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如何做到“严格有法,严格有度”

2009-05-25 09:01
教师·下 2009年4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原则

张 丽

摘要:班级管理要严格依法进行,最难把握的是严而有度。本文旨在探索正确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探讨了在班级管理严而有度的原则和方法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树立的教育观念。

关键词:班级管理;有法;有度;原则

一、对目前中学班级管理现状的担忧

现在的学生确实难教,特别是城乡之交的农村学校。面对家长、学校、社会的高要求,老师的压力非常大,这些压力催生了老师们急功近利的倾向。许多老师实施严格甚至严厉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短期的效果,但这种效果并不是教育长远的期望和教育想要产生的真正结果。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的责骂,尤其是盛怒呵叱,可以一时威慑他们,但是这种威慑的力量很快就会烟消云散。学生们很快就会看不起这种缺乏理智、虚张声势的威吓,那么师生关系的紧张就可想而知了,教育的效果也不言而喻。而且体罚,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二、班级管理严格有法,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1.教师改变观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教师要改变头脑中已经固有的观念,一定要将学生的品德培养和良好习惯养成,以及学生个性的自我完善,放在我们教育的首位。同时要传递给家长的,也同样是这一信息,使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家长达成统一。

2.允许学生的差异性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接受并允许不同差异学生的存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提出和实施,使得所有学生都获得了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而我认为这种公平也应该放到今后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中去。

3.拒绝奴性教育

奴性教育我个人所理解的就是惩罚性教育或称作强制性教育。近几年,国家教育部对老师、学校体罚或变相体罚是三申五令地禁止,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也有严明规定。然而此类不光彩的事件却屡禁不止。我想,这不仅是个别老师的师德问题,更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

三、严格有度的原则和方法探讨

1.依纲据本的原则

班级管理,严格有法。首先要明确严格要求学生什么。国家、学校有关中学生行为规范的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已经明确规定了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和学生应该履行的义务,我们一切行动的基础和原则都可以依纲据本的进行和开展。所以,我从来都没有另外制定过任何班规,我相信,能够逐一实施这些要求就能够到达我们培养的要求。

2.整体要求的原则

整体要求的原则就是对班集体提出共同的要求,对每个人提出同样的要求。它体现班主任管理的公平性,不搞特殊化,不分等级层次,在原则面前人人平等,便于形成良好的班风,抵消学生对规章制度的反感和叛逆。而且,正是因为我们的要求要达到整体化,所以,教师所要求的内容,就一定要经过思考,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做到后,才可以实施。另外,对于老师来说下命令总比进行教导要容易得多,所以教师在希望整体达到要求之前,还要做好充分的铺垫和引导。

3.反复性原则

教师认为什么是学生必须做的,就应该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机会,让他们进行不可缺少的强化,使其在他们身上固定下来。因此,教师对一些管理手段要反复运用,直至到达期望的效果。

4.计划性原则

计划性原则是指在实施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安排不同的管理方式,管理方式要与学期安排紧密结合。

(1)要树立班主任威信。发怒和体罚都不能真正树立班主任的威信,有理有节,坚持原则,公正严明才是最好的办法。学生确实犯了错,作为老师,责备的话语也应当严肃、和蔼而又庄重。实施了责罚之后,老师不应该马上收起他们的怒容,而应该花气力去恢复学生应有的品行,一直要等到学生服从了,比平时表现得更好了,充分改正了所犯的错误,才可以完全恢复原来的态度。

(2)不断对学生进行责任感的教育,让学生明确犯错误之后要承担的责任。我个人杜绝奴性教育,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犯错而不受惩罚,相反,要学生承担犯错之后的责任是必须的。否则,接下来就没有人会把教师的要求放在心上。

(3)充分利用班级舆论,引导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即同学朋友的力量或集体的力量来约束他们的行为,给他周围环境造成的压力,这就是通常老师们讲的班风。在一些班级问题的舆论导向上,班主任可以主动出击,人为制造正确舆论,大可不必等着事态自由发展,再来改变风向。

参考文献:

[1] 徐诚,杨汉麟译. [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33-48.

[2] 章志光.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63-375.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超越伤害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