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09-05-25 09:01李为民
教师·下 2009年4期
关键词:实验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教育

李为民

摘要:教育的最高宗旨是要培养德、智、体、能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后备人才。德育教育绝不可生搬硬套,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都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直接的关系。中学生创新教育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创新理念、教学方式方法、甚至师生关系的好坏都有着莫大的关系。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思维;实验创新;能力提高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趋势。创新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的标志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和义务。通过多年的有意识地探索和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新思维教育的成功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

许多教师摆脱不了师道尊严的阴影,总想着如何维护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这样就很难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和谐的关系。教师只有营造民主、和谐、互相爱护和关心的氛围,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每个学生都感受教师的爱,才会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真情实感,学生才会更加尊重和热爱自己的老师,才有可能达到学生尊其教、信其道的效果。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才会感到轻松愉悦,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利于创造性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创新思维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是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是传授式或称“填鸭式”教学,只是把课本知识“填鸭式”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记忆和重复记忆的学习,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教师的教学只是对教材负责,教育只对上级负责。老师传授课本知识,学生则是死背知识,是一种功利性的、应付考试的、争取得高分的教育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成长。从培养创新思维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方探讨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通过探究、交流、再探究,对所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有新发现、有所创新。首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而教师既是课堂的主人,又是课堂的主导者,这才是创性教育应有的课堂形式。其次要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对自己所思所想敢于表达,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多提问。起初,我的课堂上学生的提问千奇百怪,甚至偏离主题,经常引起哄堂大笑。针对这一问题,我着手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第一步,我要求学生所提的问题不能偏离主题,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要讲明问题的出处。问题一经提出,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应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和探讨,对好的思路、方法及时地给予鼓励或肯定;对错误的想法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由学生或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既能让学生自己意识错误或不足,又避免了学生产生反感。第二步,我要求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有探究的价值,必须具体而且明确。学生把问题提出后,我首先请学生回答,学生如果回答不出,我也不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提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训练,绝大多数问题,学生能自行解决了,而且能使课堂达到活而不乱的效果。

三、实验室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

现阶段由于实验室资源有限,在实验课中,教师担心学生损坏仪器设备,为学生实验设置了一道又一道关卡,实际上是捆住了学生的手脚。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在创新教育中,实验教学始终是最重要的环节。从问题的提出到假设能否成立,从实验方案、实验步骤设计到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利用,都需要创新的思维。

人教版新教材注重学生的创新。教材中的每一个试验虽然有示范的方法、步骤,但鼓励教师或学生去大胆创新和发挥,增大了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空间。按照新课程的素质教育理念,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实验科学范畴的自然科学教材,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去实践,通过学生的亲自试验体会实验现象和原理,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科学原理,体会科学创新的真谛。此外,改革课本实验方法,改进课本试验方案,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

四、减负是创新教育的保障

“精讲多练”,题海战术,试图通过多练、强记形成答题应试的技能,是应试教育的卓有成效的方法,但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往往是高分低能的学生。多利用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不会再被困死在呆板的书本知识和题海之中,思维越来越活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越来越强。

猜你喜欢
实验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教育
关于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益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