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启动万名藏族学生职教计划

2009-05-13 09:00吴婷
凤凰周刊 2009年28期
关键词:藏区四川省中职

吴婷

9月开始,四川藏区将有1万余名学生,通过9+3免费教育计划进入成都、泸州、德阳等地的中职学校免费就读。根据该计划,自今年秋季起,到2013年,四川藏区在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将每年组织1万名学生到内地接受免费中职教育。这是大陆首次启动藏区学生大规模赴内地接受职业教育。

四川省教育厅介绍,录取工作已基本结束,目前相关部门正制订接收学生的方案。新生接送工作由政府统一部署,根据各州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时间表,由政府牵头成立领导协调小组实施。新生接送工作9月11日开始,9月17日基本到位。

藏区学生职业教育一直是影响藏区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短板。据了解,9+3免费教育计划是四川省委自今年开始在藏区实施的三大民生工程之一,另外两大民生工程是牧民定居计划和帐篷新生活工程。四川藏族人口约120万,为第二大藏区。四川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罗大宪表示,四川对藏区实施三大民生工程旨在加快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此外,也是出于稳定的考虑。

藏区孩子往往是家中辅助劳动力。

破解藏区教育困境

建国60年来,藏区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四川省在2001年实行《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后,藏区教育有了较大发展。据悉,2001年至2008年,四川省用于藏区教育的投入高达30.2亿元。罗大宪介绍,目前四川藏区仍有两个县未普及义务教育,全部32个县将于明年全部普及义务教育。

国家为发展藏区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作了诸如马背学校、帐篷学校、寄宿制教育等尝试,但是都无以彻底解决藏区教育的实际问题。“藏区教育一方面国家花了很多心思,藏民也认为政府这方面考虑很周到,但对教育问题还是显得不那么积极。”四川大学教授、民族学家冉光荣称。

究其原因,冉光荣认为,藏民自从包产到户以后,家庭成为一个劳动单位,要完成农业、牧业的复合生产任务,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当藏民的小孩成为一个半劳力,即十五六岁的时候,对家庭的生产经济具有重要的价值。虽然政府对小学生、初中生给予了充分的照顾,但农牧民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教育让其家庭劳动生产力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藏区的教育方式和内容跟内地一样,缺乏针对藏区生产特点的安排,藏区学生在念完初中以后,缺乏进入现代社会就业的途径,对其谋生的手段无法带来保证,不能对家庭带来贡献,反而让其固有的劳动习惯、劳动技能有所退化。

9+3免费教育计划,安排藏区学生到内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是出于对他们未来的就业问题的全面考量。“如果藏区学生在职业学校毕业后,政府通过各方面努力在就业问题上给予相当大程度的保障,那么他们原来那种维护家庭经济的思想状态就会改变。”冉光荣表不。

四川省民委社会事业处处长侯蓉华介绍,此次9+3教育计划接收藏区学生的学校是由省里指定的,都是挑的好学校、好专业,由省里对各个学校下派接收任务。参加该计划的藏区学生每年每人免除学费2000元,生活费前两年每年每人补助3000元,第三年补助1500元,此外其他补助每年每人1500元。其中,每年每人1500元生活补助由中央财政支付(针对全国所有中职学生),其余则由四川省财政支出。

“四川省投入巨大力量发展藏区中职教育,主要是解决藏区学生的出路问题,”侯蓉华表示,“这对于破解藏区教育困境有重要意义,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会有比较大的促进。”藏区中职教育及就业现状

与全国两类高中,即普通高中和中职高中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一样,四川藏区普通高中和中职高中发展存在严重失衡,其比例是7:3。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四川藏区在校中职学生只有7534人,而普通高中学生有21353人。

罗大宪介绍,从国家教育的大背景来看,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国家的方针,因此要吸引藏区学生读中职学校。启动9+3教育计划之后,根据今年中职招生的情况看,中职学生人数高于普通高中。

虽然藏区也开办了一些当地的中职学校,但是缺乏一整套较为系统的做法,无论在办学条件、教学环境、师资力量、未来针对就业的实践来看,都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尤其是草场承包之后带来的闲散劳动力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问题专家扎洛介绍,藏区实行承包以后,草场都拉了网围栏,牧业需要的劳动力大大缩减,放牧的劳动比以前简单了,这使得青壮年劳动力很多处于空闲的状态。此外,藏区私企发展得不好,规模不大,就业吸纳能力不足。很多适龄青年只能依靠夏天挖虫草、松茸,或者在建设工地打工。而藏区冬天寒冷漫长,有近半年不适宜土木工程建设,致使很多劳动力出现长达半年的空闲。现代职业技能的不足,也使他们在与外来劳动力竞争之中缺少机会。

大量闲散无业青壮年被认为是新的“不安定因素”。冉光荣对此表示:“藏区一个很明显的问题,要稳定就要保证青年一代的就业问题,这批人优先保证起来,让他们的生存条件有了根本保证,那么对于谈稳定才有基础。”

此外,扎洛在对藏区的实际调研中发现,随着牧民定居计划的实施,藏区牧民定居后对教育的需求非常大。但是以藏民现在的情况来看,9年义务教育后,他们要上高中,参加高考,和城里的学生做高考的竞争,面临很多不利因素,因此职业培训对他们是很好的出路。

然而,由于藏区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以农牧业和资源性经济为主,藏区中职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学生只好到内地来就业,只有农业、卫生、教师可以在藏区内部消化。罗大宪表示,四川省提供免费政策吸引藏区学生到内地来学习,一方面让他们到内地来感受现代文明,接受新的职业观;另一方面学到一门在内地能找到工作的本事。此外,政府会提供一些便利条件,积极帮助他们就业,比如介绍、组织他们到沿海去。

一项“政治任务”

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今年预计接收205名来自藏区的学生,目前已有162名报到。该校招生就业指导处主任黄毅介绍,在课程方面,学校将选择烹饪、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财会电算化三个精品专业面向藏区学生。藏区学生将分散到这三个专业中和汉族学生一起学习,藏区学生占到这三个专业总人数的约四分之一。

黄毅表示,学校和省里都考虑到,将藏区学生集中到几个专业便于管理。而在课程设置上与汉族学生并无二致,与汉族学生统一编班。“汉族学生也好,藏族学生也好,对他们的基本教育,比如爱国、民族大团结教育、职业教育、文明礼貌方面的教育这些最基本的要求都是一样的。针对藏区学生的特殊性,我们会开展更细致的教育,平时利用周末.通过活动的形式与他们沟通、交流,他们慢慢理解和接受现代‘文明科学教育。”黄毅介绍,校领导、教职工和在校学生还会对藏族学生进行帮带工作,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了解学校、融入学校大家庭中。

该校学生处主任毛秀英介绍,省里面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省长出席了这项工作的相关会议,“这是省里的一项政治任务,要提升藏区学生的文化素质。我们就是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

今年是9+3教育计划实施的第一年,很多学校此前并没有集中接收过藏区学生,此外四川省对此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因此各指定中职学校对此十分谨慎,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侯蓉华介绍,一些学校为了做好藏区学生的教学工作,专门请民委的人给教师们讲民族知识、民族政策。

罗大宪称,对藏区学生的管理和其他学生一样,按照国家对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大纲来执行,一方面按中央的统一部署,在爱国教育当中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另一方面根据藏族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的特点,灵活地调整课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可资借鉴的既有例子是,四川大学旅游学院开办的西藏班,对来自藏区的学生并没有进行耳提面命的政治教育,而是教育他们作为一个大学生担负着毕业后建设西藏旅游业的任务。“这样一种理念的灌输自然很容易让他们接受,而且他会得出他自己的看法。去年拉萨事件的时候,四川大学两三百藏族学生都是很稳定的。这样一种教育方式自有它的实效。”冉光荣表示。

编辑 袁凌 美编 黄静

猜你喜欢
藏区四川省中职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1号)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甘孜藏族自治州派出所遭冲击 警察开枪自卫
冲击派出所扰乱藏区不得人心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