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叔平:在“国进民退”中谢世

2009-05-13 09:00胡佳恒
凤凰周刊 2009年28期
关键词:非公经济

胡佳恒

9月14日,经叔平在北京逝世,终年91岁。

被誉为大陆商业教父、民营经济代言人的经叔平,在改革开放后活跃于商业舞台30载。自1979年参与组建邓小平亲倡与批准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来,先成立中国第一家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后主政工商联系统,最后亲手创立新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试图为中国民营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先天不足。

然而,正如其挽辞所书“经叔走好,未遂遗愿”,终其跌宕起伏的一生,经叔平见证了大陆非公经济的进退史,却终未等到民曹企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坚的那一天。

从被统战到统战

经叔平1918年生于上海,其父经易门系民族资本家。1939年,经叔平从圣约翰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弃文从商,开始接管家族产业。先是在其父任董事长的新中实业厂当副经理,后又担任上海华明烟厂经理。

上海解放不久,经易门成为第一个向军管会领导询问新政府烟税标准的老板代表,得到的回答是:“赶快开工,恢复生产。”但不久各行各业就兴起公私合营,经叔平的华明烟厂成为最早实行公私合营的试点烟草企业。中共特派员驻厂后几经调整,华明转产,经氏家族的卷烟工业史就此谢幕。

1949年,经叔平加入民主建国会。和荣毅仁等“红色资本家”一样,他在解放初期及“文革”时期沉寂多年。

在担任上海卷烟联合生产销售公司总经理兼上海卷烟工业同业工会主任委员,自此以民主党派身份进入工商联系统后不久,1957年,“反右”开始,由于和荣毅仁、盛康年、严谔声此前经常谈论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问题,经叔平等人被揭发为搞小圈圈,组成“荣盛小集团”,在工商联和民建中排挤左派,与党搞斗争。

据荣毅仁事后回忆,当时就有人说,工商界朋友要少来往,不要讨论国家大事,更不要公开发表什么意见。“文革”一来,这批人又因当年的“历史问题”被整。此后,这种消极影响多年不散。以至于1979年荣毅仁邀请经叔平加入新组建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时,他们仍被告诫,为什么一定要出头搞这种事,为什么不吸取1957年的教训?

“文革”结束后,1979年1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与荣毅仁、猪鬃大王古耕虞、钢铁大王胡子昂、新民机器厂创始人胡厥文等工商界五老座谈,表示“要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应该用起来”。

半年内,由荣毅仁挑头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获国务院批准成立。熟悉国际贸易、国际法律和国际会计的经叔平被荣毅仁请出山担任副总经理。一批老资本家与新中国高干子弟出任要职的奇特组合,第一次在中国亮相。

其时的海外舆论认为,以经叔平为代表的老资本家复出,以及这家有特殊背景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大陆开始遵循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规律和经验——尽管某些经验可能已过时;同时,中共高干子弟的加入,也将为各种制度突破提供特殊通道。

至1990年代,在中国大陆,私营经济已不再作为社会主义的对立面而存在。随着非公经济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壮大,中共高层反而希望能将非公经济纳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队伍中来。

1991年中共中央15号文件赋予工商联做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明确这一人群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其政治归属得以明朗化。

1993年,75岁的经叔平在全国工商联“七大”上当选为执委会主席,成为继陈叔通、胡子昂、荣毅仁之后的第四位主席。他撰文提出工商联在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思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有针对性地做好这部分人士的工作,调整关系,兴利抑弊,把这部分人士纳入到党的统一战线的工作领域,成为新日,1N统战工作的新课题。”

在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韩福国看来,如果深入到社会转型结构内部,就可以看到作为群体或是阶层出现的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家,牵动着1949年之后新政权的历史命运。中共作为执政党,从一开始消灭私营经济,改造这一阶层,到后来又要仰赖于改造完成后的此阶层人士,重振民营经济。

经叔平正是这一转型的见证人。而经治下的工商联,也迎来了1953年成立以来最为迅猛的发展。经叔平曾笑谈,他的工作从60岁才开始。

非公经济代言人

也就在1990年代初,私营企业迅速上升的同时,金融领域对民营企业仍属禁区,国家银行主要对口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地下钱庄、非法集资等活动因应难以抑制的资金需求汹涌而来。

1993年,刚上任的经叔平即表态在任将做几件事情,最重要的事就是办一家银行——专门为非公有制经济实体融资的银行。

他考虑到,改革行至当时,国家银行在未来一段时间一定会进行改组、改制、改造,但从国家银行变身商业银行,究竟是何形状,尚无人知晓。“所以我就提出来可以不可以成立一个新的类型的银行,这个银行也是按照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银行模式来创建。要改革以前的银行,动作是非常大的,现在做一个小的银行出来是试试看。行不行还是个未知数,假如适合中国的情况那就发展下去,假如不行,那它因为是小银行也无所谓,影响也不会很大。是从这点出发来考虑去办这个银行,而不是为了‘圈钱。”经叔平生前回忆。

于是,促成中国民生银行的创办,成为外界眼中经叔平在工商联任内最辉煌的一笔。

表态后第二天,经叔平请来两位“笔杆子”酝酿了一周时间,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人民银行行长的朱镕基写了一封信,提出由工商联牵头,成立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东以工商联系统内有实力企业家为主,以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为首要任务。两天后,朱镕基批示“请人民银行予以考虑”。

1996年,中国第一家民营商业银行——民生银行正式挂牌开业,78岁的经叔平被推选为董事长。经叔平本人不持股,却能坐上中国首家民营银行的头把交椅,并享有投票权,这在中国股份制改革的进程中绝无仅有。

但对于民曹企业,经叔平并非只抱以粗放的帮扶态度,他既坚持“雪中送炭”,又主张对于无药可医的企业“见死不救”。在中国现有体制内,民营企业既缺乏信用监管又没有信用担保,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毕竟是民生银行这样的商业银行难以承担的。

一位在地方从事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企业主,曾与经叔平就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有过短暂的交流。他回忆称,经在听到他的企业是为中小企业融资解决资金问题时,切中要害地问他如何保证自身企业实现盈利,经还就此谈了自己的观点,细致到连盈利的百分比都谈到了。而经叔平对自家民生银行的风险控制和盈收能力的看重,更可想而知。

之后,经叔平被中国民营企业家奉为“民营经济代言人”。作为历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提出的各种提案和建议,包括关于健全财产法律制度、加强私有财产保护的建议案等,也多有涉及非公经济领域。特别是私产入宪,就是经叔平率领工商联多次呼吁,终在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中落实。

“国进民退”中谢世

近年来,经叔平逐渐从各种职务中隐退。

2006年春节前,温家宝看望了3位党外老同志,经叔平位列其中。温家宝紧握经叔平的手表示:“您为国家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一生跟着党走,参与了社会主义建设,参与了改革开放,并费尽心血。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耄耋之年的经叔平,细致谈话需要戴助听器,但给人的感觉是精神矍铄、仙风道骨,和蔼可亲的态度更像是一位学者。在一次民生银行内部会议中,原定的20分钟讲话,被拉长到40分钟,其思维敏捷不输年轻人。

2D05年荣毅仁过世时,经叔平躺在病床上,媒体好奇他会如何评价这位多年好友,他的秘书向外界说:“现在不能再打扰他了,经先生经不起这样的打击。”如今经叔平过世,各地民营资本大佬惊愕之余,唁电也如雪片飞来。大陆富豪严介和致辞:“经叔走好,未遂遗愿,吾辈当竟!”

从经叔平1979年出山至2009年过世,30年间,中国大陆急速滑入一个“十亿人民九亿商”的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甫一放开,深藏民间的创富冲动显示出巨大能量,在短期内创造出—个空前繁荣的民营经济上升期,以至于人们惊叹“国退民进”。至1990年代末,中央正式确立了国家只对战略资源相关企业和垄断性资源企业直接管理,其余的一律民营化的政策——“国退民进”似成国策。

但时间并不长,改革浪潮的流向重新变为“国进民退”。几轮宏观调控下来,航空、钢铁、能源等领域“去民营化”不断升温。而2008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过后,大陆媒体报道显示,4万亿中央投资计划中,近90%的项目被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民营企业几无参与;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大型国企也受益最多,而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占95%)并不明显。在经济资源全面向国企回流的浪潮下,中国大陆新一轮“国进民退”引起各界关注。甚至民生银行,也出现在将被中国人寿收购的传闻中。

韩福国说,经叔平这一辈人的命运纠结所在,在于虽然内心深处清晰掌握市场法则,但毕其一生不得不与这个民族的命运链接在一起,付出尝试和认识的时间代价。

经叔平9月14日过世后,新华社刊发讣告,评价其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编辑 涂艳 美编 黄静

猜你喜欢
非公经济
扎实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非公经济成为拉动西藏经济增长“新引擎”
上半年陕西非公经济增加值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问题探究
什么样的政商关系才算既“亲”又“清”
新建区2015年非公经济发展探究
钟祥:“百日攻坚行动”补党建短板
非公经济迎难而上运行压力不容忽视
加强非公经济党组织建设
上半年陕西省非公经济占全省GDP比重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