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闲笔须留意 一姓一名总关情

2009-05-04 04:48金星铭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3期
关键词:姓名女性人物形象

【摘 要】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看起来毫不起眼,可细究起来却大有深意,本文就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对其中的女性人物姓名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中学教材 人物形象 女性 姓名

人名即人,言其名可以想到其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作为一个符号的姓名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苏东坡说:“世间唯名实不可欺”。诸先贤都道出了姓名对人的重要性。无数文人学者的姓名字号都颇有讲究。鲁迅本名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笔名“鲁迅”,取“愚鲁而迅速”之意。曹禺取自本姓万的繁体“万”,拆开便是草禺,草字不取,取曹,故名曹禺。文人学者的姓名字号都如此讲究,那么众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姓名呢?是对人物姓名具有生杀大权的作者心血来潮的闲来之笔吗?

“文学即人学”,好的文学作品中站着的必然是鲜活的人物形象。姓名是人物的形式符号,但是,名字又决不是随意贴上的标签,人物姓名不仅与其身份、作为、性格、命运相一致,而且与作品密切相关,甚至是推动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貌似闲笔须留意,一姓一名总关情,本文试从无名无姓、有名无姓、有姓无名、有姓有名等方面浅析高中课本几个女性姓名,透过人物姓名窥见作者状写人物手段的高超。

无名无姓

鲁迅先生的创作态度是相当严谨的,正如他自己说的“写完后至少看两遍”,文中人物的命名也多含深意。《药》中的华大妈是位典型的无名无姓的女性,这位无名无姓的女性的存在是以她的丈夫姓氏而存在,是隐藏在华老栓身后的人物。华大妈之“华”是中华民族之“华”,“大妈”是“年长的妇女”的意思,华大妈原来是旧社会中华民族年长的妇女的代表。华大妈是一个既勤劳善良又愚昧麻木的劳动妇女形象,她生活十分艰辛,地位低下(纵然讨厌康大叔说“痨病”,但又不敢得罪他,“立刻堆上笑”),她又和一切劳动者妇女一样,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品格。但作者着力描写的是她的精神愚昧,爱子心切,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治儿子的病,能为买到这种药深感幸福,忌讳别人说“痨病”。在她的内心儿子的性命是重要的,至于所谓的“革命”,不关心更不理解,更不知她儿子吃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的鲜血。老栓虽然是小说中重要人物,他那悲剧性的愚昧具有典型性。但群众的愚昧和麻木,根深蒂固,成为社会严重问题,单写华老栓还不够,还应该写华大妈、夏四奶奶等人物。小说塑造了勤劳而善良、愚昧、麻木的华大妈,和同样善良、迷信愚昧的夏四奶奶。两位无名无姓的女性的存在是以她们丈夫的姓名而存在,作为丈夫的华老栓们是如此愚昧、麻木,更何况是这些旧社会中华民族年长的妇女们呢?这样才能更深刻而广泛地揭示出主题。

有名无姓

著名话剧《雷雨》中鲁侍萍是人们熟知的人物形象。众所周知鲁侍萍本姓梅名侍萍,嫁给鲁贵后没有了自己的姓,成为鲁侍萍。梅者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也;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也。侍,陪同在尊者的旁边。萍,浮萍。少女时代的侍萍,一个社会地位很低的人,是周公馆的使女,陪同在尊者周家少爷周朴园的旁边,却与之倾心相爱,并在没有成婚的情况下有了两个儿子,这本是一桩冲破封建阶级意识的伟大爱情,侍萍被所谓的爱情冲昏了头脑,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心爱的男人奉献出一切,全然不顾这样的付出带来的后果,最后周朴园始乱终弃毁灭了她的爱情之梦,梅侍萍没能改为周侍萍,反而成为浮萍。封建家庭的纨裤子弟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充分暴露了他虚伪的本质。这场恋爱使侍萍受尽折磨,为了孩子苟活了下来,先后嫁了两个她并不喜欢的男人,最后所嫁的人就是以吃喝玩乐为重的势利小人鲁贵,梅侍萍改为鲁侍萍。侍萍,这位有名无姓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善良、正直,备受欺辱和压迫,热烈地奉献于爱情,却惨遭遗弃,尽心经营家庭,却饱受凌辱。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有姓无名

《祝福》中女主人公“祥林嫂”是一个推测出来的有姓无名的女性。祥林嫂,没有自己的名字,至于姓什么也只是人们的推测——“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即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正是这种名姓的不为人所知,才正从本质上揭示出旧社会妇女地位的低下。

祥林嫂之所以还有个名字——“祥林嫂”,也是沾了她死去的丈夫——“祥林”的光,并且这个名字也一直伴随着她,即使再进鲁镇时,虽然又嫁了贺老六,人们却还叫她“祥林嫂”。可见,她的第二次婚姻虽然是那个社会逼迫的却又不为他们认可,甚至被当成伤风败俗的典型,多么荒唐呀!再从“祥林”这两个字本身来看,应是“吉祥如林”之意,也反映了那个小户人家在取名字时的美好愿望。但事实却正相反,不仅他本人早逝,且连带个媳妇也受尽人间苦难,这种反差不正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深刻揭露吗?劳动人民的希望总是好的,连同“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祝福的形式,可这于人们命运的真正改变又有多大意义呢?祥林嫂随夫命名,“出嫁从夫”,连个名字也不配有;这深刻地揭示了旧社会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妇女的深重压迫,突现了旧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低下。

有名有姓

刘兰芝是《孔雀东南飞》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刘兰芝是位有姓有名的女子。兰芝即兰花灵芝,兰花为“美好”、“高洁”、“纯朴”、“贤德”、“贤贞”之类的象征;灵芝喻如意,指人事和睦、事业兴旺。人如其名,刘兰芝聪明、善良、自尊、勤劳、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作者对她持同情和赞美的态度。人物称谓所包含的感情色彩尤为分明。文中对刘兰芝这位有姓有名的女子有两种称谓:一曰“新妇”,一曰“兰芝”。称“新妇”,又有两处:一是兰芝被遣离开焦家时所用。按常理,“共事二三年”的媳妇不该称“新妇”。那么,这样称呼有何深层含义呢?这就是作者同情兰芝,为兰芝鸣不平的具体体现,既为“新妇”,又被驱遣,更折射出兰芝的不幸。另一处是兰芝再次出嫁时。一方面符合实际情况,她确实是“新嫁娘”,另一方面又表达了作者对兰芝的同情和对逼嫁兰芝的人(如兰芝的哥哥)的愤怒。称“兰芝”,是在她被遣回家之时。封建社会,妇女“三从四德”,出嫁从夫的直接代价是失去自己的名字,成为丈夫的附属品。现在她回家了,从“焦刘氏”变成了“兰芝”,但这个“兰芝”是牺牲自己的爱情,失去自己的家庭换来的。这一声“兰芝”如杜鹃啼血,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她极度的同情,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抨击和控诉。聪明、善良、自尊、勤劳、多才多艺、很有教养的刘兰芝保持纯洁的爱情,追求婚姻的自由,本应该是位极品好媳妇、好妻子却为封建礼教所不容。这一爱情悲剧,是当时社会的反映和写照,是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控诉,有力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主题,给后人以启迪。

作品中的人物取名,往往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作品中人物名字与鲜活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细心体会作者在人物命名中所蕴籍的苦心孤诣,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中深刻的蕴含,使我们窥见作者的文心之所在,进一步准确地把握作品。

★作者简介:金星铭,湖北省潜江市园林高中教师。

猜你喜欢
姓名女性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小记者档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第一单元综合模拟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