了许多有利于突出算法多样化的素材,凸显了同一个问题的多样化算法,为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拓展了空间,也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指导。面对一个计算问题时,解决计算结果的策略可以是多样的,它只要求思维的方法和过程是合理的、合乎逻辑的。基于新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计算教学就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出发,引导学生调动计算方面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索、交流和发现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例如,在教学计算9+6时,学生想出了很多种算法,(1)从9往后接着数,再数6个是15;(2)9+1=10,10+5=15;(3)把9分成5和4,4+6=10,10+5=15;(4)9+5= 14,14+1=15;(5)9+2=11,11+4=15等等。这时,如果教师不加引导,任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有的学生会用一个一个去加的原始的低水平的方法计算,显然会使口算速度难以提高,而且会为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埋下隐患。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方法进行反思、比较、归类,引导学生选择“凑十法”这种高效的算法进行进位加法的计算。这样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优化意识得到培养。

三、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在计算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一个方面是重视学生的口算。因为口算反映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一种理解层次,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有助于发展学生更高的数学思维,有助于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重视让学生口算是发展数感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加减计算,以及表内乘除法;其次要让学生探索并记住一些基本的口算,如25×4、125×8、560÷8等。这些对培养学生的数感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计算教学中发展学生数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学生的估算。因为估算本身是数感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反映人对实际情境中数和数量及其大小范围的理解和把握水平,同样在日常生活实际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因此加强估算,就可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算能力,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在计算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当遇到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时,即算出5.6÷7等于多少,这时可以让学生先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学生估计结果不到1,这样的估算,可以帮助学生在笔算时更好地确定商的整数部分究竟该商几,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同时它对发展学生的数感也十分有利。由于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要结合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常估算问题的结果并进行适当的解释,体会估算在生活里的应用价值,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新的教学理念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不断思考,重新认识计算教学的功能,切实改革计算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计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促进数学思考,逐步形成数学意识,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作者单位: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四小)

责任编辑 廖 林

猜你喜欢
数感整数算法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基于MapReduce的改进Eclat算法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进位加法的两种算法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一种改进的整周模糊度去相关算法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