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学科教学创新

2009-04-12 09:24邵东
成才 2009年5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思维数学

■邵东

谈数学学科教学创新

■邵东

一、教师教学观点创新

创新教育在对教师要求上,不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和作用,而要求教师能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育者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创新力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课堂教学环境创新

创新教育在师生关系上,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主要起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作用,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样才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真诚、尊重、理解的关系,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营造开放的、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氛围,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教,是为了不教”,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

三、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1.创设情景,营造学生积极思维的氛围

创新的教学方法最直接的表现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课堂情景的创新,教学导入如果能够生动有趣,就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一节课好的开头,等于把全体学生的心带进了课堂。因此,教学导入的创设需要我们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知识的铺垫、台阶或过渡,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科学排比,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拓展为生动、有趣的典故、发现史,或适当、合理地运用图片、模型、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达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巧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题多法、注重联想、开阔思维。在数学例题教学中的一题多解,主要是运用联想、转化的思维方式,根据观察题目角度的不同、解题思维方式的不同和解题过程的局部要求,选择不同转化依据和转化途径解决同一数学问题。它能够不受现有知识或常规定势的束缚,敢于提出新奇的构想,往往会出现思路转移、思路跃进的新局面。这不是教师把多种解法演示给学生看,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进行有益的联想和探索,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培养敢想敢做、自信求实的品质,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题多解,既符合素质教育摆脱“题海”的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得的知识纵横联系、广泛迁移、灵活应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深刻理解概念,克服循规蹈矩,善于多向思维的良好思维品质,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习惯具有积极的意

义。

突出定理、公式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突出公式、定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思考,直接去感受问题、面对困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帮助学生弄清思维障碍的原因使学生能自觉地、执着地应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得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获得新知识、新见解。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猜想,最后归纳出结论。数学猜想是数学思维中最活跃、最富有创新性的部分,它不但是数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

3.教学模式创新,激发学生创新灵感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要使这条主渠道顺利畅通,必须改变旧的传统思想观念,变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为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数学素质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摈弃传统的“三中心”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探究型的教学模式如尝试发现型、自学探究型、引导探索型等教学模式,在这些教学模式中进行创造性地教和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采用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的现代数学教学方法,如尝试指导法、效果回授法、引导发现法、启研法、尝试教学法、纲要信号法、自学辅导法、讨论式教学法、疑问式教学法以及暗示教学法等。

4.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数学教学既是一种数学知识的传授活动,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活动。传统数学教学偏重于前,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成为接受前人所发现的数学知识的容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应按数学思维(数学活动)的规律进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数学符号组合的分析、图形的证明、计算的变化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在观察理解、抽象概括,对称欣赏、表象创造、变化联想等方面,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直觉性和独创性等创新思维的优良品质。为此,应该鼓励学生摆脱旧有习惯,鼓励学生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聚合思维;鼓励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创造性教学要培养创造型学生,就是要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才,也就是要着眼于发现并发展学生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心灵世界的独特性。

综上所述,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以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和科学精神,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作者单位: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二中)

责任编辑 张 泉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维跳跳糖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