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的眼光看玛蒂尔德

2009-05-04 04:48夏玉春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3期
关键词:莫泊桑项链

【摘 要】本文细致地分析了《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并对其性格发展过程作了鲜明的论述,并从自己的角度对这一人物作了独特的个人化解读和评判。

【关键词】莫泊桑 《项链》 人物分析

中学课本选入莫泊桑的《项链》是由来已久的事了,但对其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思想意义争论颇多。传统的看法认为,这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也有一种看法是作者无意对人物做明显的价值判断,他注重的是发生在人物身上的这种戏剧性变化引起的心灵震撼与深思,是人自身对于这种变化的无能为力。这是评论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作品作出的不同的判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议者都是在用孤立的、静止的、形而上学的眼光来认识这个人物,如果用辨证唯物主义变化发展的眼光来认识的话,我们便会发现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别有一番风采。

小说的序幕对玛蒂尔德的概述是论者产生定势思维的关键,莫泊桑用生动的笔墨写出了玛蒂尔德卑微的处境与极度的虚荣所形成的巨大反差。看到家居时的四个“梦想”和吃饭时的四个“梦想”,给读者留下了玛蒂尔德虚荣心极强的第一印象。

接着,通过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层层推进,用具体的事例把玛蒂尔德的虚荣和虚荣心得到满足时的过程细致入微、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尤其是高潮处的四个“陶醉”充分地写出了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得到满足时的表现,而玛蒂尔德的变化也正是从此时开始产生的。

高潮时产生最大变化的尚是前文中可以漠然视之的路瓦栽先生。他的勇气、决心和毅力全部展露了出来。当然,也展示了他对玛蒂尔德的忠贞爱情。

结局是则充分展示了玛蒂尔德的风采,莫泊桑称之为“英雄气概”。她的勇气、她的决心、她的毅力就表现在她的辞退女仆、迁移住所、刷洗杯盘碗碟、洗衣服、倒垃圾,算计每一个铜子等等方面。虽然,她也会回想起往日短暂的辉煌,但是她更多的是立足现实,用勇气、决心、毅力在贫穷中生活,她没有埋怨,没有后悔,她用一夜的风光预支了半生的幸福,但就是那辉煌成为支撑她在漫长的艰难时光中奋斗不已的力量。

苦难和艰辛没有使玛蒂尔德堕落,相反却是促使她产生了蜕变,由一个虚荣心极强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变化为一个诚实、坚韧、忍耐、吃苦、奋斗的劳动妇女。我们可以用我们的价值观对她表示不屑、惋惜、同情、批评等等(认为一个养尊处优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社会地位和道德品质高于一个辛勤奔波的下层劳动妇女)。我们可以抨击她的轻重不分、主次不明,但这正是玛蒂尔德不同于他人的地方,是玛蒂尔德的个性所在。

所以,当我们看到尾声中玛蒂尔德和佛来思节夫人相见时,佛来思节夫人说出项链是假的以后,我们以往都在引导学生想象玛蒂尔德的惊愕、悔恨等,其实我觉得,此时的玛蒂尔德早已用十年的辛勤劳动把自己磨练成一个有着明确的生活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的新女性。我相信,此时的她肯定是心态平和、充满自豪、成熟而自信的。

★作者简介:夏玉春,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专教师。

猜你喜欢
莫泊桑项链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Guy de 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项链
Blowwom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可爱的冰项链
真项链,假项链
真项链,假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