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象齐“舞” 中印“争尼”欲何为?

2009-05-13 09:00李志斐
凤凰周刊 2009年28期
关键词:普拉尼泊尔印度

李志斐

今年5月,中国和尼泊尔曾通过一项友好条约草案。就在日前,据《印度快报》网站报道,中国正在督促尼泊尔在其首都加德满都建立一个永久性机构,其功能类似于印度、尼泊尔之间的边境管理联合工作组。巧合的是,印度和尼泊尔也曾签署过友好条约。面对此情此景,印媒再次大呼中国正在“加紧与印度争夺尼泊尔”。其实自2008年普拉昌达执政到如今内帕尔就任新总理,有关“中国正在与印度竞争尼泊尔”的言论就充斥印度各大媒体。尼泊尔,这个地处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的内陆山国,是不是真的已经成为中印角逐的新战场?

打击“藏独”,中国需要尼泊尔

尼泊尔与中国的西藏自治区接壤,接壤边界长达1400多公里,虽然中间有喜马拉雅山作为天然隔断,但以信奉印度教为主的尼泊尔也包容藏教,晋代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就曾到过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位于尼泊尔南部)。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许多藏教徒穿越珠穆朗玛峰迁居尼泊尔,据统计目前居住在尼泊尔的藏人多达3万人。

但自上世纪50年代末达赖喇嘛出走尼泊尔后,尼泊尔就逐渐成为“藏独”分子“重整旗鼓、再建力量”的盘踞地。在西方反华势力的培植和蛊惑下,以达赖为首的“藏独”分子先后在尼泊尔建立“达赖驻尼办事处”、“藏青会”尼分会、“四水六岗卫教军”尼分会等组织,组织反对中国政府的游行、示威、集会,对藏人进行分裂教育,对不听达赖集团指挥的藏人进行排斥、打击。

据报道,“达赖集团”甚至在2007年开始采取新政策,即在尼泊尔寺庙里有“藏独”思想的僧人每隔两三个月,就被轮换到达赖在印度的“流亡政府”所在地达兰萨拉,接受“培训”和“熏陶”,不断壮大“藏独”队伍。尼泊尔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境外“藏独”分子活动最猖撅的国家。因此,中国要稳定西藏离不开尼泊尔的支持和配合。

尼洎尔也是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缓冲地。一方面,达赖集团总部设在印度,并获得印度庇护几十年,触及到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要解决“藏独”问题需要印度对“藏独”转变态度,减少资助和提供反华场所;另一方面,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龙象之争”从未停止,悬而未解的藏南地区归属问题随着10万印军的进驻更增“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有报道称,尼泊尔前总理、毛派武装领导人普拉昌达目前揭露,“美印轴心”计划发动反华行动,甚至想利用尼泊尔领土对中国发起袭击。加上近年印度海军频频参与美国主导下的多国海上演习,矛头所向也是中国。此种情况下,尼泊尔的地缘战略价值对中国来说更是弥足宝贵。

有报道称,中国正在加大对尼援助力度,尤其是在军事安全领域。中尼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也在年年深化,近些年中同尼签署经济和技术合作协议,提供高额无偿援助,组织“中国西藏——尼泊尔经贸洽谈会”,帮助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中国和尼泊尔之间共有5个开放口岸,双边年贸易额约为2亿美元。2008年中国开始动工修建由拉萨直通卡萨(距离尼泊尔首都以北约80公里处)的青藏铁路支线,计划3年内修建完成。鉴于此,外媒不断宣称中国“逐步增强在尼的影响力”。

尼是印度制约中国的一枚棋子

尼泊尔的东、西、南三面被印度包围,因此对印度来说,尼泊尔是印度对华战略的天然屏障,是在南亚的“后院”。印度政府2007年曾公布对本国战略利益最重要的10个国家,尼泊尔排名第7,中国位居其后,可以说,尼洎尔在印度外交政策中一直占有特殊位置。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印度就和尼泊尔签订《尼印和平友好条约》和《尼印商贸条约》,将尼洎尔纳入自己的大战略中。印度的军事联络代表团曾一度驻扎加德满都,军事人员也进驻尼泊尔北方边界。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公开宣称,“尼泊尔是印度的势力范围”。

尼泊尔就是印度制约中国的一枚棋子。中印从地缘战略而论一直处于极其复杂的博弈坐标系中。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友好,给巴提供武器,成为印度视中国为威胁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海权战略调整,中国军舰远航亚丁湾,斥资建航母等远洋战略,也让印度倍加紧张,害怕中国军舰出现在印度洋海域。”印度将中国视作“安全威胁者”,加上长久以来的领土争端等矛盾,中印矛盾与利益冲突难以调和。因此,印度极为重视对尼关系,甚至多次直接干预尼政治事务,试图把尼泊尔变成另一个“锡金”或从属国,从而争得针对中国的有利战略地位。

从现实看,印度控制着尼泊尔的经济生命线,是尼泊尔最大的贸易伙伴,尼的石油、天然气、化肥等主要战略物资,以及大部分工业产品都要从印度进口。印度生产的汽车、电器、成衣、百货商品在尼泊尔占相当比重。尼泊尔是印度经援最多的国家。尼总理内帕尔近期访印时,印度宣布将向尼泊尔提供高达200亿卢比(约合36亿元人民币)的援助和项目。同时,印度和尼洎尔两国在历史、文化、语言和宗教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报道称,印度在尼泊尔经商的人数将近100万,在印度居住的尼泊尔人也超过600万。

几十年以来,印度不遗余力地加强对尼泊尔的渗透,单是驻尼使馆外交官就多达200余人,是大多数国家的10倍。印度政府还享有越过尼泊尔中央政府直接向地方或个人提供经济援助的特权。在尼很有影响的“尼泊尔第一电视台”总部就设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印度电影、电视剧和流行音乐已经渗透到大多数尼泊尔家庭。印度的铁路专家们还正就修建通往尼泊尔的铁道线路进行初步调查,报告有望在短期内出炉,意在抗衡中国的青藏铁路。

“搞好平衡外交,实现左右逢源”

尼泊尔历史悠久,公元前6世纪就建立了王朝,一直以保守、神秘著称。但近些年来,却因其政治风云激荡而被世人注目。2008年5月,尼泊尔改制共和,实现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国体转变,并于同年8月选举尼共(毛)主席普拉昌达出任首届政府总理。短暂平静之后,2009年5月,由于尼总统否决了政府作出的解除尼军参谋长卡特瓦尔职务的决定,普拉昌达在执政8个月后突然宣布辞职。在经历20多天的政治危机之后,尼共(联合马列)领导人内帕尔当选新总理,开始执政。

在普拉昌达执政尼泊尔期间,中尼关系发展迅速,普拉昌达甚至打破惯例,把中国而不是印度作为自己上任后访问的首个国家,彰显对华友好姿态。中尼之间经济、外交、军事互动日益频繁,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尼泊尔对“藏独”势力的严厉打击使中尼关系更上一层楼。而尼印关系则“一直处于低谷”,印度有些鹰派学者把中国与尼洎尔的友好往来视为“对印度的威胁”,认为“中国对尼渗透需要印度高度警惕”。

但随着内帕尔成为尼洎尔新当家人,中尼关系发展是否会一如前期,保持友好升温状态,目前只能拭目以待。但据有关媒体报道,内帕尔在当选后首次出访印度时已经向印度作出修正亲华政策的保证,正积极地“进一步回顾两国关系”。

不过,印度和尼洎尔关系的“修复”和“升温”也不是一路平坦,尼泊尔一些在野党已经开始公然反对印度对尼的“赤裸裸的干涉”,指责印度推行地区扩张主义,正在试图将尼变成新殖民扩张主义的受害者。另外,尼洎尔的大片农田因印度边境修建水坝被淹,成千上万居民不堪印边境安全人员骚扰而逃离家园,以及逾1800公里边境线上的60多处领土被印度不断蚕食等,都将成为两国关系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尼洎尔现在仍然处于社会转型起步阶段.封建残留处处可见,资本主义发展稚嫩,政党林立,派系复杂,各种矛盾盘根错节,各种利益冲突纠结。用英国驻尼泊尔大使安德鲁霍尔的话说就是,“尼洎尔是一个脆弱的国家”面对“龙象共舞难逾珠峰”的现实周边环境,尼泊尔深知,中印尼的三角关系无法回避,得罪任何一方都会使自身更加“脆弱”,唯有在两个地区大国之间“搞好平衡外交,实现左右逢源,尼泊尔才有可能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而这种思维也将在长期内左右尼外交政策.成为尼构筑尼印、尼中关系的核心。

编辑 萧方 美编 青年

猜你喜欢
普拉尼泊尔印度
如果可以去印度
看好了!
普拉昌达下周访华
乖乖兔的菜园子
尼泊尔的忧伤
尼泊尔的印象
尼泊尔 震后的日常生活
最高警察
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
印度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