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跃思维入手,激发职高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09-05-25 09:01孙亚丽
教师·下 2009年4期
关键词:职高活跃思维

孙亚丽

摘要:职高学生无论是自身道德修养还是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等诸多方面都有极大的欠缺,而且对基础学科语文也缺乏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人们常把读书不进、成绩较差的学生称为“脑子不开窍”。所以,笔者认为,要激发职高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职高生的语文水平,应从使他们“开窍”——活跃思维入手。

关键词:职高;语文;活跃;思维

众所周知,职业高中的生源大部分都是没考上高中的,更有甚者连初中都没毕业。这些学生大都不爱读书,成绩较差,“脑子不开窍”。所以,笔者认为,要激发职高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应从使他们“开窍”—活跃思维入手,因为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成份,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不会思维;读,有口无心;看,浮光掠影;说,不得要领;写,内容干瘪。学生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水平,非活跃思维不可。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把学习中的乐提高到一定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活跃思维能促使学生由被动地学变为乐学。因此,从活跃思维入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呢?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方面入手的:

一、广视听

教师如果只捧着薄薄的语文课本,在课堂里转来转去,学生的思维就难以活跃和开阔。如果老师讲生物不讲白喉杆菌,高士其或许不会去研究细菌。如果沈元老师上数学不涉及到“歌德巴赫猜想”,陈景润不一定会用毕生精力去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在课堂上,也喜欢配合课文介绍一些有关的科学知识或科学成就,以广学生的视听。教“眼睛与仿生学”时,我便介绍一位中国血统的美国籍中学生,居然异想天开,模仿鱼的尾鳍改制飞机,受到美国航空工业部嘉奖的事迹,通过此事例我也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去仿仿生。有的学生想到可仿变色龙制作一种变色衣供侦察员用。这种异想天开,不是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吗?

二、给方法

“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今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已成为教育心理学、学习学和教学论共同关注的热点课题。在这方面,我国古代就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的教义。许多教育家也有过精辟的论述,陶行知曾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家叶圣陶则强调:“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学习”作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习指导也是符合教育改革的潮流。“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交给学生方法,就是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点石成金的指头。有了学习方法,学生便可以摆脱老师的硬“牵”强“拽”,自己获取知识,自己点石成金。多年来,在学习中,我感到张志公、茅盾、叶圣陶、鲁迅等先生提倡的方法颇有实用价值,便通过解剖课文,有步骤地教给学生。张志公说,读书要“粗读一遍,想一遍,再细读一遍”,我称它为“三遍法”。教学生用这种方法读讲读课文,以便从立意、布局、遣词造句诸方面领会文章的精妙。茅盾认为,诵读名著要“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验过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生活中去看”。我称之为“入境法”,介绍给学生,用以读文学作品。这可以引起学生的相似联想,锻炼其想象力。读作品时,还能进入作品描绘的艺术境界,与作者一同巡步遨游,受到较深切的感受和熏陶。叶圣陶先生主张精读与略读相结合,他说:“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为例子与出发点;现已熟悉了例子,点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参读相关文章。”这种方法适用于读一个单元的课文或同一类的文章。用它可以收到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鲁迅提倡把作文的完成稿与未定稿对照着阅读,从中悟出写作的诀窍。我就鼓励学生多读点像《文章评议》那样的书,慢慢在“知道不应该那么写”的同时,也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道理,逐渐提高写作水平。掌握读书方法后,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去阅读字句、去质疑解难、去获取新知,一度僵化了的思维,也逐渐活跃起来了。

三、倡发现

学生思维一活跃,便会天马行空、纵横驰骋,还会从鸡蛋里挑骨头。课堂上,我在讲病句知识中的句子成分搭配问题时,一学生突然发问:“作家写的文章会不会有错?”我愕然,不好回答,要求他讲具体点。他即举出《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个例子:“他们的灵魂多么的美丽和宽广!”他说:“灵魂说美丽可以,但说宽广好别扭,是不是主谓搭配不当啊?”他竟从作家的文章里挑骨头!呆滞的学生居然也开窍了,也有所发现,这是多可喜的变化!学生能够发现便能主动地获取知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之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我当即表扬这个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精神,提倡大家在读书读报中去发现问题,去“吹毛求疵”。有发现,才能提出问题,而“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因为其中闪耀着可贵的创造思维的火花。

四、激兴趣

新课程教学实现了学生思路的最大活跃性,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开发学生潜力,培养个人兴趣,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上下功夫。课本的每一个单元前都有单元活动指引,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提示作了范围更大、针对性更强的系统学生研究课题,使语文教学不再沉溺于小课堂,极大的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比如在学习第二册《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后,我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格是你追求的?同时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谈谈对古今名人的认识;最后让他们每个人写上一篇题为《我眼中的名人》的作文,使他们形成对人生观的探索和追求,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学到古诗单元的三国诗人曹操时,我让学生课后查找关于曹操的故事在课堂上讲述,结合学习的课文让他们思考:曹操是艺术作品中的“奸相”和“枭雄”,还是课本中怀有大理想、大抱负的“伟丈夫”?进而思索:什么原因让人们“丑化”了一代英雄曹操呢?带给学生辩证思考的台阶,让他们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地谈出了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形成辩证独立的历史观,学会有角度,有依据的对所学科学质疑。《项链》一课,对玛蒂尔德悲剧的原因,同学们的意见分成两派,都希望说服对方,在课堂上就主动要求当场辩论。结果,输了的一方自罚在每次上课前五分钟给大家讲成语小故事,又带来了一股“你追我赶”学讲成语故事、比成语积累量的小热潮。实践证明,学生越是自己参与学习并得到他人认同,越是喜欢语文。他们自觉地把自己的感知、理解和课后的思考带给师生共同探究。这样,在师生共鸣的环境中,每个学生都对语文学习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生发出浓厚的兴趣,语文成为师生每天共同期待的一个“交流平台”。

经过这番工作,学生脑子开窍,思维活跃后,再进行必要的语感和逻辑思维训练,那么,作为差生的职高生的智力也会逐步得到发展。学生智力发展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了,还愁语文水平提不高吗?

猜你喜欢
职高活跃思维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活跃在抗洪救灾一线的巾帼身影
这些活跃在INS的时髦萌娃,你Follow了吗?
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