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学教育的现状、改革及启示

2009-04-15 08:10
关键词:高等教育启示日本

何 奎

摘要:本文从日本大学的基本情况出发,阐述了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而与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便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日本 高等教育 改革 启示

0 引言

日本在1947年教育制度实行全面改革,强制执行九年义务教育,在上世纪短短不足30年的时间内,日本经济便从战争废墟中迅速崛起,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举世瞩目的世界经济强国。教育的成功是其中带有根本性质的原因。教育为日本培养了具有优秀才能的政府官员集团,教育为日本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家,教育为日本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教育为日本提供了合格的劳动力。

1 日本的大学概况

从性质上来看,日本大学可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种,目前共有702所大学,在校学生约300万,具体可分为本科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专修学校等。另外根据联合国决议在日本东京设置的联合国大学,是没有学生的高级研究机构,围绕饥饿、资源、人类、社会开发等三大课题开展研究活动。从管理体制上来看,日本文部省是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关,相当于中国的教育部,负责国家的教育、学术、文化等事务。另外,都、道、府、县等地方教育委员会负责自治体范围内的教育行政管理,在业务上接受文部科学省的指导。从教育经费上来看,日本十分重视教育,教育投入一直居于较高水平,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出和学生家长负担。其中,公共财政负担的比率占总教育费的66%,私费约占34%。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教育预算大致占国家预算的7.5%—7.9%。以2002年度为例,其教育经费为6兆5798亿日元,占GDP的17%,而同期中国对教育的投入只占到GDP的2%。如东京大学每年的经费预算达1000亿日元,居世界首位,相当于日本政府全部高等教育总投资的10%。

2 日本的高校教育改革

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日本的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战后的教育体系虽然为日本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最突出的一点是学历主义严重。另外,还包括教育制度强行划一、缺乏灵活多样性等问题。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2.1 本科教育改革 调整培养目标,培养全球化时代的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创性,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在国际交往中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打破过去二年普通课程二年专业课程的课程设置模式,代之以四年一贯制的系统专业教育,并放宽对具体课程设置的限制,赋予大学自由设置课程的权力。实施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估,以保证学校的教育和科研水平。各学校还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加强了实践教育,并注重外语的实用型教育;很多大学间相互缔结“学分互换”协议,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修机会;在教师的教学研究方面也加大了投入,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开发教学方法、帮助教师进行有关部门的研修。

2.2 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 日本虽然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高层次的研究生培养方面仍很落后。调查发现,日本大学生中攻读研究生者仅占7%,而美国为13%,法国为18%。为追赶国际水平,日本政府加大了研究生教育力度,具体措施包括:一是修正培养目标,特别是把博士生的培养目标从以往单纯培养学者转向既培养学者也培养知识面广有研究能力的专业人才。二是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制定了到2000年在校研究生数量达到20万人的“研究生倍增计划”。三是优化投资效益、进行研究生院重点化建设,集中国家力量,重点建设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一流大学的研究生院,使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四是适应科技和学科的发展,根据研究生的特点,鼓励大学建立独立于学部(系)的研究生院和不设本科的研究生大学。

2.3 扩大学校自由办学权力 在日本大学内部,长期以来主要是由教授会组织来决定学校的各项方针,制定办学政策,但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地确定其地位。1999年改订的“国立学校设置法”,明确规定了教授会的组织权限,还设置了反映学校以外意见的“办学咨询议会”机构,评议会制被承认,大学的自治得到了法律保障。从2004年4月起,日本所有的国立大学教职员工由国家公务员转变成大学的雇员,其工资由大学根据其能力和业绩进行评定和发放。这样体制上的改革,是将大学的预算、招生和新学科的设立、人事制度(包括工资制度)等从国家僵化、保守的管理体制下解放出来,强化竞争机制,让大学享有充分的办学自由,促进大学的活性化,促进产学合作和交流。

3 中日高教改革对比与启示

21世纪,各国都把未来的兴旺寄托于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上。日本教育改革之所以引发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因为它涉及了诸多的理论问题,同时其改革方式和经验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中国与日本近邻,在高教领域面临着许多值得研究的相似问题,如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本科课程改革等。

3.1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估问题。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扩大高校招生数量,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增长。2004年,全国普通、成人本科等在校生达1753.29万人,毛入学率为19%左右,比1998年提高了9.2%,但由此也引起师生比例失调、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日本的教育改革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1947年,日本高校入学率仅为5.8%,到1970年和1990年这一数字分别上升到18.7%和53.7%。规模的快速扩大必然引起教育质量问题,日本政府为提高研究和教学质量,引进了竞争机制来加强大学的自我检查和评估。通过导入自我评估体系,就教育理念、目标、研究和设施等项目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估及第三者评估制度,日本的高等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同样,中国政府也采取了加强本科教学评估、实行高教教学改革等措施。但是,目前中国的高教评估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评估目的错位、评估主体单一、过程欠规范和评估对象被动应付等问题。

3.2 本科课程改革问题。90年代以来,中日两国不约而同地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本科课程改革,试图以此为契机实现本科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的全面改革。其相似之处包括:一是在改革目的上都是为了突破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轻视非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二是都注重发挥高校自身的积极主动性。但由于实施途径等方面的不同,两国课程改革上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性的具体表现:一是中国改革是为了改变1950年以来形成的按行业设置专业的口径过窄状况,而日本则是将非专业性的一般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从改革一般教育入手带动整个本科教育改革。二是通过改革,日本大多数高校的本科课程已实现了教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一体化,而中国的许多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采取的是“基础加模块”的方式。三是在教养教育的实施上,日本主要以全校各专业学部共同负责制取代原先地位较低的教养部,而中国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在专业教育之外进行的。

3.3 高校入学考试问题。同日本社会一样,中国的学校教育出现“应试教育”的很大偏向,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虽然,采取了改革高校招生制度、给予部分院校自主招生权利等补救措施,但由于应试教育没得到根本改变,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在这一点上,日本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措施,如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爱好,提供以自由为主要特点的培养模式;多样化的高校入学考试制度等举措。

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1980年以来,中国政府已对高等教育进行从体制、教学到后勤社会化的一系列改革,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思路。但我们也注意到改革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来解决这些矛盾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其他国家改革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特别是与我国有着相似背景的日本的经验,必将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谷峪.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2005.(3).

[2]胡建华.大学审议会与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中国高等教育.2001.12.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启示日本
探寻日本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日本神社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