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四式”,圆“梦”之路

2009-05-04 04:48陈宝祥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3期
关键词:课改课堂教学

【摘 要】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激励者就不能代庖,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钱梦龙老师的“三主”思想,与我们今天大力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应是异曲同工;“四式”模式与新时期课程改革可谓不谋而合。

【关键词】课改 课堂教学 三主四式

课改没有现成的模式,课改也不允许恪守模式。但课改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核心,必须接受“有效性”这一标准的检验。特级教师钱梦龙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以认识论为依据,创立了“三主四式”语文导学法,创造了以“不待老师教”而“自能读书”为目的教学艺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一直以强大的生命力深深地影响着全国中学语文教学。大凡听过他课的人无不为他导得巧、问得妙、挖得深、讲得透而倾倒。在新课改已成为趋势的今天,走一走梦龙之路,也许能帮我们更多的人圆梦。

一、新颖非凡的艺术思路

自觉的行动来源于深刻的认识,实践的深度决定于认识的高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的关键,要有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体系。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一定的教学思想支配的,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改革那种过多地强调教师讲深讲透,学生多读多写,很少研究提高语文能力的基本特点和内在规律的陈旧观点,探索一条又快又好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钱老师把自己的教学思想艺术地概括为三句话:“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

在以学生为主体方面,钱老师主张“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改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而变消极被动接受而为真正的主动学习,他强调指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是内因,第一性的,教师的“教”是外因,第二性的,所以,学生是转化过程的主体。

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事事都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让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徒费时间,在所谓的“活动”中耗费精力,所以还必须有一个以教师为主导的控制调节功能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以教师为主导。这种主导也就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流程、学习心理,正确地引导学生由已知到达未知的彼岸。因此,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导”。在课堂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应牢记: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控制调节着教学活动向教学目标靠拢;教师是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启发者,引导学生向知识深度、广度探索;教师是学习激励者,随时给学生以鼓励督促和指导;教师是知识传授者,“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但在学生求“知”而不得时教师讲授是必不可少和不可替代的。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激励者就不能代庖,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故而无论如何,教师的着眼点都应在学生身上。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不断转化作为主体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其素养和素质,以至于最终走向“不待教师教”而“自能读书”。

以训练为主线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于课堂教学的极其重要的结构。这里的主线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潜力等各项学习活动,其基本形式是以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为核心的听、说、读、写训练,它应贯串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所以它是“主线”。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怎样读书的整个教学过程应该也必然充满着训练的色彩,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恰恰相反,思维的训练才是真正有意义和永恒价值的训练,而教学效果如何也离不开必要的训练检验。以训练为主线是钱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总构思,教学实践无不证明,这是一个减轻学生课后负担的课堂教学的艺术思路。现代社会急需的是具有创造精神和各种能力和谐发展的新型人才,这应反映在课堂教学艺术的改革之中。

二、高效实用的艺术实践

全新的科学技术和高速发展的社会进程,呼唤着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这就给课堂教学提出一个努力创造能力、发展特长的新课题,高效实用已成为衡量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标准之一。如果说“三主”是组织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四式”(“自读、教读、作业、复读”)则是体现这个过程的基本程式。

把自读作为一个有机环节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是钱老师的一个创造。他认为“自读”是学生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一种实践形式,也是一种能力的训练。钱老师认为只要符合“大体有序、必要反复、适当交叉、逐步提高”的指导思想,自读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时机则应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尝试性的教前自读;可以是点拨性的教中自读;可以是类比性的教后自读。钱老师在亲自的实践中归纳了一系列的自读训练形式,其中包含:训练学生理解词句、理解文意能力的疏通式自读;训练学生提纲挈领的概括能力的提要式自读;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活跃式阅读;训练鉴赏能力的评点式及训练综合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评论式自读等等。所有这些组成一个为达到教学目标而由易至难螺旋式上升的训练序列,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无疑将得到较快的提高。

教读课就是“教给学生自读之法”,“教”是手段,“读”是目的。钱老师认为教读的实质在于“指点”,使学生开窍、悟出读书之法。教师是引导而不是包办,是启发而不是告诉答案。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确定“教”的重点,讲究“问”的艺术,提高“讲”的质量。比如教《纪念刘和珍君》一文如以“从本文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作为笼罩全课的核心问题,想来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钱老师的作业课是让学生把学习的新知识融入各自的认识系统,以便学以致用的创造性的“再实践”。在这方面钱老师以其常用的作业类型创造了智能和知识的“最佳结合”。这些作业类型分别为:记诵为主的抄写、朗诵和背诵,以消化知识为主的改写续写;以应用为主的自拟练习等创造性习题,以及以评价性为主的鉴赏批判性作业等。

复读是把所学过的课文按一定的系统或标准组成单元,通过读、比、连、议来温故而知新的一种课型,是一个把所学的知识通过比较融入学习的知识图式,从而走向创造的重要环节。

重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阅读;重视教师的引导、指导、辅导、因势利导;重视知识在训练中获得,能力在训练中培养,智力在训练中发展。

实践证明这四种课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结构,它对学生动机的激发、兴趣的培养、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很深刻的意义。因此,它实际上是高效实用的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示范。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传话”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不再是耳提面命的师徒关系,而应该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只有学生们学得主动,各得其所,改革才算是真正成功。如此,“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之梦的实现离我们还会远吗?

★作者简介:陈宝祥,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课改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商务活动策划与组织》项目化课改研究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