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风险防范:当前民办高校发展 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2009-05-11 08:52
大学教育科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防范

李 钊

(注:[收稿日期] 008-12-14

[基金项目] 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民办高校办学 风险防范研究”(XJK06CJ012)

[作者简介]钊(1973-),男,陕西安康人,教育学博士,湖南涉 外经济学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民办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民办教育研究所,湖南 长沙 420205)

[摘 要] 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更加依赖教育市场,其生存和发展更直接受控于市场。生 源市场、办学市场、就业市场的变化与不确定性,都将直接影响民办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 因此,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应树立风险意识,全面认识办学风险,健全质量管理机制,完善“ 学校经营”机制,积极开展学校营销,防范市场风险。

[关键词] 场风险;民办高等教育;防范

[中图分类号] 648.7[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672-0717(2009)02-0014-05お

民办高校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背景下迅速崛起的一支新兴的高 等教育力 量。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更加依赖教育市场,其生存和发展更直接受控于市场。生源 市场、办学市场、就业市场的变化与不确定性,都将直接影响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因此, 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面临着更大的生源市场风险、办学市场风险以及就业市场风险的 考验。这些风险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一旦小概率事件发生,就会给民办高校带来损 失,甚至会引发学校的倒闭。因此,剖析这些风险与症结,对于防范和化解办学风险、促进 民办高校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而又非常迫切的。

一、 当前民办高校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分析1.生源市场风险

民办高校是顾客支持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生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 展。受办学水平和国家政策的限制,大多数的民办高校定位为专科层次,只有极少数民办高 校招收本科层次学生。再加上受传统“官尊民卑”传统心态和高收费政策的影响,在同一 层次的学校选择中,绝大多数家长把就读民办高校视为无奈的选择。因此,民办高校发展面 临 着严峻的生源挑战。2004年出现的民办高等教育的“倒春寒”现象为民办高校敲响了警钟。 当年 全国民办高校报到率平均不到80%,个别学校不到50%,学生流失率上升。许多基础薄弱的民 办高校面临着倒闭的命运。2005年,江西省承担非学历教育的民办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急剧萎 缩 ,有6所学校没有学生,9所学校的学生不到100人,7所学校不到300人,处于被淘汰出局的 境地[1] 即使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较好的陕西省,情况也不容乐观。2006年 ,陕西民办 高校总招生数约7万人,与2005年持平,相比前几年每年20%增幅相比,招生困难明显加剧。 其它地区,如河南、山东、四川等地的民办高校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源萎缩,不少学校因此 破产倒闭。生源问题成为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办学者始料未及的重大风险。

导致民办高校生源市场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高等教育生源竞争的日趋激烈。近年来,伴随着独立学院的大量涌现以及国外高校招 生 机构的大举登陆,国内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愈演愈烈的生源竞争直接导致民 办高校生源空间日趋缩小,生源质量降低。

其二,收费标准偏高引起的市场压力。由于公办高校有政府的财政拨款,民办高校的收费一 般是同层次公 办高校的2倍左右。目前,民办普通专科学校每个学生每年学费高达0.7万元(个别的专 业高 达1万元),再加上住宿费、管理费、代办费及伙食费等,一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几年下 来(个别本科院校除外)至少要花掉5~8万元,而且最终还只是个专科层次。这样的 收费标准远远超出了一般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其结果,势必导致民办高校教育资源闲置和 生源减少。

其三,民办高校学生待遇的不公正。尽管《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学校的受教育 者 在升学、就业、社会优待以及参加先进评选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同等 权利;但在现实中,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助学贷款、就业等方面还是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吴淑 姣的调查表明,公办与民办高校学生获得助学贷款的百分比分别为7.79%和1.17%, 获得奖( 助)学金的机会分别为56.6%和11.0%。同时,该调查表明,“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学生求学 成本 比公办高校学生高,而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比同等学历的公办高校毕业生差,即民办 高校学生支付更高的求学成本却没有体现出比公办高校学生更高或与之相同的就业竞争力。 ”[2] 成本与收益的角度分析,这会让更多人放弃选择民办高校,这无疑对民办 高校生源产生直接的影响。

其四,社会对民办高校的长期偏见。受“官尊民卑”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我国民办教育进 入 不了主流教育行列,始终游离于教育的边缘,社会上对民办高校的感觉好像是“后娘养的孩 子”。家长、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心理上普遍把公立高校视为正规的高等教育,而把民办高校 看做非正规的、较低层次的高等教育,民办高校成了“条件差、管理松、质量低”的代名词 。还有许多人认为民办高校就是为了赢利,把民办高校同“开办学店、文凭工厂”相联系。 由这些观念所产生的疑虑和偏见,大大影响了考生报考民办高校。相当一部分家长只是到万 不 得已时才把子女送到民办高校去上学,相当一批民办高校即使不比公办高校差,一般也不会 成为学生和家长的优先选择。可以说,这种因社会公众求学观念的偏差而导致的生源不足的 危机,时时威胁着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

2.办学市场风险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加入WTO以后各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涌入,我国民办高 校还面临着市场同业竞争的风险。这种同业竞争风险,主要来自四方面:

其一,来自于公立高校的竞争。众所周知,公立高等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一支 强 大的师资队伍和雄厚的物质基础。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深化,公立高校的强强联 合,公立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公立高校的竞争实力大为增强,其社会声誉和 在高等教育资源市场上的占有率显著提高。民办高校的发展空间无疑仍将受到处于强势地位 的公办高校的进一步挤压。民办高校的生源竞争从扩招前民办高校内部之间的竞争,转变为 同时与公立高校争抢生源的竞争。

其二,来自独立学院迅速发展的压力。自1999年以来,公立高校的独立学院得到快速发展, 截至20 07年3月底,全国独立学院总数为318所,而同期教育部批准的本科民办学院只有30所。尽管 对独立学院有“三独立”(校舍、财务、管理)的要求,但独立二级学院与母体间仍保持 着 “剪不断”的关系,赢得了体制内外的所有好处:民办二级学院只需与母体学校之间签订内 部协议,就可一步到位招收本科学生,以高于所有公办高校的学费标准,为学校赢得利益 。与独立学院相比,无论是在学位发放、师资招聘,还是在社会接受程度上,民办高校处于 明显的竞争劣势。可以预料,随着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民办高校现有优势将不复存在, 民办高校的“严冬”将不期而至。

其三,来自国际高等教育机构涌入的影响。伴随WTO的加入,西方办学机构纷纷涌入中 国高等 教育市场,民办高等职院面临着与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等多种办学形式竞争的压力。近 年来在我国频频举办各种国际教育展,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2007年,英国、法国、德国等 欧盟地区教育展,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中都市陆续亮相,每每收到了人流如潮、 万头攒动的效果。除了“教育出口”之外,外国“教育兵团”还采用了教育投资(独资办校 、合资办校、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进入中国高等教育市场,这无疑加剧了高等教育市场 的竞争,增加了高等教育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其四,民办高校还受到高等职业院校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基本上是由原有中专学校升 级 而来,在办学经费方面,政府按学校的办学性质、层次、规模等情况进一步加大对其经费投 入。 因此,这些公办高职院校收费比民办院校低很多,而招生数量很大。自1999年来,高职院校 从无到有,现在已经牢牢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毫无疑问,公办高职院校的过快发展, 必然会加重民办高校招生的困难。

3.就业市场风险

就业市场风险是指高等院校在确定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时所依据的就业市场信息在三四 年期间发生变动,致使学生就业状况不好(包括就业市场面不宽、就业市场不稳定、就业市 场信息不完全、就业市场竞争性太强或不高等)、就业政策不好(包括工作转换代价高造成 工作不易流动风险)及其就业环境不好(比如应聘工作时人际关系影响很大的就业环境)而 产生的风险。

目前,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非常重视市场需求,注重就业指导,从择业心态、择业意向、择 业技巧等许多方面免费为学生提供服务。有的学校还与企业建立各种合作,在不同地区建立 就业信息站,及时传递着人才需求的信息。可以说,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毕业生推 荐、就业指导等方面表现得更积极主动,也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 看 到,市场经济的多变性、专业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专业知识的更新换代,往往会使大学生就业 市场变得扑朔迷离,可能导致毕业生遭受失业、教育和职业不匹配等风险。

产生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风险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政策和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之外,还有三 个重要因素:

(1) 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是民办高校毕业生遭受就业风险的重要因素。 受“官尊民卑”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许多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的学生表现出明显的歧视, 在许多单位的招聘意向中都有排斥民办高校学生的倾向,更有甚者,有的用人单位居然公开 在大学生就业招聘会上注明民办高校学生除外。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民办高等学校毕业 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也显示,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社会用人观念67.1 %,政策环境不健全53.2%,不承认学历42.4%,学生的就业观41.8%,毕业生质量16.5%,办 学特色不鲜明9.5%[3] 显然,就业歧视是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风险的重要因素。

(2) 学校培养方式往往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出现风险。为了吸引学生、留住学生,民办高校 往往围绕就业市场的需求来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与要求,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但是, 人才的培养要经过一段的时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周期专本科生最短为3~4年 。这期间,就业市场状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造成培养的学生不再适应市场的需求。当各个 高校对新一轮的稀缺人才进行培养时,三四年后可能已经达到人才饱和,可能因此导致学 生就业专业不对口或大材小用现象,不但会影响高校的经济效益,也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 其后招生情况。比如,前几年,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热衷于开设一些市场短期需要的热门专业 ,如金融、财会、国贸、计算机等,由于这些专业设置的大量重复和近几年世界经济增长的 减缓或行业的紧缩等意外事件的发生,这些专业就业形势也变得不如人意,许多民办高校毕 业生难以找到工作,不得不选择待业。

(3) 信息量不足也是形成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风险的重要原因。寻访理论认为找工作是职 业寻访的过程,劳动力市场上人的信息是不充分的,寻找职业是有成本的。劳动者为了获得 报酬满意的工作,必须不断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工作所花费的 时间越长,越有可能获得一份报酬高的职业。相反,如果信息量不足,将导致职业不匹配的 风险,或失业风险,结果可能遭受报酬损失。伴随着就业问题的出现,针对毕业生就业开展 的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逐步开展起来,大多数民办高校都建立了相应的机构或组织。但 是,活动的形式、内容还不够多样和规范,信息不够充分,渠道不够畅通。吴淑姣的调查研 究表明,目前民办高等学校学生从学校获取的求职信息,或通过学校获得工作的比例远远低 于公办高校毕业生[2] 这表明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 完善。

需要指出的是,市场风险不仅来自教育市场的变化,而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政治因素 的驱动交叉联系在一起,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模糊性等特点。因此,对于市场风 险,民办高校投资者应该树立全面风险观念,慎重决策,避免盲目行事,以致引发民办高校 经营危机。防范市场风险,应成为民办高校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民办高校防范市场风险之策略

1.坚持科学的、理性的可持续发展观,认真做好学校的发展定位与 规划ス勰钍切卸的指南。要有效地防范办学风险,民办高校的办学者和管理者首先应有科学的 办学理念。正如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指出的,直接决定人们行为的是利益,但是理念往往像 扳道工规定着利益驱动行为前进的轨道。科学的办学理念对高校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当前 民办高校办学者和管理者应坚持科学的、理性的可持续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眼前机遇与长远 利益,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特别要在高速发展的机遇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理顺 事业发展的需要与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的关系,既把握住当前政府大规模扶持民办高等教育发 展的大好形势,又不至于因扩张过度而将学校拖进靠举债度日的泥潭。在处理改革、发展与 稳 定的关系上,民办高校既要立足于国情和校情,从当前急迫需求和自身能力出发,坚持“ 有 所为,有所不为,有先为,有后为”的原则,优先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整体发展与改革的难 点和热点问题;又要有超前意识,着眼于学校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做好中长期发展战略 规划,使学校能主动适应未来教育市场的变革需要。其次,民办高校办学者和管理者要根据 风险变量,调整学校定位,合理规划学校发展。在学校定位上,民办高校办学者和管理者要 克服“照搬尚名病”与“攀高求大症”的弊端,透彻研究 本地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状况,认真研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规划,避开公办 高校办学优势的方面,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 大背景下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有利空间;在制定学校发展目标时,民办高校应力戒浮躁作风 ,坚定地把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实用型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不断形成自己的办学优势和 特色,不宜盲目求大求全求高。

2.树立风险意识,建立起完整的风险预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对风险的 应对能力ッ癜旄咝 办学者和管理者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加强对办学风险的全面认识,切实把风险意识贯穿 于整个日常工作管理中,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行为,从源头上避免风险的产生。特别是在 民办高校快速发展的时期内,民办高校的办学者和管理者要保持清醒头脑,客观估计我国民 办高校的发展空间。要清醒地认识到,今后十多年,我国18岁至22岁的大学适龄青年将从20 08 年达到顶峰之后逐年下降至2018年,2020年的大学适龄青年仅为2008年的58%;要以此合理 规划学校发展,规避因生源不足而形成的办学风险;要着力建立风险预测和预警系统,提高 对风险的应对能力;要善于通过收集各种信息,对民办高校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重点监测 ,对风险诱因、风险征兆进行严密观察和全程监测;要善于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分析,对未来 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及危害程度做出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对可能造成危害的风险发 出预报;要在招生、教学质量、就业、资金等关节点上建立起学校办学风险防范关键点,实 施风险防范战略工程。

3.加强教学管理,完善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提升办学质量ソ逃质量是民办高校生存和 发展的生命线。低劣的教育质量,不仅难以招收足够的合格生源,也难以保证较高的就业 力和竞争力。因此,要防范来自于生源市场、办学市场以及就业市场的风险,民办高校办学 者和管理者应静下心来,对前几年扩招积累下来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抓住当前有利时机, 实现发展转型,调整策略,实施内涵发展战略,不断壮大自身实力;要树立“以质量求生存 ,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正确处理规模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关系,合理控制在校生规模 ,确保“质量工程”的落实;要加大对实验器材、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科研项目的投资, 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为提高质量、实施内涵发展提供物质保障;要优化学科课程结构,加强 教学实践环节,增加实践教学和技能教育,着力培养手脑并用的应用型人才;要加大人力资 源的投入,大力引进中青年教师,构建一支高水平稳定的教师队伍,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 段,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要构建起有效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切实 加强教学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的┨嵘。

4.完善“学校经营”机制,积极开展学校营销ゾ营学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学校 的重要实践活动。面对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民办高校必须善于经营,构建 起多元化的学校经营机制,把营销理念引进学校的招生、募款、定位、课程等各个方面,主 动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消费者和社会的需求。只有这样,民办高校才能有效防范市场风险 ,进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就当前而言,民办高校要从 以学养学的原始积累经营模式转变成多样化的综合经营模式,可依靠教育集团,建立起教育 投资公司,面向社会融资,用经济的杠杆将投资者与办学者运行机制联系起来,不断提高办 学的经济效益;要实施品牌战略,精心塑造学校形象,提升民办高校的公信力;要树立以顾 客为导向的营销意识,运用市场营销组合,积极开展招生就业营销,通过满足社会需求来达 到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招生就业营销方面,民办高校应本着“以生为本”的营销理念, 构 建完善的客户服务机制,强化毕业生与校友服务中心和招生工作部力量;要加强生源市场细 分与选择,准确选择自身的目标市场定位,明确办学重点,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做到有的放矢 ;要通过毕业生回访制度和用人单位回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加强学校与市场、社会的联系 ;要通过广告营销、关系营销、网络营销、文化营销、口碑营销等多种方式,扩大学校品牌 知名度,增加人们对学校的信任感。

5.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建立科学决策机制ネ晟频姆ㄈ酥卫砘制,实现学校决策的民主化 、科学化,这是民办高校防范市场风险的重要环节。完善法人治理机制涉及到很多方面 ,就市场风险防范而言,当前比较迫切和比较核心的问题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完善董事会制 度,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民办高校的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在董事会,这个 制度 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民办高校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因此,当前民办高校应借鉴国外学校 法人治理的经验,完善董事会议事章程,规范运行程序,加强会议召开程序、议事程序和决 定程序的规范性、严肃性、公开性和透明度;要优化董事会成员结构,注重董事会成员的多 样性,民办高校的董事会除了一定数量的举办者代表、教师代表和教育专家、学生家长代表 等之外,还应广泛吸纳社会贤达,其人数依民办高校的规模大小和需要而定,一般以5~15 人为宜。校董事会成员构成的多样性,使董事会的决策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社会各界的要求, 使民办高校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二是明晰董事会与校长的关系,提高校长治校力。在办学 实 践中,董事会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与目标、政策和方向有关的“大”问题,拥有最高决策权; 校长是民办高校的最高执行者,在董事会的决策下进行工作,具体负责学校的日常教育和 教学管理,拥有最高行政管理权。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着决策与执行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更是 一 种分工的关系,即董事会有权决策,但无权直接干预民办高校的具体事务;校长可以对民办 高校的教学与行政管理事务进行管理,但不得越权对民办高校的发展做出决策。董事会与校 长的职责明晰,才能避免校长有职无权或有权无责的现象,从而为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组织架 构提供很好的制度框架。

需要指出的是,防范办学风险,不仅需要民办高校自身的努力,也有赖于政府的介入。因为 ,政 府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管理,可以帮助民办高校克服办学上的盲目性、运行上的无序性、教学 上随意性,从而降低民办高校办学的市场风险。也就是说,政府在民办高校风险防范问题上 也应承担自身相应责任。

[参考文献]

[1] 别敦荣,陈艺波.我国独立设置的民办高等学校的现实困境与前景展望[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4):9-14.

[2] 吴淑姣.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学生求学成本与就业的比较分析——对3省7所高校专科 生的调查[J] 教育与经济,2004,(2):6-10.

[3]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7中国教育绿皮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44 .

(责任编辑 李震声)

The Precaution of Market Risks: An Important Issu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rrent Private Colleges

LI Zhao

(Institute of Private Education,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ollege, Changsha , Hunan 410205, China)Abstract: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ubl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ivate onesare more dependent on the education market, thei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s co ntrolled by the market more directly. The uncertainty of student market, schoolmarket and job market has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college s. Therefore, Chinese private colleges should establish risk awareness and have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risks, improve the governance mechanism, an d market the school actively, to guard against market risks.

Key words:market risk;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precaution

猜你喜欢
防范
公路施工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探析
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的难点和建议
浅谈船舶融资租赁风险及其防范
浅论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SQL注入防护
浅析防范电能表串户的重要性及方法
也谈国际贸易合同欺诈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浅析防范建设工程招标风险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