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都才”连用时被“才都”替换情况考察

2009-05-13 08:34
现代语文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语料学报语气

陆 琳

摘 要:本文对北大语料库和人民网副词“都才”连用时可以被替换成“才都”的语料进行了逐一分析,对可以被替换的语料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发现了副词“都才”连用时的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最后分析得出“都才”可以被“才都”替换的两个条件,即“都”的意义和副词凝固程度。

关键字:副词连用 都才 才都 替换

一、引言

“令人震惊,她们都才9岁。”中的“都才”可以替换成“才都”,语义几乎没有变化;“他都才到,你让我几点到?”中“都才”却不可以替换成“才都”,这仅是因为第二句的主语是单数吗?如果把它换成复数,如“他们都才到,你让我几点到”替换成“他们才都到,你让我几点到”,语法虽没有问题,但语义却发生了变化。在什么样的语义环境下,“都才”可以替换成“才都”,且语法成立,语义没有变化,这引起了我们的研究兴趣。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副词连用的研究逐渐走向方法系统、归纳全面的成熟阶段。”[1]学者对副词连用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副词是否能修饰副词,即连用的两个副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二是副词连用时的类别和顺序。在这两个问题上学者的见解不一致,但鉴于本文主要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角度出发,并无意深入探讨副词连用的问题,故决定采取一家之言,对争议的问题暂且回避,“副词连用,指的是在状语位置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副词的连续使用。副词连用可以从以下四个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连续和断续;右向与左向;合指与分指;同类与异类”[2],由于篇幅的限制和研究目标的关系,本文仅从连用指向上进行分析。

二、副词“都才”连用与被“才都”替换情况考察

(一)副词“都才”连用时各自的意义和指向

我们收集了北大语料库和人民网“都才”连用的语料,因“都”是个多音字所以出现了大量的“盐都才子”“东都才子”这样所谓的“都才”连用情况,排除这些非副词连用的用法后,共整理出现代汉语语料115例。在语义指向上,“都”全部前指;“才”全部后指。在意义上,我们采用《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中对于都、才意义的划分,即“都1”表示总括全部;“都2”表示甚至;“都3”表示已经。“才1”表示刚刚,事情在前不久发生;“才2”表示事情发生或结束得晚,“才3”表示数量少,程度低;“才4”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然后怎么样;“才5”强调确定语气。在所有语料中,“都”是表示总括全部的副词有110例,占到总语料的95.65%,表示“甚至”语气的有5例,占4.35%;“才”表示刚刚,事情发生在不久以前的有48例,占41.74%,“才”表示事情发生或结束得晚有7例,占6.09% ,“才”表示数量少(包括年龄小)程度低有50例,占43.48% ,“才”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然后怎么样有2例,占1.74%,表示语气的有9例,占到7.83%。数据比例如下图所示:

(二) “都才”可以替换成“才都”的语料考察

我们对“都才”连用的语料进行了分析,用“才都”对语料逐一进行替换,并分别就“都”与“才”各自的意义和指向进行了归类,结果如下:

1.“都1”是表示总括意义的范围副词,前指。“才1”表示刚刚,事情在不久前发生或结束,如“面对这场特大灾难,一切才都刚刚开始。”“她和男朋友是在大学里认识的,两人都才工作不久,想结婚买房。”“都才3”连用时,大部分都可以被“才3都”替换而语义不发生变化,而有一些句子如“5年前的乔森只是以节能灯单品跨入照明行业,一切都才起步。”“从长远看,建材行业的整合都才开始。”其中的“都才3”就不能被“才3都”替换,原因是在这些语例中“都才”后面是一个光杆动词。因为同样是“都1才1”连用,“一切都才刚刚起步”中“都才”即可以被替换为“才都”。

2.“都1”是表示总括意义的范围副词,前指。“才3”表示数量少(包括年龄小)、程度低,如“众妻中年龄大的已经70多岁,但大部分年龄都才20岁出头,许多甚至比他的一些女儿还要年轻。”“班里的女生都以瘦为美,互相效仿着减肥,我们两个自然不能免俗,明明都才90多斤,却身不由己还是想做骨感美人,反正大家都在减。”“都才3”连用时,全部可以被“才3都”替换而不影响意义。

3.“都1”是表示总括意义的范围副词,前指。“才2”表示事情发生或结束得晚,如“外资品牌都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了,可国产品牌都才很短时间。所以说3G时代国产品牌和外资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是很确切。”“科龙案例直到今天我们大家都才清楚。”“都才2”连用时,都可以被“才2都”替换而不影响意义。

4.“都1”是表示总括意义的范围副词,前指。“才4”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然后才怎么样,如“只有这些问题逐步解决好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本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每一个人也都才能够从中受益。”“只有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社会,每个人都才有和谐的发展,去年一年,我们的产业为社会和谐,为社会的大家庭作出了贡献。”其中的“都1才4”都可以被“才4都1”替换而不影响语义。

5.“都1”是表示总括意义的范围副词,前指。“才5”表示语气情态,后指,如“对于初恋,对感情和现实都才是认识的开始,却遭到这样的打击,却是让人难以接受。”“留在尤文图斯无法获得上场机会,对我对球队来说都才是最没有意义的。”其中的“都1才5”能够被“才5都1”替换而不影响意义。

(三)“都才”不可以被“才都”替换情况

“都2”表示甚至的语气意义的一共只有5例,现罗列如下(句后括号内的是“才”的意义分类):

(1)我们那个乡的乡道都才修好三年。人均稻田不足0.3亩,种的粮食还不够吃。(才2)

(2)说新文化、国粹受制于帝国霸权主义,说《河殇》带有帝国情结,这都才说了一半,而且主要是从外向内。(才1)

(3)这时,父亲过来,重重地在我肩上一拍,大人物也有文凭低的呢,你看,毛主席都才湖南长沙师范毕业呢,我和父亲相视一笑。(才3)

(4)一定要阻止那个赵何齐,自己本是因为刘丽都才来到广陵,她真的要嫁走,自己孤零零。(才4)

(5)那时候人都才组织起来,什么制度都没有,人多了尽打哈哈耽误正事,哪能像如今。(才2)

上述5例中的“都才”不能被“才都”替换,其中又分为两种情况:主语是单数,替换成“才都”后句子语法上不成立,如例(1)、(3)、(4);主语是复数或表示复数意义的集合名词,替换成“才都”后句子语法上能够成立,但语义发生了变化,如例(2)、(5)。这也就证明“都才”连用时“都”表示“甚至”意义时,“都才”不可以被“才都”替换。

(四)副词“才都”连用情况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考察了北大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才都”连用的情况,排除非副词联用情况后,共整理出17例语料,其中“都”全部是表总括的范围副词,而“才”的情况又分为两种。

1.“才”表示事情发生或结束得晚即“才2”有5例,如“一直睡到天黑才都起来,连忙收拾的吃了饭,老武、雷石柱便带着民兵往汉家山来”,占到29.41%;

2.“才”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然后才怎么样即“才4”有12例,如“正因为如此,他的小说才都以城市和旅行为题材,反映人们厌恶都市的喧哗、向往原始生活的心”占到70.59%,数据比例如下图所示:

三、 连用时的一些语言现象及分析

(一)副词“都才”连用时对“才”的意义分布产生了影响

邵敬敏(1997)对《曹禺选集》以及老舍的《骆驼祥子》两部作品中“才”的使用情况作了封闭性的统计:其中对“才”意项的分类与本文的分类一致,即(1)表示“刚刚”;(2)表示“时间晚”;(3)表示“数量少”;(4)表示“条件”;(5)表示“语气”,统计数据如下:

(注:原文并没有采用表格形式)

即“才”单独使用时,“才4”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分别为才2、才5、才3、才1。“都才”连用时“才4”和“才2”出现的频率最低,而“才都”连用时“才4”和“才2”出现的频率又最高,可见副词“都才”连用时对“才”意项出现的频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都”的意义决定“都才”是否能够被替换成“才都”

经上文分析,副词“都才”连用时是否能被“才都”替换并不受“才”意义的影响,而是取决于“都”的意义。当“都”表示总括范围的副词时,“都才”几乎全部可以被“才都”替换,并不受“才”意义的限制。而当“都”表示甚至意义时,“都才”则不能被替换成“才都”。

(三)对“都才”可以替换成“才都”的条件分析

1.“都1”的特殊性。当“都”为表示总括全部的副词,即“都1”时,“在有些情况下,“都”的存在与否似乎并不影响句义。”[3]而且“用都与不用都在语义上的差别表现在一个句子如果用了‘都,就对给定的事物类进行了总括;而不用‘都则不表总括,一般只表泛指。”[4]由此可知,副词“都1才”连用时,可以被“才都1”因为其中表示总括意义的范围副词“都”在“才”前或后甚至删去都不影响句意。而实际上,我们对“都才”可以替换成“才都”的语料进行了逐一的排查,发现这些语例在删掉“都”后全部可以成立。如:

(6)众妻中年龄最大的已经70多岁,但大部分年龄都才20岁出头,许多甚至比他的一些儿女还要年轻。→众妻中年龄最大的已经70多岁,但大部分年龄才20岁出头,许多甚至比他的一些儿女还要年轻。(才3)

(7)直到隔年5月,国美商都才再次出现在媒体视野中,改名为“鹏润时代广场”,国美标记逐渐淡出。→直到隔年5月,国美商才再次出现在媒体视野中,改名为“鹏润时代广场”,国美标记逐渐淡出。(才2)

(8)刚开始工作的女儿,不论工作经验、生活经验和理财经验上都才刚开始。→刚开始工作的女儿,不论工作经验、生活经验和理财经验上才刚开始。(才1)

2.副词连用的凝固程度。“都才”或“才都”与“刚才”不同。据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中考察,“才刚”已基本凝固,内部的语素已经融合,大致相当于“刚才”,如“探春道‘老太太要养活,才刚已经定了。”而“刚才”已经凝固,转化为时间名词。但无论是“都才”还是“才都”,作为副词连用的凝固程度还很低,这其中与所指不同(多是一前一后)以及是副词的异类连用也有关。我们又考察了北大语料库古代汉语语料中“都才”和“才都”连用的情况,其中“都才”连用的语料共7例(其中“都”表示总括的范围副词有6例,表语气的有一例,“才”表示年龄小数量少程度低的有3例,表示事情发生晚的有2例,表示原因的有2例,)一般是在明清小说如《醒世姻缘传》《西游记》中才出现;“才都”连用的语例共有16例(其中“都”表示总括的范围副词有15例,表语气的有一例,“才”表示年龄小数量少程度低的有3例,表示事情发生晚的有3例,表示原因的有5例,表示刚刚的有4例,表示语气的有1例),出现最早的是在北宋语录中。而像“x才”这种现在很多已经凝固的连用副词如“方才”“刚才”产生连用的年代都相对较早,在《敦煌变文》中就已出现。[5]

四、结语

至此,我们就可以回答引言中的两个问题了,即“都才”是否可以被“才都”替换的决定性条件在于“都”的意义,如果“都”是表示总括全部的副词,那么“都才”可以被“才都”自由替换,“才”的意义并不影响这种替换。但如果“都”表示语气“甚至”,那么这种替换则不成立。我们认为这其中与表示总括全部的副词“都”的特殊性有很大关系,当然这也与“都才”或“才都”连用出现的年代都比较晚,凝固程度还比较弱有关。但在研究两者替换的语境时我们发现无论是副词“都才”的连用还是“才都”的连用都没有否定句,不仅没有否定句,也没有表示纯粹疑问的语境,绝大部分都是陈述句或是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问句或是感叹句。这其中的原因我们暂时还无法解释。

注 释:

[1][2]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P211,学林出版社。

[3]董秀芳:《都的指向目标及相关问题》中国语文2002年第6期。

[4]徐颂烈:《表总括的“都”的语义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

年第4期。

[5]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

参考文献:

[1]白丁.副词连用分析[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3).

[2]陈小荷.主观量问题初探—兼谈副词“就”“才”“都”[J].世

界汉语教学,1994,(4).[3]陈叶红.副词“都”“才”的比较义[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4]董秀芳.“都”的指向目标及相关问题[J].中国语文,2002,(6).

[5]戴春霞.关于副词“才”的主观量问题初探[J].语文学刊,2005,(12).

[6]兰宾汉.副词“都”的语义及其对后面动词的限制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2).

[7]李艳.与范围副词“都”相关的一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0,(2).

[8]刘牧.副词能否修饰副词的问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4,(6).

[9]赖先刚.副词的连用问题[J].汉语学习,1994,(2).

[10]钱兢.现代汉语范围副词的连用[J].汉语学习,2005,(2).

[11]邵敬敏.从“才”看语义与句法的相互制约关系[J].汉语学习,1997,(3).

[12]沈敏,范开泰.多功能副词“才”表短时义的相关问题考察[J].语言科学,(4).

[13]徐颂列.表总括的“都”的语义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4).

[14]徐以中,杨亦鸣.副词“都”的主观性、客观性及语用歧义[J].语言研究,2005,(3).

[15]史锡尧.副词“都”语义语用综合考察[J].汉语学习,1990,(4).

[16]史锡尧.副词“才”与“都”“就”语义的对立和配合[J].世界汉语教学,1991,(1).

[17]史锡尧.副词“才”的语法组合功能、语义、语用考察[J].烟台大学学报,1990,(2).

[18]王红.副词“都”的语法意义试析[J].汉语学习,1999,(6).

[19]王楠.“才”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J].中文信息学报,2003,(1).

[20]肖奚强,钱如玉.现代汉语副词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3).

[21]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

[22]于红梅.副词“都”研究综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7,(6).

[23]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3.

[24]张亚军.副词及限定描状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5]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共时比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8).

[26]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句式与搭配[J].汉语学习,1996,(3).

[27]祝东平,刘富华.副词“才”主观量表达的语义基础[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

(陆琳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100875)

猜你喜欢
语料学报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语气不对
中古汉语分期研究所涉及的语料问题
语气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如何使用第二外语学习者语料
Analysis of Characters Shaping in Ring Lardner’s Haircut
Analysis of I Heard the Owl Call My Name from an Intercultural View
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