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经济“集结”在望

2009-05-13 09:00郑东阳吴疆邱靖
凤凰周刊 2009年28期
关键词:吴敦义马英九民进党

郑东阳 吴疆 邱靖

“今天不做,明天会后悔!”

当年,蒋经国面对众多针对“十大建设计划”的质疑时,曾以这句话为由力排众议。如今,他的秘书马英九也搬起这句话力挺他提出的“ECFA”。9月14日,马英九称,要和对岸签署ECFA政策没有改变,甚至希望时间快一点,期待在明年初以前完成。

这将是一个攸关台湾未来10年命运的最重要决定,其意义不亚于三通和直航,倘若一切都应马英九所言,它将影响全台湾的每一个人,涉及他们的工作权、薪水与财富。因此,今年12月举行的第四次江陈会上,两岸是否开始协商乃至签署ECFA成为两岸互动的下一波焦点。

此前,突然袭来的“莫拉克”让不少人对ECFA充满了担忧。因救灾不力,刘兆玄内阁总辞,吴敦义和朱立伦接班。而刘内阁中,前经济部长尹启铭一直是台湾方面主导ECFA谈判的舵手,尹坚辞不留任,引发外界对马当局继续推动ECFA进程的质疑。

不过,9月中旬,新任行政院长吴敦义的一番表态给了ECFA的支持者一颗定心丸。吴称,两岸即将在10月展开针对签署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协商。

当然,反对者依然在唱衰,他们质疑台湾当局,即便尝了ECFA甜头,过了蜜月期后将付出什么代价?

非懂不可的“ECFA”

“ECFA”到底是什么?

鲜有大陆人听说过这个单词,而在海峡对岸,虽然大部分台湾人对其耳熟能详,但台湾智库最近调查指出,高达85%的民众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

ECFA即“两岸经济合作架构(框架)协议”的英文简称,是指在世贸允许的框架内,两岸类似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合作协议。如果两岸签定ECFA的话,有望形成人口达14亿、生产总值达3.6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

简单地说,这就是一个两岸“关起门来玩儿”的贸易协定,目的在于,逐渐消除两岸之间的贸易壁垒,同时搞活投资。台湾《商业周刊》的说法更为直观:“只要两岸签订该协议,届时,台湾所有出口到大陆的商品零关税;大陆想采购台湾的面板、手机、芒果、凤梨,也无需理会价格和数量,游戏规则两岸说了就算,日本、韩国别想来抗议。”

这个协议首次亮相于2008年初,当时还是大选候选人的马英九在竞选政纲中,即提到当选后将与大陆签订互惠两岸的经贸协定。国民党执政后,该协定被马政府视为拯救台湾经济危机的政策。

台湾著名财经评论员吕国祯认为,FCFA将给台湾带来两个利多和两个利空。利多之一是企业营收获利增加,拉抬股价。以台塑集团为例,若有了ECFA的加持,明年起有如猛虎添翼。台经济部委托中华经济研究院的报告称,届时大陆的石化原料平均进口关税6.17%将降为零,有助于台湾石化业取代日韩原有的8%之市场占有率,多赚约380亿美元的市场,折合新台币约1.25兆。

此外,ECFA也对普通台湾民众产生利多影响,可以使三资汇流、就业增加、薪资调涨。吕国祯分析,ECFA一签,台湾将成为最佳跳板——被挡在门外的日、韩等国可以投资台湾转进大陆。受此影响,台北股市有望上万点,甚至是前所未有的两万点行情。算一算总账,ECFA将让台湾经济成长率多出1.72%,失业率减少2.63%。

台大经济系教授林建甫甚至认为,过去8年台湾举步维艰,台商有苦难言,签订ECFA才能打通台湾的任督二脉。台湾要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在此一举。

难道只有利多,就没有利空吗,)当然不是。由于ECFA属双边自由贸易的过渡性架构,虽然早期台湾可以使用“早期收获的条款”先要求大陆开放市场给台湾,但是过渡时间过后,台湾也必须要开放市场给大陆,达到双方都零关税。吕国祯称:“如此一来,大陆资金与劳动力优势明显。以服务业为例,台湾早晚必须开放服务业市场给大陆。届时大陆的金融业、服务业、餐饮业等也可以进军台湾,资本规模大的,有可能打倒台湾本土的中小企业,进而收购台湾企业。”而签署ECFA后,台湾对大陆依存度也将提高,此为利空之二。

虽然有利有弊,但是台湾舆论普通持有的观点是“利大于弊”,而且是势在必行。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李非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2010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届时大陆与东盟10国间有93%的商品进口将实行零关税,其中包括机械、石化等当前台湾出口大陆的主要产品类别。而台湾产品卖到大陆却仍有高达6%至15%的关税的话,竞争力势必大减,对岛内产业造成冲击。

因此李非认为,对台湾而言,ECFA的商谈签署是迫在眉睫的。

千呼万唤未出来

正因为其如此重要,过去一年,即便是“莫拉克”风灾期间,ECFA都是岛内争议的焦点。

“ECFA”的前身叫“CECA”。“CECA”是马政府提出的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的英文简称。此后,马英九政府又对“CECA”重新修改,改名为“ECFA”。为什么作这一修改,是台湾的“文字讳”作怪,因为CECA名称同香港与内地的“CEPA协议(内地与香港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太像了,会被台湾一部分民众特别是民进党的支持者认为是将台湾“香港化”。

如果说早前台湾朝野争议的焦点还在“文字层面”的话,近几个月来则上升到技术层面。

马英九当局急着要救经济,只说“利多”,不敢谈“弊空”,前经济部长尹启铭更是把ECFA形容为“一颗鸡蛋三颗蛋黄”;而民进党则不谈利多,重点抓住台湾对大陆依存度提高后“主权”等会受威胁,将经济议题上升到“卖台”的政治层面。于是,近期,蓝绿两党已经开始进行表决及决策的技术之争。

民进党人先是表示,ECFA事关重大,必须经由公投来解决。8月27日,台当局公民投票审议委员会以13:4(两票弃权)的比数,否决了民进党提案联署的“ECFA公投”。党主席蔡英文因此恼羞成怒,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的反制措施来推翻公审会所作的决定,党中央决定将进行诉愿、再诉愿、行政诉讼,甚至提请“宪法”解释。

为了缓和在野党的“怒气”,新任阁揆吴敦义称,ECFA具高度敏感性,更需要人民的高度共识,赞成ECFA必须接受“国会”监督——即不以行政命令方式下达,而是以提案方式交立法会审议通过。

除了程序上的纠纷外,海峡对岸的“海西经济区”也被卷入纠纷。虽然大陆和台湾官方都称,ECFA与“海西经济区”是两回事,没有必然联系,但由于北京方面有过ECFA若能签署,可在“海西”先行先试的说法,绿营据此认为“两岸关系”降格为“闽台关系”,是在矮化台湾。

8月10日,福建省副省长陈桦访台时宣布的十项惠台政策中,有数项就带有“试点烙印”。之后,福建省将平潭岛作为两岸合作的综合试验区,探索成立海关特殊监管区。

更让台湾心情复杂的是,陈桦等高官访台让台湾朝野见识到了大陆的采购威力。以台湾面板厂为例,经济危机让其产能利用率只剩下35%,在大陆登高一呼之下,上千亿元的订单涌入,硬是把产能利用率拉高到90%。绿营人士认为,大陆方面是想借此表达:两岸签署ECFA,这些好处会“更多”。

因此台湾《新新闻》的文章指出,这场海西特区的两岸大论述才刚刚开始升温,表面上,这是大陆国务院背书先行先试的政策,交由福建省领导访台释出招商善意;实际上,这应被视为两岸主政者的ECFA谈判角力,一往一来,谋略过招,大有窍门。

有望年内签署?

在吴敦义接班后,ECFA可以说得上是台湾新内阁的关键挑战。吴敦义表示,两岸有望在10月份协商ECFA,马英九更是期待在明年初以前完成。

不过,具体参与协商的技术官僚却泼了盆冷水,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高孔廉9月14日说,目前评估ECFA议题将不会放在今年内举行的第四次江陈会签订。但他强调,目前两岸各自业务主管部门的协商仍在推动中。

“无论马英九怎么换内阁,ECFA不会也不可能作出调整。陆委会赖幸媛和海基会江丙坤团队都没有变动。年底的选举和大陆的态度会成为左右EC FA签订日期的两个重要因素,”台北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郑又平对ECFA持乐观态度,“不出意外,农历年初,就会有好的态势。”

年底举行的选举将成为影响ECFA签订日期的重要因素,郑又平认为,此外,陈水扁一审被判有期徒刑对民进党冲击很大,民进党是彻底切割还是继续“与扁共舞”值得关注。倘若民进党成功与扁切割,届时民进党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ECFA,只深究技术细节,不反对大方向;若陈水扁获得保释,没有继续延押,届时深绿会紧紧围在陈水扁周围,这部分民众甚至会上街示威,且会拿ECFA充当议题。届时,选举临近,蔡英文会否冒险打这张牌令ECFA生变,对马英九是一个考验。

此外,受ECFA负面影响的阶层的抗议也是马英九当局要面对的。这些阶层包括台湾的服务业者、普通工人等,他们质疑称:“台股登上两万点,但换取的是24万人失业。3000亿元新台币外资排队要涌进台湾,但有产业面临全面开放市场后的威胁。如果说这一切是富人的威而刚、穷人的土石流,我们还是要签下这份会影响台湾10年、20年,甚至更久的ECFA?” 编辑 涂艳 美编 黄静

猜你喜欢
吴敦义马英九民进党
“拒绝民进党”
卖水果
不够用
日本民进党成立
上万猪农扔粪抗议马英九
马英九接种 甲流疫苗
民进党大腕北京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