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语文新课程

2009-04-24 09:51马玉杰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4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学科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我们都是同一个起点,就像同一首歌一样。因此,我们都需要学习、提升和发展。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努力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从而“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的基本素养”。在这样的新理念支配下,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将如何实现“尊重文本,落实课标,夯实双基,提升素养”的新课程教学观呢?

首先,就是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促使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树立新的教师职业观,树立新的教育价值观,建立新的学生观,形成新的教学过程观,形成新的教学评价观等等。只有在这些观念的转变中,我们才会重新审视和确定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如何由“教书匠”向“研究型”的学者方向转换;如何由“教师中心论”到“学生主体论”的课堂教学方向的转换;如何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新教学观转换等等。

其次,就是理论学习的提升。

关于高中语文的课程性质。课程标准中,揭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基本特点,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精神,反映了当今世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教育思潮渐渐靠拢的大势。那么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是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学生整体素质在语文学科方面的表现,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语文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或者说语文素养所要包含的内容,从语文学科来看,有的是专门性的,有的可能是边缘的、和其他学科交叉的。语文课程无论专门还是边缘,根本目的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充分地发挥作用。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根据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语文课程和其他各门课程一样,都应该关注高中教育的共同价值,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语文课程有其独特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课程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可以集中到应用、审美与探究这三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倡有选择地发展。

关于语文课程目标。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根据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提出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都按这一框架进一步展开。必修课程目标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进行描述。选修课程分别根据“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的特点拟定目标。其主要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特点之一: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课程目标努力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当今时代的教育观念。

时代性

·“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承传,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与文本展开对话”,“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注重合作学习”,“注重个性化阅读”,“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无论是必修课程目标,还是选修课程目标,都注意从基础教育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对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基础性

·“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选择性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积累”,“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

·“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

特点之二:专门性、交叉性和综合性

课程目标中有些内容是语文学科专有的。如:

专有的

·“加强语文积累”,“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

在学科教学中,有些目标是多门学科共同追求的,有些内容是多门学科交叉的,对于多学科交叉的内容,语文学科则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目标。

交叉的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目标大多是综合的,有的是学科的综合,有的是跨领域的综合。

特点之三:指向、过程和层次。

指向课程目标有对具体内容达成度的要求,但更主要的是体现了“取法乎上”的指向,一种理想的追求。

过程课程目标的表达充分体现了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如:

“提高……”“感受……提升……”“深化……,体会……,追求……”“增强……”“学习……,培养……”

层次课程目标: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新的课程改革呈现出许多新的“亮点”,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感悟。首先是三级课程设置的“新”(国家——地方——校本);第二是教材编排体例的“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编排);第三是必修和选修双向推进,体现基础教育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第四是评价机制的“新”(单说学生评价:包括模块考核,必选课考核,作业完成,会考和高考综合起来,形成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同学、家长等多元评价的机制,装入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第五考核方式的“新”(学分制)。五个模块教学分别各2分,共10分;黑龙江省必选课四科,每科2分,共8分,也就是说,高中阶段,每一名学生的语文学习必须完成18个学分才准许毕业。

新课程带给我们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引发我们无尽的思考与探究。它是一个磨合的过程,它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它是一个感悟的世界,让我们与它一起成长吧!

马玉杰,语文教研员,现居黑龙江大庆。本文编校:老猛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学科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超学科”来啦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