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民主意识 实行民主教学

2009-05-25 09:01周龙军
教师·下 2009年4期

周龙军 陆 琦

摘要:要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健全人才,教师必须强化民主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表达权、思考权、提问权,实行民主教学。

关键词:表达权;思考权;提问权

教学民主化不仅体现了教育思想的先进性,而且也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进步。在新世纪迈向自由、民主、文明的今天,为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我们必须打破独裁专制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行民主教学,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出努力。

一、实行民主教学的必要性

(一)实行民主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需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达此目标,必须实行民主教学。只有实行民主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究新知;只有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达权、思考权、提问权,才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只有尊重学生个性特点,才能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培养他们的特长及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只有发扬教学民主,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学、思、说、创”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才质量。

(二)实行民主教学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合作关系。N·伊万诺夫、C·H·雷先科娃等知名实验教育家认为“教学应该是师生合作。师生合作,这是人化的社会关系的缩影,师生双方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实行合作,共同以主人的身份来完成教育的任务。”著名教育家弗莱雷提出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通过平等对话达到互教互学的效果。不难看出,我们目前极力批判的“一言堂”“满堂灌”,正是由于沿袭几千年的“师道尊严”造成师生关系的不平等而形成的,“老师教育学生,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意识的强化必然造成教育教学以上压下的独裁专制,教师权威不容质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因此,要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首先就应该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把师生放在“共同学习、一起探讨”的位置上,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表达权、思考权、提问权,实行民主教学。

(三)实行民主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在民主教学状态下,师生间是平等关系,人格互重,教学相长,双方的创造能力可以得到高度发挥。尊重学生的表达权,让学生畅所欲言,才能加强双边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思考权,让学生独立思考,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尊重学生的提问权,让学生质疑探究,才能查漏补缺,使学生对知识有纵深的拓展与全面的认识。如此一来,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畅通和谐、目标落实完成,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原因及危害

(一)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普遍缺乏民主气氛,没有从专制式的“满堂灌”中转变过来,具体表现在:

1.教师地位高高在上,权威不容置疑

教师就代表着正确,代表着权威,一切唯老师是听。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被认为是破坏课堂纪律,存心捣乱;学生向老师提问,被认为是故意刁难,不尊重老师;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更被认为是“大逆不道”,必将被老师大声喝斥并告之于班主任或家长。

2.教学内容标准统一,不许创新异议

应试教育的存在,不仅使学生唯老师是听,还唯课本是从。学生即使另有正确见解也不行,一定要以课本的标准答案为准。

3.教学形式一言堂,缺乏双边交流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没有教与学的互动促进,也没有师与生的对话沟通。正如弗莱雷所说的:“教师根据自认为对他们有好处的知识组织内容,自上而下地进行输送,这是一种文化入侵,是压迫者的做法。”

4.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沉闷

教师上课除了讲还是讲,甚至照本宣科,缺乏讲、读、问、答、思、练的有机结合,也没有启发、讨论、示范、演示、质疑的灵活运用,这样的教学使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寡淡无味,造成学生情绪低落。

(二)原因

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外,最关键的就是教师民主教学意识的缺乏。“师道尊严”的悠久历史形成了我国师生关系的不平等,“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使教师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在大多数的教师观念中存在着“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老师教育学生”这样等级森严的意识。这种意识体现在教学中就是“我教你学”“我讲你听”,形成“一言堂”“满堂灌”。由于把学生摆在低一级甚至低几级的教育对象位置上,教师下意识会有“我比学生懂得多”“学生不懂,我讲才懂”的主观认识,因此在教学决策、课堂组织、方法运用等方面极少考虑学生的参与、学生的想法,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民主气氛的缺失。

(三)危害

没有民主气氛的课堂教学是失败的,造成的危害也是严重的:

1.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低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即使教师在上面讲得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声嘶力竭,学生照样在下面无精打采、各行其是甚至呼呼大睡;学生的表达权、思考权、提问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学生的思维不能进入兴奋状态,即使老师讲得再多、再好,也收效甚微。如此一来,教学效果肯定不好。

2.压抑、窒息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缺乏民主气氛的教学,学生有疑问不敢提出,有异议不能发表,有创新得不到赏识,学生许多智慧的火花被窒息在萌芽之中。更为严重的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思考的兴趣,丧失求异创新的能力,学生个性也在要求标准统一的压制下消磨殆尽,原本活跃敏捷的思维被老师固定的思维模式所代替。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考试成绩再好,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件合格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可以灵活使用工具的人才。

3.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成长

“专制型的教师容易培养出冷酷、自私的学生,只有民主型的教师才能培养感情丰富、乐于助人、热爱生活、品德高尚的学生。”(魏书生语)教师的思想感情、言行举止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独裁专制教师的管教下,在没有民主、沉闷压抑的课堂教学笼罩下,学生极易形成麻木、脆弱、苍白的感情世界,封闭、偏执、孤僻的性格特征,自私、狭隘、冷漠的道德品质。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康人格的成长。

三、实行民主教学的方法措施

(一)转变观念,强化教师民主教学意识

首先,要转变教师对师生关系的传统观念,摒弃教师高高在上的等级意识,把师生关系看作是“共同学习、一起探讨”的合作关系,把教与学看作是“教提高学、学促进教”的互助关系;其次,要树立教师为学生服务、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需,教师不要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使教师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

(二)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

要真正实现民主化教学,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性和个性的发展需求。学生人性中有渴望关爱、需要劳动、希望创造、期盼成功等发展需求,教师要充分尊重这些需求,并想方设法满足及推动这些需求的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多彩、千差万别,教师不必要求他们标准统一,更不应因学生的个性缺陷而对他们产生偏见或歧视心理,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个性。

(三)教学态度民主,营造民主教学氛围

教师面对学生要脸带笑容、和蔼可亲、语气平和、态度真诚,这是营造民主氛围的基础,相反,一副威严呆板、不苟言笑、拒人千里之外的面容是无法让学生产生民主的感觉的;教师教育学生要耐心细致、诲人不倦,善于征询学生意见;对待不同学生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评价事物要客观准确,切忌武断主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抛开思想顾虑,畅所欲言。

(四)尊重学生的表达权、思考权、提问权,实行民主教学

有些教师过分强调课堂纪律,不允许学生随意发言,甚至要求课堂鸦雀无声,这是不对的;有的教师只顾自己讲自己的,好像自言自语,学生的反应一点都不管,这也是不妥的。有些学生在教师没有提问时就发表看法,教师应鼓励这些学生,因为这是他们的表达权;有的学生会说出一些与教师观点不同的见解,教师应表扬他,因为他有求异思维创新意识,这是他的思考权;有些学生还会反问教师,教师应对他们表示赞赏,因为他们有勇气、有胆识,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且这是他们的提问权。只有尊重并激发学生运用他们的表达权、思考权、提问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相长,从而真正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五)引导学生参与,注意教学决策、教学方法的民主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多参与教学,不但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参与到教学决策中来。教什么?怎样教?征求学生的意见及建议,并把这些意见落实到教案编写、教学实施中去。教学方法的民主主要体现在避免教师一言堂、加强双边交流上,除了教师的讲、读、问、点拨、示范外,更注重学生的读、答、思、问、练,让学生积极思维、畅所欲言、主动训练,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