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之我见

2009-05-21 01:55朱金凤
科教导刊 2009年33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小学生

朱金凤

摘要本文从家庭、学校教师两方面分析了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与关键性,着重阐述了教师要从鼓励质疑、提供质疑的轻松氛围、注重数学教学、进行适当奖励等方面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问题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倡导教学活动要以兴趣为先导,以问题为主线,让问题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以达到思维创新和个性张扬的教学目标。这个理念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探究的是“问题解决”,问题又是思维的方向和动力。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对事物就有自己独特性的看法,会对自己或他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呢?

首先,要重视发挥家庭的作用。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块沃土,对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生思维清纯,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想象,渴望感知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最好时机。因此,在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充分认识这一阶段的重要性,通过教孩子数数、简单的数学加减法、激发主动思维等策略,诱导孩子感知和思索、合作和交流、实践与探究,养成孩子喜欢问问题、爱思考的习惯,小孩子萌发了问题意识,这就意味着向“问题解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其次,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学校数学老师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甚是关键与重要。

第一,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良好习惯。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但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法仍然普遍存在。学生已习惯于等待老师向他们提问、向他们质疑。这就严重抑制了学生提问的兴趣。怎样克服教学中的这种现象,让学生勇于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呢?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从引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开始,不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教学《分数和有限小数关系》的内容时,可先让学生在师生游戏的情境中,发现教师能用“看”的方法很快地判断出任意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这时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然会提出:(1)看什么呢?(2)怎么看呢?这两个问题。然后教师可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发现“看”的方法:即只要看最简分数的分母中质因数的情况。另外,在低年级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可先让学生用儿歌《数青蛙》一起唱“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当三只过后,教师可用多媒体出示数不清的青蛙,并且提出问题:应该用什么办法表示出青蛙的嘴、眼、腿的数量呢?通过有趣的提问,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数学的问题意识,认识到数学问题其实就在日常生活中。

第二,提供学生质疑的轻松氛围。

虽然有些教师也提倡、鼓励学生质疑,每讲完一个知识点也会问学生有没有问题要提等等之类的,但很多学生鉴于教师的严厉或不耐烦等,有问题也不敢提,由于这些因素等慢慢磨灭了学生质疑的习惯,为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质疑的轻松氛围。我认为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应和蔼可亲、大方、有耐心、经常微笑等,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同时还应该具有一份童真、童趣,这样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在教学中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如: 有学生提问时,要为他喝彩鼓掌。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要笑容满面的向全体学生说:“对这么好的问题,哪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同学们自然会争先恐后的发表意见。当学生充分发表了看法后,教师再作适当的评价。但要注意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 思想观念,生活经历和个体特征,不要因为他们不符合自己预设的答案或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轻易否定。一定要宽容学生的幼稚及胡思乱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三,注重数学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提高问题意识。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年轻从教时,特别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他总是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和思考性活动及实践性活动),从而获得主动地发现机会。所以,在提供了宽松的提问环境时,小学生都有想问的愿望,都想表现自己,这时教师应该注重数学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提高问题意识。

(1)首先要明确问题的来源及选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教师应指导学生:预习中发现书本的问题,收集大家思考的错误问题,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所提出问题作为问题的来源。例如“圆的概念”,问学生们家里吃饭的桌子是圆的还是方的,我们洗脸的脸盘等等,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引入圆的形状与概述;“角的概念的推广”的内容,我们用时钟拨快、拨慢的区别作为问题,从而引入角的新概念。

(2)讲究问题呈示方式。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将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讲,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3)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独立操作(或思考)还是集体研究,或小组讨论? 是先独立研究再相互交流,还是带着问题看书自学? 这与所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关。通常的做法,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将触发思维的因素(即问题是怎样想到的?是什么使我这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的?)进行显现,将引导思维的方法、策略进行提炼,让学生分析把握,为形成问题意识思维打下基础。

第四,进行适当奖励。

记得看过一则这样的对比,中国的学生一回家,爸妈第一句话就会问:“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吗?”如果完成了,家长表示肯定。而犹太人的孩子回到家,他的父母会问:“你今天向老师提出问题了吗?”如果孩子回答说,提问了,父母会很高兴,立即会夸奖自己的孩子,促使孩子更乐于提问,启发思维。这种夸奖、鼓励孩子提问的做法我们也可以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小分组形式提问,或者开展提问小游戏,对表现良好、认真提问、仔细思考问题的小朋友们授予他们“提问之星”或“提问小博士”称号,或奖励他们一本笔记本、一根铅笔或小布娃娃等小物品,在学期末也可给他们颁发小奖状等。将认真提问的小朋友的表现告诉家长,建议家长也对他们进行一定的鼓励与奖励,这样,在教师与家长双方共同的鼓励、奖励下,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提问的积极性,能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感,学生们一定会更加认真思考,乐于提问,展示自己的思维。当然表扬、鼓励过于多,甚至是泛滥成灾,或是使用不当,也会对学习动机有一定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和家长在表扬和奖励时要把握度,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才会使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晓晶.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科研论坛,2008(8).

[2]陈悦.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广西教育,2008(10).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培养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